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庄人生哲学及其异同刘珊珊 > 010(第1页)

010(第1页)

010

他本想占有更多,却被更多占有了。

我不贪心,便不会迷失自己。

我视我为小我,我视人为大人。我小他大,我感到害怕。我不妄为,我努力保全自己。我所做的事都是小事,但小事情也有大满足。这样岂不也好?

一只小蜗牛趴在石头上,他看到一头大象走过。大象的身后跟了一群饿狮。不久狮群吃了大象,地上染得一片绯红。小蜗牛看到了这一幕,胆战心惊,又为自己感到庆幸。狮子是不会来吃一只小蜗牛的,我越小越安全,我越没用就越有用。

在我的书桌上摆了一盆水仙花,是我的弟弟送我的。水仙花不值钱,但我接过花芽时好生欢喜。我照弟弟所说剥去了花芽上的泥,找来一个盆洗干净,把花芽放进去,注入清水。于是我的桌上又多了一道风景。我每天看着它长一点,想象它即将在冬天里为我开出几朵花来,我的心里真的很满足?

游刃三境界

游于牛内

目无全牛,刀有全牛。刀游于牛内,顺其走势而解之。游刃于牛内,牛与刀合二为一,牛就是刀,刀就是牛,就像水就是墨,墨就是水,因此将墨投入水中,水即为墨所染。王羲之的洗墨池很小,只需要洗几次就可以将池水洗黑。庖丁的丁很小,只需要不停地在牛内游走就可以将牛肢解。

游于牛外

刀游于牛内时,刀为牛控制,不得不顺其走势而解之。解牛之后,刀解放了,牛也解放了,这时的刀不再游走,但却实现了真正的游走。刀游于牛外,牛不再是牛,刀还是刀。

游于刃外

刀不游于牛内,而是游于刃外,这样才真正的游刃有余。游于刃外,就是刀游于刀锋之上,人游于人间之外。刀不是刀,人不是人,才不会受伤,才会全身而退。退无可退时,可以不退。

得到一点就够了

那一点其实就是全部,一切都从一点点开始。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老子认为得到“一”就能得到生命的真谛,反之则必然毁灭。

那么“一”是什么?“一”就是道。准确讲,“一”是道的第一次应用,也就是“太一”,“太初”。

《圣经》上说:“太初有道。”就是说最开始时就有“道”,并不是慢慢地才有道。

第一次是最宝贵的,世界的第一次觉醒,熊晋仁把它叫做“原始震撼”,有了这次震撼,就可以苏醒过来,开始有滋有味的生命过程与永生之旅。

所谓一就是一点,那一点其实就是全部。一切都是从一点点开始。

如果某人对你一点点好,那么在他心里必然对你有好感。因为如果没有好感,那么他一点点好都不会给你。

地上万物丛生,各自得到的都只有一点阳光,但我说我们已得到了整个太阳。

热恋中的男孩对女孩说:“我要你的全部。”

女孩想了想说:“不行,我只能把有限的时间给你,我还要去工作,还要孝敬我的父母。我不能给你全部。我没有你要的全部。”

男孩失望地离去了,他以为那女孩不理解他。

其实他错了。女孩愿意给他的那一部分,已经是她能够付出的全部。

朱子说:“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惟观其所见何如耳。”

朱子这话是说:人心是一样的,差别仅在于内收与外放而已,关键在于行为做出了什么。

你的一点行为,透露出了你的全部心思。

路边的果树,只要你一伸手即为恶。只要你去叫来主人,他就会卖给你甚至送给你,这便为善了。

别说主人无恶犬看守果树,你心中应有一只恶犬看守你的良知。

朱子晚年后悔自己“存天理、灭人欲”之说,遣散了自己的姬妾自己一个人过。说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他分明是存自虽的天理,灭人家的人欲。这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朱子晚年这一点点行为,终于使他终于跻身圣贤之列,可谓不易。

永远游刃有余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庄子·齐物论》

“游刃有余”不是指巧,而是指大。如洪水泛滥,冲到哪里都游刃有余。人们通常以为“游刃有余”是圆滑、是聪明,其实刚好相反,它是很大气的,它重拙,所以有效,所谓“重剑无锋”即此。庖丁解牛,“巧”的背后是一种大力在游动。

高手处世,应该从“人无我有”的地方人手,要骑墙,不要碰壁,这样才能左右逢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