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嘉诚四句话十六字 > 2重友情贫富四海皆兄弟(第2页)

2重友情贫富四海皆兄弟(第2页)

李嘉诚思贤若渴,爱才如命,广聚人才,在重感情的同时讲原则,这集中表现在任用马世民一事上。

马世民是英国人。1966年,马世民来到了香港,而且又进入了当时最负盛名的怡和洋行工作,并且一千就干了十四年,在怡和洋行很受器重。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马世民代表怡和贸易来长实推销冷气机,希望长实在未来的大厦建筑中,采用怡和经销的冷气系统。

当时马世民来到长实以后,一定要亲自面见李嘉诚。平日里,身负众多大任的李嘉诚是根本就不会过问这一类小事的,只把它交给手下人员去干就行了,但是在对方的强烈要求之下,他还是同意会见一下这位倔犟的“鬼佬”经理。谁知,经过这次会面,双方对彼此的印象都非常深刻。

马世民自我评价说:“目前来说,我的能力和经验还有待于边干边学。但在香港是这样,只要你拿出真本事来做生意,你就会学得很快。”另外,马世民还说:“我属龙,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是龙的儿子。”

李嘉诚也是属龙的,不同的是他比马世民整整大了十二岁,李嘉诚与马世民还就好多话题交换了意见,对这位新认识的“龙老弟”很有好感。

1980年,马世民决定告别打工生涯了,他自立门户创立了Daven-ham工程顾问公司,主要是承接新加坡的地铁工程。

1982年以后,李嘉诚与和黄行政总裁李察信,在“立足香港”问题上产生了很深的分歧。于是最后的答案是李察信去意已定,李嘉诚也就开始积极物色接任人选,他看中了马世民,于是李嘉诚为了让马世民加盟长实,便通过和黄收购了马世民的Davenham公司,委任他为和黄第二把手——董事行政总裁。

马世民一上任,便为和黄赚大钱,并辅佐李嘉诚成功地收购港灯集团。是为当时华资进军英资四大战役(李嘉诚收购和黄、港灯,包玉刚收购九龙仓、会德丰)中的一役。

我们不禁要为李嘉诚的思贤若渴、爱才如命击节叫好。李嘉诚为得到马世民这个大人才,而不惜重金将马世民的公司一起买下来,其实他用意不在这个公司,而是在于马世民这个人。

总之,李嘉诚在与人相处中,宁亏自己,不亏大家,既看重感情,又任人唯贤,从而使“长实”始终富有凝聚力。数十年的风风雨雨,“长江”有起有落,但不管怎样,却鲜有跳槽者,这不能不说是李嘉诚人格魅力的成功。如今的“长实”集团,地产有了周年茂、财务策划又换了霍建宁,楼宇销售则有女将洪小莲,和黄则有马世民坐镇。在长江地产至长江实业的初期,这些工作全部都是由李嘉诚一手包揽的,每件事都亲力亲为。而现在,李嘉诚的领军角色换位了,由管事型变成了管人型。

今日的长江集团正如长江,以其博大的胸怀汇集了万千细流,感召了八方英才。李嘉诚齐聚弄潮儿,呼啸而出,乘风而来,合众人之力,终于打造出一个令人敬仰的商业帝国。

李嘉诚不仅对于曾经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盛颂声和周千和不忘旧情,即使对一般的员工,也非常念旧。

长江大厦既是李嘉诚地产大业的基石,又是他赢得“塑料花大王”盛誉的老根据地。20世纪70年代中期,香港才女林燕妮为她的广告公司租场地,跑到长江大厦看楼,竟然发现李嘉诚仍在生产塑料花。此时,塑料花早已是昨日黄花,根本无钱可赚。何况长江产业当时的盈利已非常可观,就算塑料花有些许微薄小利,对长江实业来说,也是增之不多,减之不少。林燕妮惊奇地发现李嘉诚之所以仍在维持小额的塑料花生产,“不外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点生计。”

后来,“长江大厦租出去后,塑料花厂停工了。不过,老员工亦获得安排在大厦里干管理事宜。对老员工,他是很念旧的。

在另外的一个场合,有人提起李嘉诚善待老员工的事,说:“怪不得老员工都对你感恩戴德。”

李嘉诚说;“一间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一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珍贵而永恒的。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每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均留下了大量关于友谊的高论。孔子的《论语》中关于交友的论点就不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西方学者西塞罗、蒙田、培根、爱默生等也有不少关于交友的高论。到了当代中国,朋友更是“兴旺”,什么文友、商友、学友、棋友……派生出这么多的友,恐怕也是现代社会强调分工的烙印。年轻朋友则更喜欢创新,觉得“哥们儿”不够味,再加上个“铁”,似乎表明现代人之间的友谊犹如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然而,尽管“铁哥们儿”之间称兄道弟,能真正算得上朋友的究竟有多少?一旦有利害冲突,不妨扪心削司,在你失意患难之中能雪中送炭、始终不渝的朋友有几个?在关键利害冲突时能不陷害你的朋友又有门:个?在你发达之时能不惦记你钱的朋友又有几个?真正的朋友是不可能太多的。多则滥,滥则浅。酒桌之上“哥俩好”,酒醒之后也与路入一般,这样的朋友只是一种修辞上的夸张。

交什么样的朋友,是人生一个重要问题。选择朋友一定要慎而又慎,以正直、诚实,互相帮助为标准。真正的朋友不可能是一好百好,而是包含着互相勉励、规劝、批评与自我批评,朋友之间坦诚相待,不护短、不妒长,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迁就,这样才能对双方有益,从而友谊才能天长地久。

真正的朋友并不常相守,浓郁的友情看上去反而十分清淡。即使相隔多年未曾谋面,一朝相会两个人的心灵便立刻对接上,无需任何寒喧与过渡,双方就能融为一体。友情的高低往往和距离成正比——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距离。纠缠在你身边并且需要时时呵护的友情,往往十分脆弱。最珍贵的友情又总是像北极星那样,永恒而又遥远。

朋友:就是当你事业有成时,与你一起分享,使欢乐增加一倍:当你遇到不幸与痛苦时,与你一起分担,使痛苦减少一半。这叫水乳交融,患难与共。

谁是你的朋友,谁就是你的生命尺度。就像老舍和赵树理那样,一旦一位不幸去世,另一位会觉得自己的一部分生命也随之离去。

友谊就像沙里淘金,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友谊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死生贫富转换之际而始终不渝者,知己也。”愿我们的人生中多一些真正的朋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