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感兴趣,越难得到的东西,也就越显得珍贵。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一种探究的本能,遇事都想知道个究竟,以揭示其奥秘。就是这个本能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驱使人们去揭开事物的真相。
利用这个道理,我们要劝说别人的时候,为了增强信息的影响力,就需要把劝说动机巧妙地“隐藏”起来,让被劝说者感到“意外”地获得了劝说的信息,可有效地增加信息的可信度。
在改变人们的态度时,也可以根据逆反心理的特点,把某种劝说信息以不宜泄漏的方式表达给被劝说者,或者以不愿让人们多得的方式出现,就可能引起人们对这一信息的重视,使他们毫不怀疑地接受它。
有时候耳语也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喃喃细语是富有情趣的。你看恋人只有在很甜蜜的时候才会肩并肩地窃窃私语,吵架的时候绝不会如此。劝说他人也是如此。我国有个成语叫作“促膝长谈”,意思就是靠在一起说知心话。坐在一起面对面和风细雨地谈,比站着喊更能让人感到亲切。如果你说话的声音由于情感的融合而逐渐变小,那么心理的交流也就会逐渐顺畅,两个人的心沟通了,自然劝说也就容易起来。
婉转地拒绝别人
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特别是身处职场中时,你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位同事突然开口,让你帮他做一项难度很高的工作。答应下来吧,可能要连续几个晚上加班才能完成,而且这也不符合公司的规定;拒绝吧,面子上实在抹不开,毕竟是多年的同事了。应该怎么找一个既不会得罪同事、又能把这项工作顺利推出去的理由呢?
有人会直接对同事说:“不行,就是不行!”这绝对不是最佳的选择,可能会让你和同事以后连朋友都没得做。有人会推托说:“我能力不够,其实小A更适合。”那你有没有想过当同事把你的这番话说给小A听时,他会做何反应?有人会不好意思地说:“我真的忙不过来。”理由不错,可是只能用一次,第二次再用时,你面对的一定是同事疑惑的目光。这些好像都不是最佳拒绝理由,那到底应该怎样婉转地拒绝办公室中的不合理请求呢?在这里提供一些方法。
当你仔细倾听了同事的要求,并认为自己应该拒绝的时候,说“不”的态度必须是温和而坚定的。好比同样是药丸,外面裹上糖衣的药,就让人容易入口。同样地,委婉表达拒绝,也比直接说“不”更容易让人接受。例如,当对方的要求是不合公司或部门规定时,你就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工作权限,并暗示他如果自己帮了这个忙,就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范围,违反了公司的有关规定。在自己工作已经排满而爱莫能助的前提下,要让他清楚自己工作的先后顺序,并暗示他如果帮他这个忙,会耽误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会对公司与自己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同事听你这么说,一定不会再勉强你,转而去想其他办法。
学会真心地说“不”
当你的同事向你提出要求时,他们心中通常也会有某些困扰或担忧,担心你会不会马上拒绝,担心你会不会给他脸色看。因此,在你决定拒绝之前,首先要注意倾听他的诉说。比较好的办法是,请对方把处境与需要讲得更清楚一些,自己才知道如何帮他。接着向他表示你了解他的难处,若是你处于同样的境地,也一定会如此。
倾听能让对方有被尊重的感觉,在你婉转地表明自己拒绝的立场时,也较能避免他受伤害的感觉,或避免让人觉得你在应付。如果你的拒绝是因为工作负荷过重,倾听可以让你清楚地界定对方的要求是不是你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否包含在自己目前重点工作范围内。或许你仔细听了他的意见后,会发现协助他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经验。这时候,在做好目前工作的原则下,牺牲一点自己的休闲时间来协助对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有帮助的。
倾听的另一个好处是,你虽然拒绝他,却可以针对他的情况,建议他如何取得适当的解决方法。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议或替代方案,对方一样会感激你,甚至在你的指引下找到更适当的支援,事半功倍。
拒绝时除了可以提出替代建议,隔一段时间还要主动关心对方情况。有时候拒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方会不定时提出同样的要求。若能化被动为主动地关怀对方,并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苦衷与立场,可以减少拒绝的尴尬与影响。拒绝除了需要技巧,更需要发自内心的耐性与关怀。若只是敷衍了事,对方其实能看得出来。这样会让人觉得你不是个诚恳的人,对人际关系伤害更大。
总之,只要你是真心地说“不”,对方一定会体谅你的苦衷。
对付饶舌的常客
有朋友来访,促膝长谈,表达友情,交流思想,不仅是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而且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益事。宋朝著名词人张孝祥在跟友人夜谈之后,不禁发出“谁知对床语,胜读十年书”的感叹。但现实生活中也有与此截然相反的情况。工余饭后,你刚想静下心来读点书或是做点事,不料不请自来的饶舌客扰得你心烦意乱。他东家长西家短,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一再重复你毫无兴趣的话题且越说越来劲。
那么,该怎样对付饶舌客呢?最好的办法是:运用最高超的语言技巧,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这样你就能既不挫伤饶舌客的自尊心,又使他从此知趣。
用婉言柔语来提醒、暗示饶舌客:自己并没有多余的时间跟他闲聊胡扯。跟冷酷无情的逐客令相比,这种方法容易被对方接受。例如:“今晚我有闲,咱们好好畅谈。但从明天开始我就要全力以赴写职评小结,争取这次能评上工程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请您从明天起不要再来打扰我了。“今晚我有闲,咱们好好畅谈”只是表达对客人的一点礼貌,是欲拒先纳的一种策略而已。又如:“最近我妻子身体不适,吃过晚饭就想睡。咱们是否说得轻一点?”此话虽然用的是商量口气,但传递的信息十分明确:你的高谈阔论有碍女主人的休息,还是请你少光临为妙吧!再如:“这是我第一次发表的文章,请您指正。我想今后尽量多挤些时间爬爬格子,我还年轻,真想有所作为啊。”这番话似乎很尊重对方,但“请您指正”只是虚晃一枪,而“真想有所作为”的感叹却是在提醒对方:请你今后别再来纠缠不休了。
堵住饶舌常客的来访
用热情的语言、周到的招待代替冷若冰霜的表情,使饶舌客在“非常热情”的主人面前感到今后不好意思多登门。饶舌客一到,你就笑脸相迎,沏香茗一杯,捧出瓜子、糖果、水果,用接待贵宾的高规格待之,他一般也不敢老是以“贵客”自居,上门打扰。过分热情的实质无异于冷待,这就是生活辩证法。但以热代冷,既不失礼貌,又能达到“逐客”的目的,效果之佳,方法之妙,不言自明。当然,对于个别极不知趣而又爱贪便宜的饶舌客,以热代冷法只能是白费精力,空耗钱财。
用主动出击的积极姿态堵住饶舌客登门来访之路。看准他一般是在每天何时到你家的,不妨在他来访之前先“杀”上门去:“您多次来访,礼尚往来,我应回访您,否则太失礼了。”于是你由主人变成了客人,他则由客人变成了主人。这样,你就争得了掌握交谈时间的主动权,想何时回家,就何时告辞:“最近我有些急事要处理,改日再谈吧!”更重要的是,你杀上门去的次数一多,他就被你牢牢堵在自己家里,原先每晚必上你家的行为定势就有望改变。过一段时日,你“班师回朝”之后,他很可能不再“重蹈覆辙”。以攻代守,先发制人,其实是特殊形式的逐客令。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堵”的方法。饶舌客之所以用无聊的嚼舌来消磨时间,是因为这种人既无大志又无高雅的兴趣爱好。如果改用疏导之法,使他感到有计划要完成,有感兴趣的事可做,那么他就无暇光顾你家了。显然,以疏代堵,就能从根本上解除饶舌客上门干扰之苦。
善于达成一致
任何一个人在实现人生各项愿望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需要与他人合作,而别人的协助意愿和配合程度,往往决定了你是否能顺利以及是否能加速达成目标。这意味着在劝说中要善于与人达成一致。
良好的沟通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并不是让你去逢迎拍马,趋炎附势,做个没有原则的人。事实上不论是沟通谈判或说服,你惟一要达成的就是双方的“一致性”。所谓“一致性”是指双方不论在生理和心理状态上,都能进入一个共同的“频道”或“频率”,使双方观点一致,思考方式一致,行为模式一致。
希望你能从现在开始,训练自己提高沟通的技巧,在文字、声音、肢体语言各方面都能运用仿效的方式来进入他人的“频道”,与他人做有效的沟通。如果你想成为一流的沟通者就必须学会如何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用他人的“频道”和他人沟通是对他人的尊重和重视。你能和他人沟通,便能发挥你的影响力,去影响他人,成为一个领导者,让他人跟随你;你若不能和他人沟通,就只能受那些具有沟通能力的人的影响,成为他们的跟随者。要做哪一种人得由你自己决定。
优雅地用词
在沟通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嗓音和语气,说话时的用词造句同样也会影响你的语言表达。说话时若能运用恰当的词汇,并将声音的魅力显现出来,自然会让人忽略嗓音不太好的缺陷,而想继续聆听。
优雅用词造句的要点包括:第一,说完整的词句,不要吞吞吐吐或欲言又止,否则会让人觉得不爽快,严重些还会让你沟通的对象对你的人格产生怀疑。第二,不说粗话。说粗话的情况并非仅存于中低劳动阶层,有许多学识深、地位高的“高级人士”也认为,当自己遇到稍微不顺心的事时,说一句“他×的”“狗屎”并无伤大雅。其实不然,在公众场合说粗话是对个人的形象的很大伤害,更是一种听觉上的污染,给听者带来不快。第三,避免冗长无味或意思重复的言语,如“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说好不好?”“你知道吗?”也不要采用流行语、口头禅作为开场白,如:“哇塞!”有些父母从孩子身上学到青少年所惯用的流行语,以为说了这些话就代表跟得上潮流,实则不然,毕竟年长者说着一口年轻人的流行语,既幼稚又有失身份。第四,不要用“嗯”、“喔”等鼻子发出的声音来表达个人意见的同意与否(别忘了鼻子是用来呼吸的,不是用来答话的)。这些音调虽非粗话,却是懒惰的表现,会令谈话者有不受重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