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成绮明日复见,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
庄子这个故事说骄傲乃是修身的大敌。古成绮本来有上进之心,不远千里专门找老子学东西。见了老子的人却又怀疑起来。这有点莫名其妙,你要么不去,要么去了就莫怀疑,在你怀疑对方的情况下,不可能学到东西。你尽管去相信,则乞丐都能让你受益,何况智者的智慧如此现成。
老子给士成绮上的第一堂课是漠视他。让他碰钉子。这样做的用意在于先冷一冷这年轻人,让他想想当初我为什么来。
老子给士成绮上的第二堂课是显示无所谓。圣人都说大白话,爱谈生活。老子说人家把他当牛马,他就是牛马,非常风趣地告诉士成绮不可拘泥于名。这是有所针对的。士成绮当初找老子,原本就是慕名而来。他以为大名之下必现大人,谁知是个糟老头。老子打掉了士成绮好名的心,引导他直接好道。
霸气而不霸道
越强大越不为大。
老子说:“不以兵强于天下。”
老子问,人握神器而为王以后,是去无情杀戮呢,还是不以兵强天下?当然是不以兵强天下。
杀虽然是道,但它是天道,不是人道,人不能越过人的道乱来,各界生灵必须有所界定。
上古之时,人神、人兽杂居,结果天下大乱。后来各归其位,这才好些。所有的羔羊必须由牧羊人引领,不许狼叼走。《圣经》上耶稣说:“他(牧羊人)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来,把羊领出来,放自己的羊,羊跟着他,因为羊认得他的声音。”
羊肯定不是牧羊人的对手,但是人要爱羊,要领羊去吃草,这样羊群与牧羊人才会为草原悦纳。
人可以有霸气,但不可以霸道。
霸气指王者之气,有一往无前、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霸道则指以横逆施于人,欺负弱者。
欺负弱者不叫强者,对抗强者才叫强者。
我在《孟子敢于选择自己》中写道:“大丈夫要做内敛的英雄,不要做外放的暴君。”
外放不如内敛,操心不如收心。
王国维论诗词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像“乱红飞过秋千去”,是有我之境。
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当以无我之境为上。
做人境界也分“有我”、“无我”。
无我则有真我,有我则失大我。
要有霸气不难,放纵自己就可以了。一团和气极难,这得有大心胸。
最难的是有霸气而不霸道,当你发火时,你打不打?
电光石火间,须臾成永久。
石头和尚对山前石头说:“打不得、打不得。”
为什么打不得,因为打了石头石头不会痛,痛的是自己。
路人笑石头和尚:“你把石头抱回去干吗?”
石头和尚说:“我为它洗澡。”
“然后呢?”
“我和它睡觉。”
从此石头和尚每天伴着一块石头入眠,梦中得了一句诗,有道是:“石头打不得,打了手要疼。”
无情三阶段
第一阶段,舍不得。
舍不得也要舍。共产党当初干革命,舍得身家性命,所以能得天下。国民党舍不得一切,所以失掉了一切。
第二阶段,舍得。
人一舍得,就越舍越得。宋江舍得财产性命帮助弟兄,自然会收获多多,最后自然而然成为梁山老大。你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从来没有只得不失。
第三阶段,太舍得。
这个阶段是“白给”的阶段,施舍不求回报,帮助不求还恩。这种境界只有圣人能做到。耶稣白给世人以道,老子、庄子白给世人以道,都意在成全世人。为什么要成全世人?因为爱。这与父母爱子女,略微相似。但父母还希望子女有孝心,圣人却不作任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