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北嘉路琳州公爵大学汉杜历斯博士说:“当你的工作负荷,看来似乎克服过来,但是须留意在稍后时间,紧张常常乘虚而入。这要将精神集中于一项工作上,紧张自然消除。”
一位精神治疗专家提出忠告:“在你的心里找寻‘宁静房间’,这是谁都需要的。”所谓“宁静房间”,就是要尽量设法使自己松驰。
7.把心事尽量倾诉
美国心理学家柯斯丹历斯说:“如果心里压着未能解决的问题,是专家所能帮助的,那么需立刻去找专家,把难题说出,听其意见。”只要将问题倾诉,心理便逐步消除。
8.消除忧虑
将忧虑事情堆积起来,只会增加紧张,试试用简单的方式,把内心所忧虑的事情,用笔尽录出来,然后将非急切的抽出来,先解决严重的事,再慢慢在从容不迫中,想法子解决其余的问题。这样,有次序地清理积压的难题,忧虑也随之消逝。
9.保持幽默感
我们每个人都应活得轻松些,尤其当自己身处逆境时,要学会超脱,所谓“来日方长”,要看到生活好的一面,无忧无虑,自得轻松。
10.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紧张状态下的人,连正常的工作量有时都担当不起。工作量显得是如此繁重,去做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痛苦的——即使非常需要去做的事情亦是如此。最可靠的办法是,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一次只能做一件,把其余的事暂且搁到一边。一旦你做好了,你会发现事情根本不那么可怕。你做了这些事以后,其余的做起来容易得多了。
11.独自处理
有些难解决的事,最好“自然开解”,乔治·史提芬博士说:“有时与人们共商,反而不行,私人处理是相当重要的。”大多数的人,都需要想通“办法”的,像独自散步,静静地欣赏鸟雀,或是单独的自处,都是有效的“办法”。
12.夜晚需要宁静
尽管白天的精神压力很大,但是夜里,无论如何也要身心愉快和宁静,安详。因为在睡前,任何的紧张,即使甚为轻微,也会引致失眠的,要是无法睡眠,精神会更加紧张,形成恶性循环。
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敌
自古以来,多少人为自卑而深深苦恼,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寻觅。
什么是自卑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自卑者的行为模式
一个内心感到自卑的人,必然会将自己的自卑感表现出来。只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很多情况下本人也一定明确意识到。著名的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发现,人们的自卑感和表现形式和行为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孤僻怯懦型
这类人由于深感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谨小慎微、畏首畏尾就成了他们的行为特点。他们对外界和生人,新环境有一种畏惧感和不安感,为躲避这种畏惧感和不安感,他们会像蜗牛一样畏缩在自己的壳里,不参加社交活动,不参与任何竞争,不愿冒半点风险。纵使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听之任之、逆来顺受,不敢声张,或者在绝望与忧伤中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2.咄咄逼人型
自卑的人一般情况下是以被动的角色出现的,但有时却以盛气凌人的进攻形式表现出来,而这时恰恰是他自卑到极点的时候,再采取屈从于怯懦的方式已无法排解其自卑之苦,于是便转为好争好斗,表现为脾气暴躁、动辄发怒,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找借口挑衅闹事。
3.滑稽幽默型
自卑者也并非人人脸上都写着失意、消沉与怯懦。有时自卑恰是从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自卑者通过扮演滑稽幽默的角色,用笑声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自卑。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弗丽丝·蒂勒相貌丑陋,她为此而羞怯、孤独自卑,于是她常用笑声,尤其是开怀大笑来掩饰内心的自卑。
4.否认现实型
这类人不愿面对导致自卑的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他们不愿意对自卑的根源进行思考清理,更没有勇气和信心去改变,于是便采取回避、否认现实的方式来摆脱自卑的痛苦,如借酒消愁就是这类行为的典型。
5.随波逐流型
这类人因为自卑,没有信心,不敢有独立的主张,与众不同的行为,因而尽量使自己与别人保持一致,跟在他人后头亦步亦趋。与大家同步同调,大家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往往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和踏实感。
6.认命型
除以上五种类型以外,我们认为在东方佛教国家,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自卑表现形式,那就是:
这类人也许多次努力过、拼搏过,但都失败了,或没有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于是便产生了深深的挫折感,深深的挫折感又带来了自卑感,他们屡次失败之后,失去了再次奋斗、改变现实的信心和勇气,便将一切归结为命运。认为自己这辈子已经是命中注定的了,而命中注定的东西是人为改变不了的。这样,他们便可心安理得地隐藏起心中的自卑感,消极被动地接受命运的摆布。
战胜自卑方案
1.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