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有时发生点摩擦或误会是难免的。遇到这样的误会或摩擦,你是宽厚让人,还是有理不让人?学会宽厚谦让,能让你和朋友的相处更加融洽。待人宽厚、懂得谦让,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宽松、和谐、融洽、亲密。宽厚谦让能促进人形成胸怀大度的高尚品德。俗语说得好,待人和接物,礼貌又谦让。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谦让是一种美德。愿我们在生活中发生误会时都能学会宽容、谦让,维护一个和谐的社会。
和他人产生纠纷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应心胸宽广,豁达大度,想方设法息事宁人。切不可仗势欺人,火上浇油。
其次,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应该互谅互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最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难免要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如果双方都能主动退让,向对方道声“对不起”,就可缓解矛盾、平息事态。发生非原则性纠纷时主动退让,这不是懦弱的表现,相反,是理智的行为,是有涵养的表现。有的人认为这样做似乎失去了所谓的体面,有理无理均不让人,结果事态越闹越大,甚至酿成悲剧。
古人云:“让得祥,争得殃。”谦让是一种美德。愿我们在生活中发生误会时都能拿出曹节“笑而受之”的肚量来。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触犯刑律而悔恨终生,在社会的大家庭里就会少些冷酷多些温馨。
拒绝坏习惯
具有专业人士应有的干练形象,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然而不少人却忽略了对于习惯的要求。拙劣的表现只会破坏你的形象,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以下不良习惯的形成。
一是对于时间观念的懈怠。这种毛病通常都是不自觉的,但显示了除自己外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放在眼里。解决方法:尊重时间即尊重他人。不善于做自我批评。辩解会使你和领导之间产生裂痕,其潜台词是:“不要随便惹我!”解决办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尽量不要找借口。
二是做事拖拖拉拉、毫无章法。这类人多害怕承担风险,工作久了,早已将工作当成例行公事。解决办法:将较重要的工作分成几部分进行。做事没有章法会让人觉得你做事不专心,显得缺乏组织能力。解决办法:随身携带记事本,记下重要人物、联系电话和事件。
三是性格不够成熟,容易被情绪左右以致分心。“你知道吗”及“那又怎样”的话语,言行举止不庄重、犹豫,足以毁掉你的专业形象和可信度。解决办法:多多学习,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注意力经常转移,完全忘记事情该有的前后次序和轻重缓急。解决办法:处理事务前做出妥善计划。
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社会是人与人交流促进的场所,人际交往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在变革,观念在变化,以旧有的交际观念和感觉进行交际,就难以应付。那么如何在转型时期调整自己的交际观念?哪些方面的人际关系需要调整呢?
首先,个人必须认同社会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个人的束缚日趋减弱,但是,这种自由使个人在可选择的前提下失去了保障,要在社会上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按自己的具体情况来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使自己认同社会的需要。尤其是在企业中工作的人员,由原来的上下级变成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这要求为自己定好位。如果你是上司,你的意图只需交待给下属;如果你是下属,对上司不光要尊重,更要服从。如此,你才能在交际活动中取得主动权。
其次,邻里关系要在互助中得以发展。随着城市楼房建设的发展,各家的独立性增强,邻里间联系必然会淡薄,但人们需要交流,需要相互帮助,这就要求大家增强主动性,加强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夫妻关系要不断平衡。随着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转型时期夫妻关系要和谐,必须不断在调整中平衡。若妻子工作忙,丈夫便要多承担家务,接送孩子、炒菜做饭,而不能死守旧的夫妻观念。
最后,同僚关系要在意会中和谐相处。随着社会类型的转化,人们工作变换的频率加大,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人的很多个人情况不愿被他人知悉,对此就只能意会而不能追问。
言行与场合相吻合
人的言谈举止体现着人的交往能力和本身素质以及品格,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言行,在不同的场合下要求人用不同的身份来适应。怎样才算是得体的言行,怎样才能够通过合适的言行突现自己的优点,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交场合左右逢源的成功人士呢?下面几点建议对你一定有所帮助。
首先要明确所扮演的角色类型。如果不能正确地判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就会引起言行欠妥,给生活、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社会是一个广阔的现实舞台,人们必须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上级、下属、朋友、父母、孩子等,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其言行有着不同且严格的要求。
其次要进行必要的角色教化。也就是要通过角色学习、锻炼、教育,使个人的角色行为接近和符合社会的要求和期望。就像是人们认为医生应是什么样子、教师应是什么样子、律师应当怎么做等,每个人只有知道这些才能做到这些,所以角色教化是得体的必备要件。然后要能迅速完成角色转移或角色变化。例如,当一位父亲在家训斥儿子时,他的上司推门进来,这位父亲就应微笑着招呼上司,这时角色由父亲变为下属。人们应能迅速地实现这种角色转换。随着环境位置的变化,个人角色也不断发生变化或转移。
最后要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角色冲突。解决冲突的方法是根据“轻重缓急”的不同,采取角色单一化的办法,一个场合只扮演一个社会角色,例如上例中父亲让儿子回避,先招呼上司的做法。有的时候在同一场合同时具有多种身份、扮演多种角色,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这种角色冲突,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的协调。
内向人的交际策略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般,找到两个为人处世相同的人也是不可能的。不同性格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外在的表现自然是不同的处世态度和交际行为。性格外向的人善于沟通和交流,交际方式积极多变,那么性格内向、腼腆的人究竟如何才能在为人处世的交际活动中占有主动权,成为活动中的亮点呢?
策略一:确立自己的自信,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相信成功最终是属于自己的。现代忙碌的社会中,人们通常把性格内向视为不容易接近和不擅交际。其实,内向性格不等于性格有缺陷,更不是你交际活动中的绊脚石。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哪一种性格都是兼具优点和缺点的,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分寸、如何扬长避短。外向的性格能使你容易融入群体,善于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但过分张扬活泼的个性,容易给人一种性情暴躁、自制力差、不可靠的印象。内向的性格可能让你在热闹的交际场合中有时会显得很安静,但凡事都有个思考的过程使你的行为得体,容易令人信服,久而久之,你稳重可靠的性情一定会被人们所赏识和看重。
策略二:结合适当的场合发挥自己性格中的优势因素。不要因为自己性格内向就更加不合群,这样你只会留下自卑的情绪。性格内向的你喜欢安静地思考,凡事总会深思熟虑后才有所行动,但行动的果敢和坚定却是非一般人能比的。类似这类情况,就依然坚持自己的性格特色,日久天长,就会在周围的朋友圈中建立起属于你的那份沉着踏实、耐心谨慎、自制力强、平易近人、坚韧、文静、诚恳的形象。你的忠实可靠让人更容易向你敞开心扉,同时你独到的见解也会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
策略三:取长补短,积极主动地弥补性格劣势。在现实中,性格内向的人往往表现得敏感多疑、心绪消沉、胆小软弱、固执拘谨、因循守旧、行动迟缓等。这样使人产生不容易接近的感觉,自然减少了与人打交道的机会,而且容易使人和你产生一定的距离。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但要掌握方式和分寸,不能简单地罗列相加,那样只会令你失去原来的自我。
赢得尊重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典故我们都耳熟能详。这些均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朴实的道理,只要方法得当,再加上你的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改变的。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也要尊重别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现代的生活方式不但要求你的内心有尊重的意愿,更注重的是你表现在外的行动是如何的,即应该采取得当的尊重别人的行为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更有利于你成熟稳重的做派的树立。
首先,要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要在话语上减弱你的要求。比如:“本来我明天需要这个报告,但拖个三五天也是可以的,如果方便的话,甚至到……”你可以试着将话语中的“如果”“但是”全都删除。这样省去了不少麻烦,同时也能很明确地告诉对方你的要求如何,更能够让对方信服。
其次,不要在话语中为对方提供任何可能的借口。这样说话显得没有底气,容易让别人误会你性格软弱,缺乏自己的主张和判断力。例如:“虽然你今天迟到了,但我能够理解,现在天气这么冷,谁都不想早起床。”这样他就会认为,他迟到不但是合理的而且理由相当充分。这样只能使你的话无足轻重。同时不要为合理的要求不安。例如:“请原谅我用这种口气和你说话,可是你知道,我实在是受不了你的行为方式……”类似这种的事后辩解一般意味着有愧疚感或者害怕。这样的做法只能让你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让你看上去更加软弱,不会产生什么积极的效果。
再次,说话要简单明了,让人能够直接抓住重点。说话前要在脑子里过一遍,如何说、说什么才能达到最好的表达目的,尤其要注重论点的选择。这样会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达到积极的结果。然后直接说清楚你的观点,你要干什么。不能想象别人会自动了解你对他们有什么要求。
最后,深思熟虑后即刻开始行动,不可拖拖拉拉。事前就考虑好你要做什么、怎么做是事情成功的必要保证。即刻行动则有利于解决问题,且从开始就能清楚地表明你的立场。同时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合作更加有成效和好的结果,不可用威胁的话语来刺激对方。为了让人对你信赖,你必须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且要在不能满足时指出后果,而且对此一直坚持到最后。当他们知道你恪守诺言时,你才会得到尊敬。这可能破坏与有些熟人的关系,但不能因此放弃自尊,且当你表明你对他的态度时,健康的关系还可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