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辅助物的另外一个优势是让人感兴趣。由可视图像引发起来的兴趣是很强烈的,很容易激发听众继续听下去的想法,也比较容易带动听众的情感。
可视辅助物的另一大优势是形象。可视辅助物留在我们脑海里的时间,会比语言更长。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说法,“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而可视图像往往会停留下来。
事实上,如果使用得恰当,可视辅助物差不多可以强化演讲的所有层面。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利用可视辅助物,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准备充分的,也就更可信,更有专业精神。根据同样的研究表明,可视辅助物甚至可以提高演讲的说服力达致40%。还有一些资料表明,辅助可视物是消除怯场的可靠办法。可视辅助物可以让听众更有兴趣,使注意力从演讲人本身离开,从而让演讲人获得更大的自信。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可视辅助物在演讲中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大家要懂得利用。
用好各种口语
我们都知道演讲要让听众听懂。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那么这篇演讲稿就会失去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为此,演讲稿的语言要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列宁说过:“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鲁迅也说过:“为了大众力求易懂。”
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区别的,当我们写好一个书面的东西,不是读是说出去的时候,就要口语化。比如。发言稿是要说给大家听而不是念给大家听,要口语化;演讲稿要说给大家听,所以也要口语化。口语化有三个途径。
第一,书面语中的单音节词在口语里都要变双音节词。
第二,文言词变白话词。例如,有这么一篇演讲稿:“教育历来被视为一片未加污染的绿洲。”如果说出去就有两个地方要变动一下,“教育历来被人认为是一片没有受到污染的绿洲。”显然第二句效果好些,这就是说,第一要把单音词变多音词;第二要把文言变白话。如书面语中的“良久”,口语就只能说“很久”。
第三,书面语停顿靠标点,口语的停顿靠情感的处理、靠语气的变化。
最后,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俚语。使用一个效果不错又形象生动的俚语来表达你想表达的内容,效果会好很多。但要注意千万不要使用带种族色彩和**内容的俚语。
停顿的技巧
如何停顿以及在哪里停顿,这对大部分的演讲新手来讲都是一个难题。有时哪怕是一会儿的沉默都像是过了千年一样长。但是,等你更镇定自信之后你会发现停顿是极有用的一个工具。它可以示意一个思想单元的结束,让一个想法有时间被听众更好地理解,并让一句话的冲击力发挥到极致。“合适的字眼也许是极有效的,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字眼比时机把握得当的停顿效果更好。”
这里的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得当。“对于一个听众来说,”马克·吐温提醒道:“停顿应该短一些;对于另一个听众,时间也许应该长一点,而对另外一个听众来说,时间也许应该更长一点。”“当停顿得当的时候,效果好极了;如果停顿不当的话,人们发出的只是轻轻的笑声,而不是哄笑。”
如何养成敏锐的时机感,一部分是常识的问题,另一部分是经验的问题。你并不会一开始就把握好时机,但你应该注意练习。多听一听成功人士的演讲,看看他们是如何利用停顿来调节演讲的节奏和频率的。练习演讲的时候,也要练习一下如何把握时机进行适时的停顿。
停顿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语法停顿。又叫自然停顿,一个词中间是不能停顿的。
第二,逻辑停顿。是根据要强调的内容停顿,逻辑停顿是表达感情的需要。
第三,感情停顿。又叫心理停顿,逻辑停顿为理智服务,感情停顿为感情服务,表示一种微妙和复杂的心理感受而做的停顿。原苏联研究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如果没有逻辑的停顿的语言是文体不通的话,那么没有心理停顿的语言是没有生命的。
第四,特殊停顿。为加强某种特殊效果或应付某种需要所做的停顿。
如何展开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通常是演讲者事先未做准备,只是根据需要而做的临时发言。因此,即兴演讲在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逻辑性和口头表达的雄辩性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即兴演讲,避免因措手不及而陷入难堪的境地呢?
首先我们必须呼唤起听众的兴趣,接下去你应向听众讲明“为什么”应当听你演讲。紧接着的第三步为“举例”。事实上,演讲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口语,辅之以体态语。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和体态语在传达事例方面比传达条文更具有优势。特别是即兴演讲,我们更要注意在这方面扬长避短。“怎么办”是最后一步。理查德要求演讲者注意的是,这一步一定要告诉听众你谈了老半天是想让人家做些什么,最好能讲得生动一点、具体一点、实际一点。从根本上说,“怎么办”是演讲者的目的所在,如果演讲者忘记了这一步,或者这一步处理不好,就会给听众留下无的放矢或不知所云的感觉。“为什么”和“举例”这两部分如同馅饼里的馅,味道全在这里面。但是,这两部分要与引人注意的开始和结尾的“怎么办”相呼应。
如果掌握了“四步曲”,就能使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中即兴演讲时泰然自若,有条不紊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不会陷入张口结舌、东扯西拉的窘境。
怎样做好竞聘演讲
竞聘演讲有时也叫竞职演讲,它是指参加竞聘者为了实现竞争上岗,就自我竞聘条件、未来的施政目标和构想所发表的公开演讲。事先为这种演讲写成的书面材料就是竞聘演讲词。竞聘演讲越来越有实用价值,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领域的重视。要想在竞争的年代实现自我奋斗目标,能够做好竞聘演讲是十分重要的,而它的成功又离不开事先的稿件写作。
第一,目标的明确性。这是竞聘演讲区别于其他演讲的主要特征。
第二,内容的竞争性。竞聘演讲的全过程,其实是候选人之间就未来推行的施政目标、施政构想、施政方案进行比较与选择的过程。
第三,演讲的技巧性。它除了要求演讲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当充分考虑竞争对手、听众的心态、临场状况等多种因素,用据理力争的方式,巧妙地说明“他不行,我行”,或“他行,我更行”。
实事求是,明确具体;
调查研究,有的放矢;
谦虚诚恳,平和礼貌。
我们还认为竞职演讲应有“五忌”。
第一,忌信口开河,杂乱无章。竞职演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竞职者必须在事前对要争取的职位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职位特征和胜任这一职位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所述的内容上做文章。
第二,忌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第三,忌妄自菲薄,过分谦虚。竞职演讲要求竞职者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竞争优势,大胆发表行之有效的“施政纲领”。
第四,忌吐词不清,含混模糊。竞职演讲一般要求演讲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基本情况。
第五,忌服饰华丽,求新求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