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决定成败的49个细节 > 创新的原则性(第1页)

创新的原则性(第1页)

创新的原则性

企业家创新是一种十分活跃的思维活动,其激发因素和表现形式大多是非理性因素,这就更加突出了它的动态性。但是,同任何其他创造性活动一样,企业家创新也有一套应当遵守的基本规则,否则,企业家创新就会由有序走向无序,由严密的逻辑思维走向逻辑混乱,同个人的任性、固执、偏狭或奇发异想等毫无区别了。企业家创新的规则同时也正是人们使自己的思维具有创造性必须遵从的原则。

(1)独立性原则。

所谓独立性,是指企业家在进行创新活动时,不能拘泥于旧框框,不能迷信于权威,也不可屈从于压力者或扭曲思维和实践的规则,而只能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真理的原则。这就是说,企业家创新是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状况下进行的活动。

独立性原则在企业家创新中至关重要。没有独立性,就没有进取和创新。但是,这里强调的独立性,不是孤立封闭状态下的独立,也不是故意标新立异。如果把自己孤立于社会之外,把自己关在深居里或者隐于丛林中,不接触社会,不接触实践,不了解外面世界的发展变化,“独立”地、不受任何外界影响地考虑问题,这种“独立”只能是孤僻,是闭门造车。同样,如果不管他人正确与否,故意与他人唱反调以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和特别,这种“独立”也只能是怪癖。

(2)求异性原则。

求异性原则是企业家创新的又一重要原则。求异性原则是指,企业家不能满足于常规,不能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必须具有求异求新的心理,在求异和求新中迸发创新的火花,把握改变现有状况的契机,是一种在异中求新、新中求变的原则。事物的发展是多样性的统一。离开了多样性,统一就没有了生气和活力,只是一种毫无价值的自身重复;离开了统一性,多样性就会变得紊乱,失去汇聚的中心,成为众多事物的机械堆积。同时,事物不仅是多样性的统一,也是在多样性中求得发展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社会的进化与发展,不是在自然资源非常富饶的地区,而是在自然资源种类丰富且差异性大的地方。正因为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企业家在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不能满足于现状或某一方面的长足发展,而应在现状和单方面发展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寻求不同于现状的新的方面和关系,这种新的方面或关系,既是多样性,是新,又是异。求异原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求新原则或求多样性原则。

但是求新、求异不是单纯为了求新、求异,不是为了出风头,突出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一个人,不论是普通劳动者还是企业家,不在工作中动脑筋进行企业家创新,而是为了个人得失和名声等做出许多新颖奇特之事,这不是企业家创新中的求异,而是对求异性原则的歪曲和误用,只会闭塞自己的创新思路。

(3)跳跃性原则。

跳跃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企业家创新的过程中,要善于省略事物的次要步骤,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善于超越思维的时间跨度,抓住不同时期事物的相同之处,从而以最快的思维速度揭示未知。

正确地运用创新的跳跃性原则,不仅能够提高思维速度和思维效率,更能够攻克思维堡垒,指导实践活动,取得创造性的成就。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也许能给企业家以很大的启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得益于一个苹果落地这一最平常而又不平常的事件。说它平常,是因为高处的东西没有支撑会下落到地上、地面的东西不会无缘无故飘起来,这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几千年来也没有人对它产生疑问。说它不平常,是因为苹果下落、物体不会无缘无故飘起来这种平常现象背后有其更深刻的原因。从同一种现象中看出平常与不平常就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前一种是常规思维,认为苹果落地不过是瓜熟蒂落而已,可能是什么东西碰掉的等等;后一种则是企业家创新过程中常用的跳跃性思维。牛顿借助于与企业家创新类似的跳跃性思维方法,敏锐地意识到苹果落地可能同物理学领域的一个堡垒有关,以跳跃的方式,忽略了一些次要方面,把两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充分显示了跳跃性原则在实践中的魔力。

(4)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企业家创新必须把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促进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创新的正确性。实践是检验创新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实践性原则的贯彻实行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他原则的贯彻,因而也是企业家创新活动的根本性原则。离开实践,企业家创新的其他原则就会变形或被误用,例如,独立性变成孤僻性,跳跃性变成臆想中的胡乱联系等等。企业家不仅要在理论上保证实践性原则的重要地位,而且要切实贯彻到行动中:在每一项重大决策制定前,应当先调查研究;实施前,先在小范围内试点,从实际操作中找出不完善的地方,根据实践修改补充完善;如此经过若干反复之后才能实施推广。杰出的企业家都具有不断创新的习惯,因为在创新中他们能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于企业家创新问题,德鲁克在他的著作《企业家与创新》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论是个人,还是在一个组织机构中,企业家都有明显的特性。这并不是指个人性格上的特点。据我30年来的体会,越是具有多重性格的人,就越能应付创新的挑战,那种追求稳定而不愿冒险的人不可能成为成功的创新家。他无法成为政治活动的领袖、军事指挥员、甚至领航的船长。因为在这些工作中都需要决策,而决策的核心是不肯定性与风险。事实上,任何敢于面对风险作出决策的人,都可能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创新精神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它有理论与概念的基础,而不只是依靠直觉。”

德鲁克的论述一方面说明企业家创新需要有冒险精神,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家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能够通过学习,掌握方法来实现的。企业家创新能力现实地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它需要技巧,却又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完全是一种天赋,完全依赖于直觉。一项创新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企业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挫折之后才能取得。其创新能力要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智能训练和素质磨砺才能具备,其创新过程需要想象、联想、推理等多种思维方法。简言之,企业家创新是由一定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经验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引起、推动和维持的,是能够通过学习特定方法而提高水平的。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是企业家创新过程中的常用方法。

(1)相关法。

相关法作为企业家创新方法之一,是指企业家在进行创新活动、寻找最佳思维时,思路受到其他事物已知特性的启发,联想到与自己正在寻求的思维结论相似或相关的东西,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以此释彼的目的。相关性方法是以事物间存在普遍联系这一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其运用依赖于较强的联想力。由于事物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某一事物的解决往往影响到周围的众多事物。正是这种事物间联系的普遍性,使得相关性在企业家创新活动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领导,企业家需要处理的问题具有全面性,相应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也应是全面的,利用相关方法就可以把许多学科融进自己的视野之中。例如,系统科学起源于自然科学,最早也应用于自然科学,随着世界日趋系统化,企业家把系统科学同领导科学、管理科学结合起来,建立了系统领导学;再如,环境、伦理、社会价值问题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日益加强,企业家和领导科学研究者把环境、伦理、社会价值等学科运用于经济决策之中,出现了环境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经济的社会价值问题等新学科和新问题。上述新学科的出现,正是企业家运用相关方法进行思维的成果。

要把相关法灵活地运用于企业家创新活动中并非一件易事。这要求企业家着重培养洞察事物间相关性的能力,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关键,善于对思考的内容进行要素分解和分类,提高见此思彼、以此释彼的能力。

(2)正向思维法。

所谓正向思维法,就是企业家在创新活动中沿袭某些常规方法分析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进程思考和推测。这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通过已知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一般只限于对单一事物的思考。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都从过去走到现在、由现在走向未来。正向思维法正是依据这一客观事实而建立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事物的特性,了解其过去、现在以及整体发展趋势,就可以在已掌握的材料的基础上预测其未来。正向思维方法虽然只限于对某一种事物的思考,但它是建立在对事物的过去和现在有了充分了解、对事物的发展规律作了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一种进行领导和科学研究工作时不可忽视的的较为深刻的方法。

坚持正向思维法必须充分估计现有的工作条件及自身具备的能力,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部环境。这是正向思维法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家获得预见能力并保证预测正确的基本条件。

(3)逆向思维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