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仔细想想,你需要重视身边的人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非常多的人,不管是认识的抑或不认识的。但在我们的周围,总有那么几个人会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对于他们,我们常常会有些抱怨,总是觉得他们不够重视自己。其实,不是他们不够重视你,而是你对他们的要求太高了,当某一天他们离开你,你就会发现你是那样的不习惯!
感激相遇,都是缘分
回家的公车上,在市中心靠站时,乘客顿时多了起来。一对上班族男女恰巧在我身边,吸引了我的目光。可能因为人多,男的不时用手臂围住女的,并轻声地问:“累不累?待会想吃些什么?”只见女的不耐烦地回答:“我已经够烦了,吃什么都还不先决定,每次都要问我。”男的一脸无辜地低下头,而后说了令我印象深刻的话。“让你决定是因为希望能够陪你吃你喜欢的东西,然后看到你满足的笑容,把今天工作的不愉快暂时忘掉。我的能力不足,你工作上所受的委屈我没法帮你,我所能做的也只有这样。”女的听了后,满怀愧疚地说了声对不起。男的这才重燃信心般地说:“没关系,只要你开心就好。”而后亲吻了女人的头发。
公车到站,我下车前再回头看看这对情侣,男的依旧保护着心爱的人。这样的情景,让我想起自己今天同样在工作上有些许不愉快,如果没有听到这一段对话,回家后的我,可能也是用着一副全世界都对不起我的臭脸面对心爱的人,只在乎自己的委屈,却忽视对方的感受,不自觉地伤害最亲密的人。所以在踏进家门时,我告诉自己,难道我要像公车上那位女孩一样将自己的不满委屈带给身旁的人吗?不,我想我现在应该做的是别再把工作上的情绪发泄在心爱的人身上,破坏最亲密的关系,并且我需要主动给自己一个微笑。
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说得真好,当自己快控制不住情绪时想想这句话,应该会给繁忙的生活加些微笑的因子吧!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此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弟子们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金代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金代禅师说得多好。“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而禅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
同样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牵挂得太多,我们太在意得失,所以我们的情绪时常起伏,我们不快乐。在生气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气做教书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成为夫妻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常怀感恩之心,感谢我们的相遇,感谢我们相遇后相知相伴的时光,那么我们会为自己烦恼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详。
所以,看完之后,当你要和人吵架时,一定要记得,你们的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应用感激的目光来注视着这难得的缘分。
静坐常思己过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句话虽然听来未免迂腐,可是仔细想想,它却有很值得我们遵行的地方。
“静坐常思己过”是一种反省的功夫。我们假如常能在静下来的时候,想到自己在做事或待人方面有疏忽、有欠缺的地方,自然就减少了对别人抱怨嫉恨或报复的心情;同时,由于明白了自己的过失而得到一些启示,以后将不致再犯同样的过错。这是前人劝我们“静坐常思己过”的真正意义。
如果你能做到每天反省三分钟,将会受益匪浅。
所谓“反省”就是反过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为什么要反省?人人都不完美,总有个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年轻人缺乏社会阅历,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你所做的一切,有时候别人会提醒你,但绝大部分人看到你做错事、说错话、得罪人都不会说,因此你必须通过反省的方法去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
反省些什么呢?反省那些在你的成长中有用的事吧!
人际关系是你成长中的大事。反省今天你有没有做了不利于人际关系的事,对某人说的那一句话是否得体,某人对我不友善是怎么一回事。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反省今天所做的事是否有不适当之处,应该怎样做才会更好。
进步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反省到目前为止你做的事是否使自己进步了,时间有无浪费,目标完成了多少。
反省的好处则在于可以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方向,从而使自己进步。
当然,那些不反省的人也不一定会失败。因为,一个人的成败和个人先天条件、后天训练以及机会都有关系。天底下就有从不反省自己,但却飞黄腾达的人。
很多伟人都有反省的习惯,因为惟有反省,才不会迷失,才不会做错事。
著名作家李奥?巴斯卡力,写了大量关于爱与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
据说,他之所以有这样卓越的成就,完全得益于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教导。小时候,每当吃完晚饭时,他父亲就会问他:“李奥,你今天学了些什么?”这时李奥就会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告诉父亲。如果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他就会跑到书房拿出百科全书学一点东西,然后告诉父亲后才上床睡觉。
这个习惯一直到如今还维持着,每天晚上他都会拿十年前父亲问他的那句话来问自己,若当天没学到点什么东西,他是不会上床的。这个习惯时时刺激他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思想,不断进步。
无独有偶,在一位作家的书房里,赫然醒目地挂着一张条幅:“在飞逝的今天,你为生活留下了什么?”而且问号写得特别大。这位作家说:“这张条幅像悬在我脊梁上的一条鞭子,问号像一把锋利的钩,直刺我的心灵。”他认为,善待每一天是成功人生的真实写照。每一天都是描绘成功人生画卷的一笔,我们必须认真地画好每一笔。人生也好比一卷长长的胶片,每一格胶片记录着每天的生活态势。
反省是自我认识水平进步的动力。反省是对自我的言行进行客观地评价,从而认识自我存在的问题,修正偏离的行进航线。
反省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监督自我的畅通的内在反馈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我们可以及时知晓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不当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反省机制是自我心灵中的一种自动清洁系统或自动纠偏系统。反省是砥砺自我品格的最好磨石,它能使你的想象力更敏锐,它能使你真正认识自我。
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圣贤的修身功夫,凡人不易做到,但能时时提醒自己,检视一下自己的言行也不是太难的事。一个人一旦有了不当的观念,或做了对不起人的事,可能瞒得过其他人,但绝对骗不了自己。
人之所以会做对不起别人的事,不单是外界的**太大,更多的是自己的欲念太强,理智屈就于本能冲动。一个常常自我反省的人,不仅能增强自己的理智感,而且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反省、看待反省:
1.正视人性的弱点,认识反省自我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人的通病都是“长于责人,拙于责己”或“以自我为中心”。反省要求的是“反求诸己”,而不是找他人的不是。反省是一面心境,通过它可以洞观自己的心垢。自我如同眼睛一样可以尽情地看外面的世界,却无法看到自己。反省机制的建立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限。说反省难就难在你不愿意去看到心垢,没有勇气去洗刷它。
2.反省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法。成功学专家罗宾认为,我们不妨在每天结束时好好问问自己下面的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改进?我是否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过得很快乐,必然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丰富人生。真诚地面对这些提出的问题就是反省,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地突破自我的局限,省察自己,开创成功的人生。
3.反省的内容就是时时扪心自问,这是郑重的人生之问。每天进行心灵盘点,有益于及时知道自己近期的得与失,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
4.反省的立足点和取向主要是针对自己,是省悟自身的不是。这不仅是自身素质不断完善的手法,而且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比如,“念自己有几分不是,则内心自然气平;肯说自己一个不是,则人之气亦平”“自知其短,乃进德之基”“先问自己付出了多少,再问人家给了多少”等等,都是很好的反省方法。若我们能时时这样去反省,就能使自己心平气和,善结人缘,力求进取,开创光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