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庄人生智慧 > 002(第2页)

002(第2页)

要与自己水乳交融。

欧阳修有两句很妙的诗:“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要痴也是自己痴,不关别人什么事。

风与月虽然美,却是外在的,无法真正得到。风月无边,苦海也无边,说到底回头是岸。

这岸也不是岸,“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风月,又见离人,这岸太长了便不是岸。无休无止的送别,须得多少断肠人才能续上那心中的苦水?

不如不要那岸,不如回家种田种花。

回到自己身旁,就不会再有离别。

柳永问秦观:“你有几个情人?”

秦观说:“我已记不清了,你呢?”

柳永笑了:“我也记不清!”

秦观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有一天抽空问苏东坡:“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有几个情人?”

苏东坡训斥道:“少游莫太无礼。老夫只有一妻一妾而已,哪来什么情人。”

苏东坡也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又问王安石:“荆公,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有几个情人?”

王安石勃然大怒:“老夫只有一妻,何来情人!”

苏东坡如醍醐灌顶,呆在了那里。王安石的为人他一向是看不起的,如今始知这老头确有过人之处。

人活一生,找那么多人,搞那么多事干吗?不如与自己搞好关系,有一两个谈得来的人就完全够了。北门成在原野上欣赏黄帝的音乐

庄子说:“北门成听见黄帝在广漠的原野上演奏咸池乐曲,开始时感到惊惧,再听时觉得松弛,听到最后却觉得迷惑,精神恍惚,疑惑不定,不知所措,便问黄帝这是为何?”

黄帝说:“我以人情来弹奏乐曲,以天理来伴演,以仁义来运行,以天道来确立。乐声终结而寻不着结尾,乐声开始而寻不着起头,一时消逝一时兴作,一时停止一时升起,变化方式无穷无尽,所以你感到惊惧。我又用阴阳交和来演奏,用日月光辉来烛照,约制情欲,凝守精神,乐声悠扬,节奏明朗,形体充满而内心却又好像不复存在,所以你觉得松弛。我用忘情忘我的境界来演奏,用自然的节奏加以调和,音调混同驰逐相辅相生,如众乐齐奏而不见形迹,昏暗而无声响,处于幽昧的境界,或以为它消逝,或以为它兴起,或以为它实在,或以为它虚华。所以你迷惑不解。迷惑才淳和无识,才合于道,到这境地,就与道融合相通了。”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成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默默,乃不自得。”

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一死一生,一愤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汝故惧也。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汝委蛇,故怠。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幽实而无声。”

庄子这个故事借乐说人,传承了黄帝人生之道的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人情世故。熟知为人之道当然也是境界,并且是一大境界。要在众人中相处,委实不易!人情人情,要有情,这样人与人可以相处。否则谁都冷冰冰,只好兵刃相见。如果说世上还有化腐朽为神奇之事,那么就是一个情字。事故事故,要把所有事情都看成已经过去,跳过事情去直接做人。把一切事当成故事听,要让它活而远离,不要它死而缠身。

第二个境界是太和。熊晋仁兄有专书讲太和哲学,我就不多说了。其要旨为:调和阴阳,缓慢操作。调和的关键不在于手巧,而在于手狠。大风要把小羊吹下山崖之际,你要狠狠握住小羊的腿。

第三个境界就是忘情。其要旨是:忘情不是忘掉情,而是忘掉遗忘这回事,不刻意去忘,自然忘情。庄子把这叫做“忘忘”。

与人合作不如与天合作

人是不可信的,天却不得不信。

老子说:“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与天相配合,也即天人合一的意思。天人合一,其实是人合天道,天是不管人的。

人越顺从自然,自然就越眷顾它,反之则消灭它,这是因为:人从天上来,虽然落地生了根,但仍受天道控制。不过这倒好,天对人的绝对控制又为人提供了保证。

《圣经》上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这比诺亚造方舟更多了一层的意思:以自身为路,把肉体奉献给其他更无知的羔羊。

从前有个痴人,他不相信人会死。他笑着对人说:“你看你看,我的胳膊好好的,我的腿好好的,我的脑袋好好的,怎么会死呢?”

有个老人开导他:“现在是好好的,但以后就会死。”

痴人大笑:“现在好好的,以后也是好好的,如果要死,现在就死了。”

老人想了想好像也有道理,一头雾水离去了。

过了些年,老人死了,这个痴人身边的人也一个个死去了。痴人大惊:“怎么人越来越少?”

到死那天,他还不知道这就是“死”。

这个人可以说愚不可及,也可以说是不可战胜的。这种人的概念里只有人没有天,正是庄子说的天德健全之人。

庄子问孟子:什么是天?

孟子说:天就是空无一物,世界的本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