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
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人感受到的对方仪表的魅力同希望再次与之见面的相关系数远远高于个性、兴趣等同等的相关系数。在商务活动中,人的外表形象往往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微妙作用。仪表美是心灵美的体现,仪表美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社会和他人的尊重。端庄、美好、整洁的仪表,能使对方产生好感,从而有益于商业活动的开展。所以注重仪表,努力塑造出自己最佳的形象是商务人员必须认真做到的。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干净、整洁、卫生。要求仪表仪容干净、整洁,就是要努力做到无异味、无异物,坚持不懈地做仪表仪容细节的修饰工作。干净、整洁是个人礼仪的最基本要求。这里包括面容、脖颈与耳朵、服饰等方面的整洁。面容看上去应当润泽光洁。耳朵脖子应当干干净净。不要小看面容洁净,面部是一个人最突出的代表部分。面容是否洁净,皮肤是否保养得当,看上去是有生气、有光泽,还是灰暗、死气沉沉,都直接关系到他人对你的印象。一个有教养的人,绝不会是那种经常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的人。
第二,简约。要求仪表仪容简约,就是要求在整理、修饰仪表仪容时,要力戒雕琢,不搞烦琐;力求简练、明快、方便、朴素、实用。
修剪头发时,对于男性来讲应当求短忌长;对于女性来讲,则不提倡留披肩发,偏爱披肩发者,在工作岗位上有必要将它暂时盘束起来。
修剪指甲,总的要求是忌长,并且要求经常修剪。
第三,端庄大方。要求端庄大方,就是要求端正、庄重、斯文、雅气,而不花哨、轻浮、怪异、小气。通常情况下,不应把头发染成其他颜色,不应在手指甲上涂抹彩色指甲油。
切记“修饰避人”的原则。在对自己的仪表仪容修饰、整理时,务必要自觉回避他人,以示对己对人的尊重。女士需补妆时,应避开他人或到洗手间内进行。
男士不化妆,以修面、理头为主,但也可少量用护肤霜、香水等;女士要以淡妆为主,达到容貌端庄自然、健康的效果。
根据装束、自身特点、场合需要,选择佩戴饰品。佩戴饰品时应符合佩戴要求,以点缀为主。
眼神的作用
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在情绪的外露。脸部则是人体中最能传情达意的部位,可以表现出喜、怒、哀、乐、忧、思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在交际活动中表情备受人们的注意。在人的千变万化的表情中,眼神和微笑最具礼仪功能和表现力。
眼睛是心灵之窗,它能如实地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有的人在与陌生人交往时,不知怎样安置目光,不敢对视或死盯住对方,这都是不礼貌的。良好的交际目光应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做到这一点的要领是放松精神,把自己的目光放虚一些,不要聚焦在对方脸上的某个部位,而是好像在用自己的目光笼罩着对面的整个人。
目光是富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适当的运用能给交往带来好的作用,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不同国家地区的民族习俗不同,人们的眼神运用也各有特点。如阿拉伯人认为,对谈话人凝眸而视是礼貌的,与人对话而目光旁落是侮辱人的行为。而在非洲的尼日利亚,久久直视对方意味着对其不尊重。瑞典人交谈时,则喜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与人交谈过程中,注视对方的时间长短很重要。一般地,若对对方表示友好,则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相处时间的13左右;对对方注视的时间若占全部相处时间的23左右,是对对方表示关注之意;若注视对方的时间不到相处全部时间的13,往往意味着对其瞧不起,或没有兴趣;如果注视对方的时间超过了全部相处时间的23以上,则不是表示对对方本人发生了兴趣,就是表示对对方的敌意,或是为了寻衅滋事。
眼神能很好地表达出对他人的尊重与否,一般地,仰视表示尊重、敬畏之意,适用于面对尊长;俯视通常用于身居高处之时,既可表示对晚辈的宽容、怜爱,也可表示对他人的轻慢、歧视;而平视适用于在普通场合与身份、地位平等之人进行交往。因此,与人交往时尽量不要站在高处自上而下地俯视于人;面对长辈、上司和贵宾时,站立或就座应选择较低之处,自下而上地仰视对方,往往会赢得对方的好感。当对方缄默不语时,就不要看着对方,以免加剧因无话题本来就显得冷漠、不安的尴尬局面。当对方说错了话或显得拘谨时,不要马上转移自己的视线,否则,他会误认为是对他的讽刺和嘲笑。
在正式场合,尤其是面对不太熟悉的人时,有的眼神容易引起误会或麻烦,所以要特别注意。不要盯住对方的某一部分“用力”地看,这是愤怒的最直接表示,有时也暗含挑衅之意。
眼神交流的技巧
和朋友接触或被介绍认识的过程中,可以以疑视对方稍久些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自信,也能给对方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当对方赠给你名片时,你接过后,一定要当着对方的面,认真看一会儿,这样做,对方会认为你是很尊重他的。
交谈的过程中,应注视对方的眼睛或面部,以示尊重;但当双方缄默无语时,就不要再看着对方。否则,将使对方更显尴尬。当别人说了错话或做了很不自然的动作时,盯着他的脸,或看一眼后马上转移视线,都会使人产生你在用眼光讽刺嘲笑他的感觉。和别人碰面时,可以以把眼光移开的方式解决自己不自在的感觉,这么做可以减轻你所感受到的压力,不过,也表示顺服,或承认自己地位较低。
送客时,要等客人转过身走出一段路,不再回头张望你时,才能转移目送客人的视线,否则,客人会认为你只是由于应付而感到冷漠。
微笑的魅力
五官中,嘴的表现力仅次于眼睛。笑,主要是由嘴部来完成的。嘴部是一个人全部表情中比较显露的突出的部位,它是生动、多变的感情表达语。笑,是眼、眉、嘴和颜面的动作集合,它能够有效地表达人的内心感情。在人的各种笑颜中,微笑是最常见、用途最广、损失最小而效益最大的。
微笑的基本做法:不发声、不露齿,肌肉放松,嘴角两端向上略微提起,面含笑意,亲切自然,使人如沐春风。微笑是发自内心的自然坦诚的感情的流露,切不可故作笑颜假意奉承。作为一种特殊的“情绪语言”,微笑要求做到四个结合。
口和眼的结合。在微笑中,眼睛有传神送情的特殊功能,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口到、眼到、神色到,笑眼传情,微笑才能扣人心弦。
笑和神、情、气质的结合。“神”,就是笑得有情入神,笑出自己的神情、神色、神态,做到情绪饱满,神采奕奕。“情”,就是要笑出感情,笑得亲切、甜美,反映美好的心灵。“气质”,就是要体现出谦虚、稳重、大方和得体的良好气质。
笑和语言的结合。语言和微笑都是传播信息的重要符号,只有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声情并茂,相得益彰,微笑才能发挥出它的特殊功能。
笑和仪表、举止的结合。端庄的仪表、适度的举止,是每个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以姿助笑,以笑促姿,就能形成完整的、统一的、和谐的美。
手势礼仪
仪态是指人在行为中的姿势和风度。姿势是指身体所呈现的样子;风度则是内在气质的外化。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站立的姿势、走路的步态、说话的声音、对人的态度、面部表情等都能反映出仪态美不美。而这种美又恰恰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知识能力、修养等方面的真实外露。对于仪态行为礼仪,要求做到:自然、文明、稳重、美观、大方、优雅、敬人。
手姿,又叫手势。由于手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部分,所以手姿是体语中最丰富、最具有表现力的传播媒介,做得得体适度,会在交际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说:“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野蛮人都能理解。”作为仪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势应该正确地使用。
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更不能手舞足蹈。传达信息时,手应保持静态,给人稳重之感。
拍拍打打、推推搡搡、抚摸对方或勾肩搭背、依偎在别人的身体上等行为,会让别人反感,也是不符合礼仪的行为。
不能用食指指点别人,更不要拇指指自己。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一种诚恳、尊重他人的含意;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攥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伸出手指来指点,是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因此,在引路、指示方向等时,应注意手指自然并拢,掌心向上,以肘关节为支点,指示目标,切忌伸出食指来指点。在谈话中说到自己时,可以把手掌放在胸口上;说到别人时,一般应掌心向上、手指并拢伸展开进行表示。
接物时,两臂适当内合,自然将手伸出,两手持物,五指并拢,将东西拿稳,同时点头致意或道声谢谢。递物时,双手拿物品在胸前递出,并使物体的正面对着接物的一方,递笔、刀剪之类尖利的物品时需将尖头朝向自己,握在手中,而不要指向对方,不可单手递物。
站姿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