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嘉诚的十六字格言 > 3饮水思源报家乡 做一个爱国的中国人(第2页)

3饮水思源报家乡 做一个爱国的中国人(第2页)

“别忘了这里的乡亲们。这块土地需要你,现在该是反哺的时候了。”

李嘉诚回港后,所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解决乡亲们露宿之苦而捐赠的14栋“群众公寓。”

那些人们,那些露宿于街头巷尾无家可归的人们,那些一家三代,一家四代瑟缩在蓬棚、帐幕下苟且偷生的人们,在搬进窗明几净的“群众公寓”后,那种感激流涕的心情溢于言表。

1980年初春,正当李嘉诚捐赠的“群众公寓”一栋一栋建起的时候,一心想给家乡做几件实事的李嘉诚又主动写信给家乡政府部门,希望能够给家乡再作贡献。于是,家乡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个捐建潮剧院作为娱乐民众和研究潮剧艺术中心的计划。对这个计划,李嘉诚自然欣然同意,但是他更希望做一些解决民生之苦的事情,他已经深深地体会出了目前他的家乡急需的,恐怕不是娱乐,便再次去信给家乡政府,阐明日后地方上如有其他方面之迫切需要而有整套计划,例如医疗教育等,绵力所及,自当乐意考虑。

至此,家乡政府才提出了在县和市各修建一座医院的建议,李嘉诚毫不犹豫地以最佳的方式采纳了这个建议,耗资2200万港元,捐建了潮州医院和潮安医院,并在给家乡政府的信中恳切地希望医院之筹建计划力求完美,务使捐款一分一厘皆用于医院。

两座医院建成之后,家乡政府邀请李嘉诚回乡参加剪彩,一直以默默无闻为做人宗旨的李嘉诚,马上复信表示:

“最好不举行任何仪式:如举行仪式,一则有劳列位费神筹备。二则虚耗公费,对医疗福利,一无裨益。”

“本人平生宗旨,对大众有利之事,能力所及,不遗余力以赴,绝不为名,以绝不欲宣招。事情完善办妥后,内心已感快慰。”

“有朝一日,不为人知,独自前往医院参观,喜见病者接受完善治疗,以及乐见病人康复出院,慰什心情,可以想像,远胜于临场剪彩多矣。”

无论在哪一个社会,哪一个时代,权势和金钱毋容置疑地成为操纵人类,纵横古今的神秘物。它既能拯救人也能毁灭人,它总是诱使人们投入毕生的精力,孜孜不倦地追求,并且在一旦拥有之后,便毫不遮掩地显露出种种骄奢**逸。从它诞生伊始,它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根植于深层人性之中的恶之源,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检验善恶本身,体察性情的显示器。

漂泊海外四十余年的李嘉诚,十分怀念自己的故乡,自己呱呱落地的祖屋。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嘉诚重修祖屋,恢复家园的心愿愈来愈强烈。1979年筹建“群众公寓”时,家乡政府部门提出“优先安排其亲属入居’的建议,李嘉诚坚决反对,他在给家乡的信中说:

“本人深觉款项捐出,即属公有,不欲以一己之关系妨碍公平分配。”在修复祖屋的问题上,李嘉诚小心谨慎的态度,以大局为重的处理方论无不体现出他的过人之处。平心而论,极富爱心、孝心的李嘉诚,何尝不希望有一个优雅的居住环境,修复一座宽大舒适的祖屋,一则解决族人的居住问题,也能节省“群众公寓”之分配单位,更多地安排其他缺房户,二则聊表本人慎终追远先祖之微愿。

并且,家族内也有亲属提出原有祖屋面积过于窄小,族人居住多有不便,强调这样的祖屋既与李嘉诚今日在香港之显赫地位不相称,又无法更完美地纪念李氏先祖之功德,纷纷希望扩大祖屋原有的面积。

潮州市政府对李嘉诚祖屋的修复十分重视,积极配合与支持李嘉诚祖屋的扩建工作。

居住在面线巷的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十分感动李嘉诚捐建“群众公寓”的同时,并不安排族人人居之举,觉得扩建祖屋也是情理之中,自然对这件事表示理解与合作。人们从心理上乃至行动上都做好了搬迁让地的准备。

狭小悠长的面线巷等候着一层宏图的李嘉诚。

狭小悠长的面线巷,收置行囊准备搬迁的众乡们等候着一声令下的李嘉诚。这是一次“德”与“孝”的撞击。然而李嘉诚并没有这样做。从小饱读儒家经典,择其德善而处世为人的李嘉诚,对这个问题考虑得更全面、更深远,他不论穷前富后,都十分注重陶冶自己的性情,不断完善自己。

在认真思考之后,李嘉诚决定不扩大面积。打算就在原有面积的基础上建造一栋四层楼房,以供族人居住。他给那些深表疑惑的亲属解释说:

“虽然目前要拿多少钱,扩充多大的面积都不是问题。但是要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必然会影响到左邻右舍的切身利益,我们不能拿乡亲们的祖屋来扩充自己的祖屋,绝对不可以以富压人,招致日后被人指责。”

说到这里,李嘉诚十分激动,凝望着遥远的天际,半晌才喃喃自语:“我相信这样做,先祖会理解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