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总认为要成大事就要不拘小节,否则就会被小节拖累,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妥的。注意小节是对事情的周密安排,是一种负责的表现。比如,要接待一位客人,可能就要从接客人用的车到路上谈些什么、安排在哪个酒店,甚至他喜欢抽什么烟都要细加考虑,只有这样才可能给客人留下较好的印象。
和人初次见面,尤其要注意小节,因为它决定是否给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在生活中这种初次见面往往经常碰到,如和客户谈生意、和新朋友见面、招聘面试等。在见面之前,最好能对对方有个较全面的了解,以便在交谈中处于主动。对别人的预先了解也体现了对对方的一种尊重,见面之后一句“我知道你很喜欢收藏,我也很喜欢集邮,什么时候好好向你请教”,相信马上能引起对方的好感。在见面时,衣着打扮当然也不能忽视,不一定要非常正规,只要得体就行。参加婚礼穿运动服肯定不行,而约朋友出外游玩,穿休闲类衣服则是最恰当不过了。和人约好见面,最重要的是不能迟到,交换名片之后看都不看就塞进口袋也不妥。当然谈话的时候肯定要找机会谈谈自己,也不要忘了找机会让对方谈谈感兴趣的事。如果要抽烟,最好要征得对方同意。如果你的任务是接待客人,能在他的酒店客房里预先送放一束鲜花和几句欢迎词,客人一到房间肯定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当然除了和人第一次见面要注意小节之外,和长辈、领导在一起也要特别小心。见了面,微笑着主动打招呼是起码的规矩。当你有急事要进领导办公室,千万别忘了敲门。当你和领导的观点有分歧,当面争论当然是最不理智的办法,如果觉得一定要阐明你的观点,也要恳求领导给你机会,单独找时间说明,千万不能当着众人的面“直言”。如果万一领导误会了你,你也得学会忍耐,不要当面顶撞,最好是事后单独说明或送条子说明。另外,如果跟着领导出外应酬,不能过分地表现自己,要随时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平时,即使领导对你很好、很随和,甚至经常和你勾肩搭背,你也千万不能冲动,不能反过来也勾肩搭背,特别是有外人在场的时候。领导和你亲近是显示他的平易近人,领导总比别人感到孤独,因为他们必须让所有人都尊重他,他希望表现得平易近人,同时又希望你能尊敬他,所以你最好让领导主动和你亲近,切莫没大没小地和领导亲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领导有种不尊重他的感觉。
和朋友在一起最容易忽视小节,虽然和朋友在一起可以随便些,但也绝不能太肆无忌惮,当你不拘小节到让他感觉不尊重他的地步,那就过分了。假如你自以为和朋友关系好,随便拿他的东西用也无须打个招呼,很可能哪一次朋友就生气了。当有人向朋友借东西,你替他做主答应或拒绝,这都是很不妥的行为。随意看朋友的日记和信件那就更闯祸了。
总之,我们做任何事都先考虑一下,这样做会不会妨碍别人、是不是不尊重对方,那么许多小节问题就都能注意到了。
不要张扬别人的错误
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谁都不愿意别人发现自己的失误。很多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通过宣扬别人的错误来显示自己的聪明,而这恰恰触到了别人的心病。所以有意无意地张扬别人的错误,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
在同事或同学之中,有的人总希望能有机会显示自己的能耐,一旦发现别人的失误,就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胜利,绝对不会忘记大肆地宣扬出去。如果同桌破天荒地考了个不及格,他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背后逢人便讲。有些企业领导也有此陋习。某单位召开职工大会,厂长很神秘地宣布:“据可靠消息,某兄弟厂今年亏损300万,下岗200人。某兄弟厂今年亏损400万,下岗150人。”完了,还要附加一句“这是内部消息,外面不要乱张扬”,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巴不得大家好好宣扬。这似乎就是表彰他自己的功绩,其实他自己亏损多少,可能他连算都不敢算。这种“竞争”方式,很多人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然也有人由于心直口快,无意中把别人的失误给当面指出来,直到别人脸红脖子粗,才意识到这样似乎不大妥当。很安静的办公室里,你发现同事文件上的一个字写错了,你是好心好意地来到他面前,声音不算很响地告诉他“你把‘狠’写成‘狼’了”,其他人可能没听到,但他却会感觉很难堪,并以为所有人都听到了,如果有人偷偷地笑一声,那就更让他感觉脸上无光,他也可能因此恨你几天。
宣扬别人的失误必然会让对方难堪、尴尬、伤自尊。如果对方能较好地看待,或者说你这人本质还不错,那么可能结果会好些。万一对方是个很要面子的人,或者你人缘本来就一般,那就可能对你很不利了。如果你树敌还不止一个,那就更麻烦了。
所以,我们在平时要留心着点,当别人有错误的时候,最好是两个人的时候,装作很无意地提醒他。这样,他会很感激你,因为你帮他免于丢脸。如果你是老师,有必要对某个学生在全班公开批评,那也得考虑这个学生的承受能力,尽可能地照顾他的自尊,公开批评这种方法绝对不能滥用。
不交酒肉朋友
其实,“酒肉朋友”一词早就有了,古人最不屑这种建立在吃喝之上的朋友关系,而许多现代人却恰恰以此为荣。其实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交际,都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个体展现自我的过程。在展现的过程中,自己的人格力量被别人欣赏,当两个人互相欣赏时,友谊就产生了。当然公务交际更多一些公务的考虑,因为你是代表一个集体,但如果能在公务活动中展现你超凡的人格魅力,那就为你的公务交际增添了许多有利的情感因素。
酒宴只是交友的一种途径,交友的途径是很多的,街中偶遇可以结识一个挚友,邻座而识也能成就友谊,甚至仇人相斗也能不打不相识而打出友谊。举酒相祝只是中国人最传统的一种交友方式,关键还是在吃喝的过程中相互了解,只有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自我,坦诚地相待,给人一个较为真实、诚恳、有才华的形象,才能三杯两盏淡酒后聊出情义。如果只是一味以酒相邀,以为让对方吃饱喝足方显我诚心诚意,或者喝得我倒在你面前才表我心诚意切,那么没有多少人会真正以你为友,最多只会在三日不见肉味时才想起你。
而且也不要指望酒席上能有什么承诺,即使有,过后也要证实才能算数。所以,只能以酒为媒,尽量以诚相待,展示真实的自我。商场上是需要一些应酬,但完全把自己伪装起来,那绝不是本事。
酒肉可以帮助我们结识朋友,但仅靠酒肉维系的肯定不是真朋友。
不要仅凭义气行事
江湖义气是古代法制混乱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行事原则都要以法律为准,如果还抱着江湖义气不放,就只能回到几百年以前去了。
其实我们为人处世有两条原则,一是以做好事为标准,二是以处好人为标准。有人把前者作为最终目标,而有人却以后者为目标。如果以后者为目标,那么他的一切将以讨好别人为出发点、以情面为准则,这种人是肯定做不了好事的。光凭义气行事的人就是以处好人作为他毕生的目标,似乎一辈子有许多哥们朋友夸他够义气,他也就心满意足了。这是很不足取的。
在一般情况下,朋友间互相帮助并没什么不可以,但如果其中掺入“义气”二字,就会生发危险。有的人能清醒、理智地对待问题,那么当互帮互助和原则问题发生冲突时,就能以遵守法律为重;而如果一味以义气为重,那就可能冒犯法律而尊重义气,到头来是害了自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要把义气之害减到最低程度,首要的任务是学法,把法律牢牢地记在心头,当你冲动的时候,它会及时浇水灭火,让你害怕、让你清醒。
其次,要养成不轻易承诺的习惯。有些人是因为要面子而随口承诺别人,然后为保面子而铤而走险,结果是丢大面子。所以要保大面子就要舍得丢小面子,在开始的时候要考虑清楚,有时,犹豫一下是好事。最后,要勇于拒绝别人。如果明摆着此事要冒险,那就该想想:对方不顾我的安危让我去犯法,这是不够朋友的,我也没必要太够朋友。朋友首先应为对方考虑,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让朋友去冒险,那是卑鄙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
不做过河拆桥的事
每年奥斯卡颁奖晚会上,获奖演员上台,大部分言辞是用来感谢某某,这似乎是一种老调,似乎是一种客套,但这正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虔诚和知恩图报之心,而只有过河拆桥的人才会在成功后忘记别人的好。
过河拆桥是种小人之举,眼前有利可图,就贪婪地独吞一切,有时是在功成名就以后,随着地位、身价的升高,朋友的帮助在他心目中显得微乎其微,于是把原来朋友架起的桥梁给拆了。殊不知,在亲手拆桥的同时也亲手拆掉了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形象,拆掉了自己的信誉。名利是值钱,但最值钱的是“信誉”,信誉无价。如今的时代,连各种“卡”都冠名“信用”,而如果人却不讲“信”,那真是不可救药了。
有位美国人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没得到任何有价值的遗产,但当他回老家安葬父亲的时候,在村邻亲友对他父亲的交口称赞声中,他感受到了父亲留给他的巨大财富——信誉,感受到了作为儿子的极大自豪。确实,来世一遭,做人的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一个过河拆桥的人在拆桥的同时也拆掉了自己的退路。当你再次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铺桥就不容易了。而且拆桥拆出了名,以后就没人愿意帮你架桥了。
过河不能拆桥,最好能过河修桥,过河立碑。李嘉诚作为香港巨富,能有如今的成功也得益于他从来就不会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成功者的原则。
凡事先做调查
富兰克林曾经提醒我们:“当发怒和鲁莽开步前进的时候,悔恨也正踩着两者的足迹接踵而来。”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勃然大怒,只不过是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绝不会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或是走出困境。
某企业的一个市场调查科长,因为提供了错误的市场信息而造成了企业的重大损失。犯了这样严重的错误,毫无疑问,企业总经理可以毫不留情地对他进行斥责,甚至撤职。
但是,这位怒上心头的总经理还是忍了忍,他想先了解一下:到底是这位科长本身不称职而听信了错误讯息呢,还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原因导致的?
于是,这位总经理压下了心中的怒火,只是心平气和地把科长叫来,叫他把判断失误的原因写一个报告交上来。
事情就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几个月之后,这家公司因为这位市场调查科长提供的讯息研判极为准确而饱赚了一笔。
于是,总经理又叫人把那个科长请来,说:“你上次的报告我看了,你们的工作做得不太细致,有一定责任,但主要是不可预测的意外原因造成的,因此公司决定免除对你的处罚,你也就不要把它再放在心上,只要以后汲取教训就行了。这一次,你做得不错,为公司提供了重要讯息,我们仍然表扬你。”
说完之后,总经理随即从办公桌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他,这个科长接过来时,不禁眼眶泛红。
俄国文豪屠格涅夫曾经说道:“开口之前,应该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
这样一来,主动权就掌握在你的手里。
责备是最愚蠢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