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才能控制人生 > 第七章 做自己情绪的主宰02(第2页)

第七章 做自己情绪的主宰02(第2页)

不难想象,小张此时如果说什么“凭我的水平和能力早可以提拔了”之类的话,小李不妒嫉煞了,进而与小张难以相处才怪。

3.不宜在优势者的同事、朋友面前特意夸奖优势者

显然,谁都希望处于优势而得到他人的夸奖,但事实上总会有悬殊的差别。当同事、朋友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其中有人处于优势,别人若不提及,有时还不觉得。一旦有人提起,其他人听了就不好受。难免不妒火中烧。所以,作为不会对此妒嫉的旁人,一定不要在优势者的同事、朋友等多人面前特意夸奖优势者。否则,不仅会引发和加强其对优势者的妒嫉,还可能同时妒嫉你与优势者的“密切关系”。

某单位宣传部干事小李在较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了几篇理论文章。团委小陈在工会宣传干事小余面前羡慕地夸奖道:“小李子真不错,最近又有一篇文章在某某刊物上发表了!”小余顿时敛住笑容,酸溜溜地说:“有他那么多闲工夫,发两篇文章有什么了不得了?哼!”小陈见状,自知失言,让小余觉得挂不住脸了,不无尴尬地点头笑了笑,走出工会办公室。这里,小陈就是犯了大忌:在可能产生妒嫉的敏感区偏偏又增添了引发妒嫉的“发酵剂”。

4.突出自身的劣势,故意示弱以淡化优势

如同“中和反应”一样,一个人身上的劣势往往能淡化其优势,给人以“平平常常”的印象。当你处于优势时,注意突出自己的劣势,就会减轻妒嫉者的心理压力,产生一种“哦,他也和我一样无能”的心理平衡感觉,从而淡化乃至免却对你的妒嫉。

比如,你是大学刚毕业的新教师,对最新的教育理论有较深的研究,讲课亦颇受同学欢迎,以致引起一些任教多年却缺乏这方面研究的老教师的强烈妒嫉。这时,你若坦诚地公开、突出自己的劣势:教学经验一点都没有、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很不熟悉等等,再辅以“希望老教师们多多指教”的谦虚话,无疑会有效淡化自己的优势,衬出对方的优势,减轻弱化老教师对你的妒嫉。

5.不宜当众说“我们怎么怎么”,而给人以“厚此薄彼”之嫌

在众人面前谈某一群体中的某人时,你若说“我们很要好”“我俩情同手足”“我和你们单位的某某交情很深”之类的话,对方很容易产生“你厚他薄我”的冷落感。因为这种复数关系称谓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对方会觉得被你称为“我们”中的人员是优势的而滋生妒嫉。

6.强调获得优势的“艰苦历程”以淡化妒嫉

根据妒嫉心理的否定条件之一: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很少被人妒嫉这一观点,如果我们处于优势确实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得到的,那么不妨将此“艰苦历程”诉诸他人,加以强调以引人同情,减少妒嫉。

比如,在邻居、同事还未买电脑的时候,你却先买了。为了免受“红眼”,你可以这么说:“我买这台电脑可不容易。你们知道我节衣缩食积蓄了多少年吗?整整六年啊!辛苦啊!我们夫妻俩都是低工资,一个钢镚儿一个钢镚儿地攒,连场电影都舍不得看,太难了……”听了这些话,对方就很难产生妒嫉之心。相反,或许还会报以钦佩的赞叹和由衷的同情。

7.切忌在同性中谈及敏感的事情

(1)女性之间的妒嫉多半因容貌而起。女人爱妒嫉。妒嫉可以说是女人明显特征之一。而女人又往往因为容貌姿色才处于优势。所以,女人对容貌、衣着以及风度气质所带来的爱情生活、夫妻关系等相当敏感,很容易产生妒嫉。比如,一个姑娘因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而被不少小伙子包围着,那些容貌平平的没有人追求的姑娘,自然会对她产生妒嫉。这时,你作为男性,千万不要在女性之间当面夸赞其中某一姑娘:“某某真漂亮!”“某某的穿着打扮真时髦!”“某某的气质太迷人了!”“某某的男朋友我见过,特帅,特有魅力!”这不仅会引起其他女性的妒嫉,而且会对你产生一种莫名的敌意。

(2)男性之间的妒嫉大多因名誉、地位、功业所致。男人对社会活动能力、工作业绩、创造手段等最为关注,也最易导致相互妒嫉。比如,某人升了职而赢得不少漂亮姑娘的追求(无悔暗气:这些女孩子!),某人因才华出众、能说会道而显身扬名等等,都会受到身边其他男人的妒嫉。因此,在男性之间,作为女人的不宜当众评头论足,说什么“某某真能干!”“某某女朋友真标致!”“某某和你一块儿来的吧?现在已经是厂长了!”尤其作为妻子,更不宜有所比较地奚落自己的丈夫:“你看人家小赵,学理科的出身,却发了那么多的小说,稿费一拿就是几万块!亏你还是学中文的!”如此,就是再敦厚的人也会生出对他人的妒嫉之心来,导致家庭、邻里、同事之间关系的僵化和冷漠。

学会淡化别人的妒嫉心理,将有利于促进同事、朋友、邻里及多种范畴内的人们彼此减少敌意和隔阂,使人们成为各行各业的优势者。

不要把小事弄得紧张起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加强,人们普遍有一种紧张感、危机感,心理压力加大,容易出现精神紧张。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困扰而精神紧张。例如亲人的故去、恋爱失败、工作上的困难、生活的拮据、疾病的折磨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紧张和痛苦,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反应。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使心理产生沉重感、压迫感、失落感、抑郁感和不安全感,从而可引起血压和血糖升高,易造成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另一方面,长期心理紧张也会使人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降低人的免疫抗病能力,从而引起诸如胃肠溃疡、便秘、腹泻、偏头痛、神经性厌食、神经衰弱等各种疾病。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怎样注意克服这些不良情绪,消除精神紧张呢。

紧张情绪的测试

当今社会的快节奏中,有些人容易患紧张症,患有这种症状的人,主要是平时心身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紧张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必须采取保护性措施,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心理保健,以促进心身健康。

有人根据紧张的程度,提出一套自我测查法。请在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有”或“无”。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晚上考虑各种问题,不能安寝,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肠胃功能紊乱,经常腹泻。()

(4)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一到晚上就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5)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便会郁郁寡欢,沉默少言。()

(6)早晨起床后,就觉得头昏脑胀,浑身无劲,爱静怕动,情绪消沉。()

(7)食欲不振,吃东西没有味道,宁可忍受饥饿。()

(8)轻微活动后,就出现心跳加快,胸闷气急。()

(9)一回到家,就感到许多事情不称心,暗暗烦躁。()

(10)想要看到的东西,一时不能看到,就感到心中不舒服,闷闷不乐。()

(11)平时只要做一点轻便工作,就容易感到疲劳,周身乏力。()

(12)离开家门去学校时候,总觉得精神不佳,有气无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