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精准沟通法 > 说话的语言要精练(第4页)

说话的语言要精练(第4页)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勃然大怒,只不过是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已,绝不会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或是走出困境。

某企业的一个市场调查科长,因为提供了错误的市场信息而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犯了这样严重的错误,毫无疑问,企业总经理可以不问理由地对他进行斥责,甚至撤职。

但是,这位怒上心头的总经理还是忍了忍,他想,还是得先了解一下:到底是这位科长本身不称职听信了错误信息呢,还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原因导致的?

于是,这位经理压下了心中的怒火,只是心平气和地把科长叫来,让他把判断失误的原因写一个报告交上来。

事情就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几个月之后,这家公司因为这位市场调查科长提供的信息极为准确而饱赚了一笔。

于是,总经理又叫人把那个科长请来,说:“你上次的报告我看了,你们的工作做得不太细致,有一定责任,但主要是不可预测的意外原因造成的,因此公司决定免除对你的处罚,你也就不要把它再放在心上,只要以后吸取教训就行了。这一次,你做得不错,为公司提供了重要信息,我们仍然一样地表扬你。”

说完之后,总经理随即从办公桌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他,这个科长接过来时,不禁眼眶泛红。

俄国文豪屠格涅夫曾经说道:“开口之前,应该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

因此,千万要切记,在开口批评人之前,一定要了解事实,在心里问一下自己:“我不会搞错吗?”

否则,乱指责人,不仅落了个乱骂人的坏名声,事后还得向下属赔礼道歉。

然而,就算是你能放下架子,坦率地向下属说:“对不起,是我弄错了。”下属所受的伤害和内心对你的憎恶,却很难一下子就冰释。

如果你了解到这个错误确实是下属犯的,也还要进一步调查和思考:这个下属该承担多大的责任?错误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一时的疏忽,还是责任心不强,甚至是明知故犯?

因此,你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口,要牢记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见到问题时,先别忙着发怒和批评人,而是去了解情况。

这样一来,主动权就操纵在你的手里,你想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式对他进行批评,完全由你决定。

说话别去触碰别人的痛处

英国作家托马斯·富勒曾经写道:“失足引起的伤痛很快就可以恢复,然而,失言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却可能使你终身遗憾。”

一个人若想和上司、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记住:保持适当距离,做事公私分明,尤其要注意,言谈之间不要说到别人的痛处。

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不愉快的事。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去碰触别人的痛处,不但是待人处事应有的礼仪,更是在都市丛林中左右逢源的关键。

有修养的人即使在盛怒之下,也不会扩散愤怒的波纹;但是涵养不够的人,被激怒了,往往就会面露凶貌,口出恶言,甚至随手拿起手边的东西往地上摔。

某些人暴跳如雷的时候,还会口不择言,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别人最敏感的隐私,这是相当不明智的行为。

一旦你攻击他人的痛处,修养好的人虽不至于当场发作,与你破口对骂,但心中的疙瘩和怨恨往往难以抹平,如果不幸他是你的上司或客户的话,你就会变成被“封杀”的对象。

在公司里,“封杀”意味着调职、雪藏、开除。

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封杀”就代表对方拒绝继续与你往来,或是“冻结彼此的关系”。

中国古代有所谓“逆鳞”的说法,强调即使面对温驯的蛟龙,也不可掉以轻心。

传说中,龙的咽喉下方约一尺的部位,长着几片“逆鳞”,全身只有这个部位是逆向生长的,万一不小心触摸到这些逆鳞,必定会被暴怒的龙吞噬。

至于其他部位,不论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关系,只有这几片逆鳞,无论如何也触摸不得,即使轻轻摸一下也犯了大忌。

其实,每个人身上也都有几片“逆鳞”存在,即使是人格高尚伟大的人也不例外。唯有小心观察,不触及对方的“逆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才能保持圆融的人际关系。

说话要善于“反败为胜”

美国在费城举行宪法会议的时候,会议中分为赞成派和反对派,讨论相当白热化。出席者的言论都非常尖锐,甚至演变成人身攻击。

由于出席者有着人种、宗教方面的差异,利害关系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会议充满了火药味和互不信任的气氛。

眼看会议即将决裂,持赞成意见的富兰克林适时地出面收拾了紊乱的场面,终于促使宪法成立。

面对反对派猛烈的攻击,富兰克林不慌不忙地对他们说:“老实说,对这个宪法我也并非完全赞成。”

这句话一出,会议纷乱的情形霎时停止了,反对派人士不禁感到怀疑:富兰克林既然是赞成派,为什么不完全赞成自己所提的宪法呢?

富兰克林顿了一会儿,才继续说:“我对于自己赞成的这个宪法并没有信心,出席本会议的各位,也许对于细则还有些异议,但不瞒各位,我此时也和你们一样,对这个宪法是否正确抱有怀疑态度,我就是在这种心境下来签署宪法的。”

富兰克林的这番话,使得反对派激动和不信任的态度终于平静下来,美国的宪法得以顺利通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