做人不如做强盗,做强盗不如做魔鬼。亲自做事不如驱使人做事,驱使人做事又不如搞破坏乐趣更大些。你只要跟我走,你就是单纯的!
天使说——
用我心里的善,成就外在的美。做事是我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做事,毋宁死!我通过做事做好我自己。我一心为他人时,我才是单纯的。凡事只为自己考虑,就收获有限。我以复杂至单纯,而不把单纯搞复杂。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十二章》
五颜六色的东西好看,看久了就眼花缭乱,就会瞎了你的眼睛。五音八调好听,听多了就会让你的耳朵聋。五味美食会彻底败坏你的口味。一天到晚东游西**会让你的心发狂。难得的宝物会拴住你的脚。所以啊,圣人只吃有限的东西,不敢去享受无限的世界,因此要舍弃那些害人之物,只取身边之物。
“五色”,原指青、黄、赤、白、黑,老子代指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老子此处说的“色”,略同于释迦牟尼说的“色”,即色相,世界的表象。
“五音”,原指宫、商、角、徵、羽,老子借指世界上一切的噪声杂音。这个世界充满喧嚣,从早到晚只有吵闹。静音是真正的音。无乐是真正的乐。
“五味”,原指酸、苦、甘、辛、咸,老子从饮食滋味借指人生滋味,后世之人动不动就说“我吃过很多酸甜苦辣”即源于此。
“爽”,不是现在说的“爽”(爽快、舒服),而是指变味。太爽了就要变味。爽又通霜,指口生霜(疮)。
“难得之货”,指宝贝东西,包括人。
老子这段话在说好东西最会摧毁人。
不是用过度了会摧毁人,而是本来就会摧毁人。不管你用得过度,还是适度。最好是不用。少用少伤,不用就不伤。
但完全不用也不可能。老子既说“五味令人口爽”,又说要“为腹”,看来他的意思不是求没有,而是求少。无就是少。真正想达到“无”的境地不可能,因为你不是造物主,不能把自己变成没有。,但你可以少下去——通过不做的方式做好自己。
不要那些好东西、好事情,不要那完美。
完美不是美,完美是完。
为人处世要笨拙一点
物不而物,故能物物。
——《庄子·在宥》
笨拙者往往做事直奔主题,不取巧,所以有大巧。无锋芒,所以有大锋芒。说白了,一个太有心机的人让人觉得阴险,谁也不喜欢。他笨一点,就透明一点,透明一点,就开心一点。
处世乖巧者必是庸人。
真正大气而有大作为的人处事都很笨拙,在家被老婆骂,出门常常坐错车,办事老是丢三落四,常被人取笑为大笨蛋,但说来也怪,大笨蛋居然能办成很多大事,并且人们都喜欢他。
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因为笨拙者往往做事直奔主题,不取巧,所以有大巧。无锋芒。所以有大锋芒。
并且他自己很快乐。别人说他笨,他就以为自己真的很笨,于是傻笑,心里就更高兴了。傻人会傻乐,傻人有傻福。主要就是他的快乐比别人多一点,虽然他比别人可能吃亏得多,但吃亏是福,老吃亏也就不吃亏了,说不定还有赚。主要就是他心中无事,无机巧,不复杂,所以简单快乐。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也是聪明人,最后为聪明所误,一味争天下,一味与人钩心斗角,最后把自己累死了。如果诸葛亮老老实实在山上做农夫,就不至于死得那么惨。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是气死、累死、病死的。人的机心有限,人与人的斗争却是无限的,你赢了这一回,怎么能保证永远都赢?
今天中国社会出版社的两位编辑来我家借扫描仪,聊天时一位牟洁女士说她在做谋略方面的书,问我可有研究?我就把我刚出的一本讲《孙子兵法今用》给她看,并说:
“一般人讲的谋略是小谋略,都是讲如何通过钩心斗角战胜别人。而真正的‘谋略’不是为了取胜,而是为了求和,大家清静。胜负毫无意义,虽胜犹败,只有和棋才是真正的胜利。因为这样才不会有下一番反扑与争斗,可以腾出时间与精力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牟洁编辑表示赞同。类似的话我也曾对另一位朋友,研究中国文化的司马烈人老师讲过,他也认为有理。
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地方,也就是她最高明的地方、最有益的地方就在于“平和”。
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包括印度文化都是好斗的,只有中国文化既不伤人,也不受伤,所以能自身完美无缺,永远滋润国人的心灵。
中国文化中道家与儒家都很好,老子与孔子无区别,庄子与孟子是好友,都讲如何才使自己更好、更自由。墨家也很好,学佛家要小心一点,法家则不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