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精准沟通法 > 看透演讲的本质(第1页)

看透演讲的本质(第1页)

看透演讲的本质

什么是演讲?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可以随口而答:“演讲就是一个人给很多人讲。”不错。不过,如果说得详尽具体一些,演讲是一个人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的姿态语言向听众发表意见、阐述见解、说明事理、抒发感情的信息交流活动。

那么,演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与其他口语交流形式有何异同?这就不是很多人能够说清楚的了。有人说演讲就是表演,有讲有演,边演边讲;也有人说演讲也是座谈,一个人高谈阔论,其他人附耳恭听。显然这些说法都有失偏颇,甚至弯曲了演讲的本质。那么演讲究竟是什么呢?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说,“演讲是科学,演讲是艺术,演讲是武器。”这种说法能够很好地说明演讲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演讲之所以被称之为科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演讲的内容必须是科学的,真实可信,不能胡编乱造,欺骗听众,其次演讲的形式也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学科的体系,特点,技巧和规律。演讲被称为艺术,主要是因为演讲要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宣扬自己的观点;同时它又要以丰富的内容,广博的知识,独特的见解,真实的感情来打动听众;然后演讲又要求掌握一定的技巧,抑扬顿挫,控制节奏来取得较好的演讲效果。说演讲是武器,这是演讲的功效,我们可以从古往今来那些大演讲家身上得到印证,譬如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给要求种族平等的运动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我们知道了演讲是什么的基本问题之后,我们就要了解演讲由哪些要素构成,在演讲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技巧规律可以遵循,我们希望这一章能够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

了解演讲的要素

演讲的要素主要是指整个演讲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通常我们认为有四个要素,分别是演讲的主体要素、客体要素、环境要素和形式要素。

演讲的主体要素即演讲者,演讲者是信息的发源地,是演讲活动的中心和前提。没有演讲者出现,演讲活动便不能构成。主体要素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主人和支配者,也是演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演讲的客体要素即听众,是演讲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演讲的合作者。做为接受者,听众必须进行信息的解码编码过程。演讲的听众主要是指演讲者演讲时面对面的直接听众即现场听众,也包括现代广播电视演讲中的非现场的间接听众。

演讲的环境要素即时间空间地点。是演讲活动赖以进行的客观条件,是演讲者和听众构成特定关系的场合,对演讲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乃至成败具有直接制约作用。

而演讲的形式要素,这里包括演讲的信息和语言。信息是演讲者和听众的纽带,而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态势语言对于演讲者发出信息的影响。演讲者的手势,姿势,态度,衣着,面部表情都直接作用于听众。所以如果在演讲中只是注意有声语言,而忽略了态势语言,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这四个要素在演讲者演讲的能动作用下相互配合构成了演讲活动整体。

准备好开场白

我们已经清楚了演讲是什么以及演讲的构成,从这节开始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正式的情景模拟,假设你在一个礼拜之后要做一个正式的演讲,主题由你自己确定。我们通过以下的章节和你共同完成这个演讲,并告诉你需要准备哪些,哪些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了解你的听众。记住要真正了解他们,这是一个成功演讲的必要条件。之后,我们就该准备演讲稿了,演讲稿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俗语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文章开头最难写,同样道理,做演讲开场白最不易把握,要想三言两语抓住听众的心,并非易事。如果在演讲的开始听众对你的话就不感兴趣,就容易分散注意力,注意力一旦被分散了,那后面再精彩的言论也将黯然失色。因此只有匠心独运的开场白,以其新颖、奇趣、敏慧之美,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立即控制场上气氛,在瞬间集中听众注意力,从而给接下来的演讲内容顺利地搭梯架桥。

演讲的开场白没有固定模式,可首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并向听众致意。然后可以运用以下形式:第一,提纲式开场白。演讲开始前,可以先把自己要讲的问题扼要地介绍一下,使听众有个整体的认识,让听众觉得脉络清楚,一气呵成。第二,提问式开场白。在演讲开头向听众提几个问题,让听众与你进入一个共同的思维空间进行思考。第三,即兴发挥式开场白。演讲者可根据会场气氛拟一段即兴开头,使听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第四,引起好奇式开场白。即把一些与演讲内容有关的罕见的问题先提出来,使听众产生一种非听下去不可的兴趣。

重点是演讲的内容

我们在上一节介绍了准备演讲开场白时的一些方法,这里就要着重探讨一下演讲稿的主题内容该如何确定。

我们说,只有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生命力的源泉。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是演讲者水平和实力的真正体现。观点是演讲的灵魂,“喜新厌旧”是听众的普遍心理,因而追求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者的重要任务。创新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就能在演讲实践中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从而使我们的演讲更为听众所喜闻乐见。以下五种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老话新说。培养人才不能揠苗助长,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台阶爬上去,这个并不新鲜的观点人人都懂。但在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的演讲中变成了“缝鞋垫”与“做西服”。演讲者在这里把培养人才和培养裁缝类比,把培养人才的过程描绘为从缝鞋垫到做西服,用一个通俗而新颖的比喻给老观点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内容是旧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谓殊途同归,新意盎然。

第二,借老说新。对于听众来说,这会使他们感到似曾相识但又侧重不同,只要演讲者能自圆其说且言之有理,就能在听众的认识上达成一种新的和谐。

第三,破旧立新。顾名思义,演讲中的破旧立新,就是在否定、破除旧的观点之后,提出与旧观点相反或相对的新观点。

以上几种方法都在强调演讲内容的精髓在于创新,只有新的东西才可以吸引听众,老调重谈只会让人感到无趣。

结束语也不要忽视

如果说,演讲开头的任务是与观众建立同感,打开场面,引入正题;那么,演讲结尾的任务就是收束演讲,升华主题,加深听众的印象。要达到这个目的,同样要精心设计结尾的用字和表达。

为了让听众对演讲主题有更清楚深刻的认识,可以采用概括总结主题的办法。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但它们的作用是相类似的,都起到或点题、或深化印象、或激励斗志、或启迪思想的作用。由此可见,结尾词和开头一样,不管采用什么表达方法,其宗旨都是为演讲服务,离开这样一个宗旨,结尾就变成多余的部分,有损演讲的效果。如果说,结尾还有什么成功的要诀,这里提供两条,供大家参考。

第一,临场发挥。同开头一样,结尾也不应该墨守成规,拘泥于事先准备好的,也应该根据临场实际情况,即兴发挥,灵活变换。

第二,在**中结束演讲。结尾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仅仅从表达方法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还必须讲究结束的“火候”,即在什么时候结束,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美国作家约翰曾说,演讲最好在**时果断结束。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在演讲达到**的时候,听众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注意力和情绪都达到最佳状态,这时候结束就能强化所讲内容,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谓“增之则长,减之则短”,结尾要恰到好处,恰到火候。

演讲词的修饰

你写好了一篇演讲稿,但在进行演讲之前还是有工作要做。把草稿通读一遍,看它是否符合以下几点。

第一,兴趣所在。在你列出每一个观点之前,问问自己,“谁会喜欢它?”如果没人的话,就毫不犹豫地把它删掉。

第二,围绕主题,简明扼要。你准备的材料切合你的主题思想吗?如果跑题了,还是把它删掉吧。你准备的东西是多余的吗?或者你已经把它说了三遍了,或者它是一些陈词滥调,把这些没用的东西通通删掉。

第三,富有感染力。你举的事例是否强而有力而且正中下怀?如果不是,赶紧换掉。

第四,吸引听众。确定你与听众之间的联系是要把他们拉进你的演讲中。

如果你的演讲稿能够符合上面的几个条件,就可以做接下来的几个步骤,以确定自己的演讲会获得成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