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当他人处于危难的时候,当他人处在尴尬不堪的场合时,当他人遇到一些重要的关乎成败的事情时,都需要我们用心对待,显出自己的交际才华和能力。
善于把握交际的最佳时间
交际与时间有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量日趋增加,对交际时间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多,而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既不能租借预支,又不能购买贮存。这不仅是因为任何交往都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而且因为能否恰当掌握交际时间对交往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交际时间对交往的影响表现在是否守时。这表明你是否尊重对方,并直接影响到交往的情绪、气氛。时间对交往的重要性还表现在二者的矛盾上。现实社会加强了对交际效率的要求,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在日常交际中合理运用和把握这一点。
第一,周密安排,提高交往质量。做好交往前的准备,按时参加交往活动。交往时,问候寒暄是必要的,但不要过多,而应及时转入正题。还要掌握交际时间的最佳度,一定时间范围内,人们的头脑清晰,注意力集中,反度灵活,效率高。此外还要及时结束交际活动,不必为了显示热情而拼命挽留对方。
第二,运用同时与多人交际的技巧,浓缩交往活动。把交往目的、内容相同的交往对象聚在一起,容易使气氛活跃,话题广泛,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交往工具。在现有的条件下,打电话就能完成交际目的、达到理想效果的,就不必亲临现场,节省了往返时间。此外还可以利用传真、电脑等。即使必须出行,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也可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
如何解除误会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平等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当自己的言论或思想被别人误解的时候。为误会痛失好友者有之,酿成灾难者亦有之。那么,学会在交际中解除误会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实际了。
首先,对于误会不要过于认真,不等闲视之,以一颗无私的心让误会消释于无形。我们身边经常发生误会,但误会多了,或误解较严重,就容易引起各种关系发生根本转变,本来是好朋友可能关系疏远,甚至反目成仇。但不等闲视之,并不等于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对经常发生的小误会,没必要都做解释,这要靠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心底无私、乐于助人的品质去化解。
其次,要用一颗平常心坦然处理误会。有时候,你越是表白你是不幸的、无辜的,越是说得头头是道,比真理还要真理,比任何人都要真诚,对方越是认为你心虚胆怯。要选准时机,才能让对方看清你的真相。不耿耿于怀,以一颗忍辱的心赢得高尚的友谊。对待别人的误解,不能耿耿于怀,而要以一颗忍辱负重的心,乐观旷达地接受它,将误会融化在自己忍辱负重的胸怀里,只要一如既往地付出爱心,总会使对方幡然悔悟,而且一定被你感动,你从他那里将得到真诚的友谊。
最后,不急躁鲁莽,以一颗细致的心使对方猛省。生活中,某些人喜欢转动自私的轴心,在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煽阴风点鬼火,制造误会,挑拨离间,达到满足私欲的目的。所以遇到误会时,千万急躁鲁莽不得,要平心静气,细心思索,及时沟通,使对方从蒙蔽之中醒来。
翻脸后如何重修旧好
冲突和摩擦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是不可避免的,一时感情冲动,往往会殃及长久苦心维持的友情,事后想来,这些情况的发生都是为我们所不愿的。如果有机会弥补,何乐而不为呢?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修复暂时的冲突而造成翻脸的方式。
1。要谨记旧事不重提原则。当双方因一件小事而闹僵,但同时又有重归于好的愿望,最好是让过去的事都过去,刻意地去忘了这段不愉快,切不可继续追究盘查,更无须分辨谁是谁非,两人你我依旧,宽厚待人,淡忘旧事,自然而然地便得以重归于好。
2。寻找时机,主动示意。好的时机会令你示好的意图得以充分表达,获得期望以外的效果。例如,对方生病时你代为照顾其家中小孩,或有别的困难时你不吝伸出援助之手,拉他一把,都会使对方有更为深刻的体会,在欣然接受之余更生感激和愧疚之心。
3。对过失采取适当补救。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二人闹僵,双方都有责任,不能单纯地只责怪哪一方。所以想要重归于好,自我检讨是不可少的。为求得对方谅解和表达诚意,应主动积极地加以补救。但同时也要掌握好尺度,无须过分自责,以达到既能将过失化解,又能得到对方认可的效果为目标。
4。宽容隐忍,理解对方。出现翻脸的局面可能是因对方有意为之,但也不排除无心的情况。此时,宽容和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以豁达的胸襟容忍对方过失,理解其行为,是良好心态和优秀心理素质的体现,关键时刻迈出积极主动的一步,在恰当的时机也足以彰显出你独特的人格魅力。
面对不必要的邀请如何应答
社会日益开放,人们的交际也愈加广泛,但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不懂得如何拒绝那些自己不想参加的对自己没有意义的“盛情”邀请,那你的时间表里将没有自我空间,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一方面要拒绝,一方面又不失和气,这实在是需要技巧处理的两难境地,自然涉及拒绝的谈话技巧的使用了。
方法一,缓兵之计,模糊应答。某单位一同志利用儿子过生日的机会请陈局长光临寒舍,但陈局长不想赴宴,可又不好明辞,便说:“这段日子说不定哪天上级就来检查工作,这样吧,到时候如果没什么要紧事,我就过去聚一下。”言外之意,有事就去不了啦。模糊应答的妙用在于既不使对方太难堪或太失望,给人以拒之门外的感觉,又给自己创造了“缓冲地带”,留有回旋余地。
方法二,设置前提,争取主动。例如给对方设置一个前提,诸如一小时之内,吃完饭就返回等,争取自己限时脱身的主动权。有时盛情邀你的是很熟的朋友,断然拒绝显得不够朋友,模糊应答又有狡诈、隔膜之嫌,就不如快人快语,先给对方设置一个前提。
方法三,创造条件,走为上策。例如以方便为名,到服务台拨个家里电话,叫妻子马上拨此电话说家中有急事,从而名正言顺地溜之大吉。对那些不期而至而使你进退两难的无聊邀请,不妨创造条件,找个借口,走为上策。
方法四,剖析事理,坦陈心迹。质检员小王的好友帮包工头约小王吃饭,小王对其友就可晓之以理:“出了事对你我都不好。”
学会感谢他人的帮助
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大海上的孤岛中或是生活在沙漠中,因而,我们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麻烦,这时就需要他人的帮助。在得到帮助之后,需要表示感谢。这种场合就需要合适得体的感谢方式。一种与现代社会交往方式相适应的感谢方式能够提高你在朋友中的信誉和在同事中的威信,因此感谢也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提高它的效用。
首先,表示感谢要及时而主动,以显示真诚。及时主动说明你非常重视他人的帮助,也说明你是一个性格直爽、懂得人情的人,有利于加深彼此的感情。及时就是在对方做出某种行为或事情有了结果以后,马上表示感谢,而不能一拖再拖。主动是指要找上门去,不要在对方上你家或在路上偶然遇见时,才忽然想起要感谢一下。
其次,表示感谢要区分对象,选择途径和方法。例如有的人,你送些钱表示感谢,对方很高兴,然而有的人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是用物质的、精神的,还是具体事情的帮助,最好区别对待,投其所需。最好根据帮助者的身份、职业、性格、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等具体情况来选择最恰当的形式。
再次,要诚实守信,许下的诺言不打半点折扣。不管对方付出的劳动如何,不管对方出于何种动机,对方是否谦让,都应不折不扣地兑现。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人。求助于他人时许下的诺言,事成一定要兑现。
最后,要认识到表示感谢是一种感情行为,不能一次性处理的行为。帮助与感谢是一种感情的交流行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贸易活动。对方帮助你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情的表现,对情的回报,除了物质上的,还应有感情上的。这对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有莫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