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伍戈,李斌。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31]张勇,李政军,龚六堂。利率双轨制、金融改革与最优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2014:10。
[32]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12:3。
[33]徐忠。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J]。金融研究,2018:4。
[34]李琼,王志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渠道抑或信贷渠道[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6。
[35]牛慕鸿,张黎娜,张翔。利率走廊、利率稳定性和调控成本[J]。金融研究,2017:7。
[36]袁鹰。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与运用[J]。金融研究,2006:11。
[37]Bernanke,BliheFederalFuheoransmission[J]。AmeriicReview,1992:4。
[38]马骏,纪敏。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的利率传导机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39]孙国峰,段志明。中期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商业银行两部门决策模型的分析[J]。经济学,2017:1。
[40]杨坤,曹晖,孙宁华。非正规金融、利率双轨制与信贷政策效果——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5:5。
[41]汪莉,陈诗一。政府隐性担保、债务违约与利率决定[J]。金融研究,2015:9。
[42]汪莉,吴杏,陈诗一。政府担保异质性、竞争性扭曲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激励金融研究[J]。财贸经济,2016:9。
[43]徐明东,陈学彬。货币环境、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J]。金融研究,2012:7。
[44]刘晓星,姚登宝。金融脱媒、资产价格与经济波动:基于DNK-DSGE模型分析[J]。世界经济,2016:6。
[45]彭文生。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46]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罗伯特·Z。阿利伯。疯狂、惊恐和崩溃[M]。朱隽,叶翔,李伟杰,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47]卡门·M。莱因哈特,肯尼斯·S。罗格夫。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M]。綦相,刘晓锋,刘丽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8]拉斯·特维德。逃不开的经济周期[M]。董裕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9]安德鲁·罗斯·索尔金。大而不倒[M]。巴曙松,陈剑,等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
[50]周其仁。货币的教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1]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J]。金融评论,2011:4。
[52]陈雨露,马勇,阮卓阳。金融周期和金融波动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J]。金融研究,2016:2。
[53]何德旭,张捷。经济周期与金融危机:金融加速器理论的现实解释[J]。财经问题研究,2009:10。
[54]孙国峰,何晓贝。存款利率零下限与负利率传导机制[J]。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2018:2。
[55]孙国峰。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J]。经济研究,2001:2。
[56]孙国峰。贷款创造存款理论的源起、发展与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2019:11。
[57]孙国峰。货币创造的逻辑形成和历史演进——对传统货币理论的批判[J]。经济研究,2019:4。
[58]兰德尔·雷。明斯基时刻:如何应对下一场金融危机[M]。张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59]兰德尔·雷。现代货币理论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机[M]。张慧玉,王佳楠,马爽,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60]易宪容,王国刚。美国次贷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的金融分析[J]。金融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