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作战能力一流,自己的非凡成就却被情绪管理能力拖垮了。遥想当年,当项羽看到秦始皇巡游,一句“彼可取而代也”,何其雄迈潇洒,当项羽夸口“身经九十余战,所当者破,未尝败”时,何其意气风发。
然而,不过31岁,其败,退至乌江,当地亭长驾船,要护送他渡江回他的江东故乡,东山再起,项羽却拒绝了。他觉得好没面子,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同样为了面子,早先项羽屠灭咸阳,不可一世,本可据守关中称帝,他却想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只想回去江东。虚荣的情绪掩盖了现实的考量,以致竞逐之路,多了几分曲折。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代诗人杜牧在这首“题乌江亭”诗中,为项羽过早放弃而惋惜。“包羞忍耻”才是真正的英雄男子汉。然而项羽不肯放下身段而自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一方面是遁辞,一方面更强化了他情绪管理能力的匮乏,怨天尤人的性格。
维持正向的情绪
情绪管理不好,即使其他条件再好,也不是大将之才。《孙子兵法》说,将领有5项最危险的事,其中的“忿速可侮”,“忿”是易怒,“速”是易躁。性子暴躁的人,受不了侮辱,容易被刺激而怒发冲冠,坏了大事。
在几项常见的情绪管理方法里,包括:觉察自己真实的情绪、以更大的弹性适应环境、增加自身的挫折容忍力等等,项羽付诸阙如。可惜了。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纷杂、多变而不定的情绪,唯有保持正向人格特质,以觉察、调节代替压抑、否定和放纵,才可成为情绪的主人。
情绪管理不善,生涯管理、人际管理、时间管理、危机管理再强都是假的。
楚汉相争,就是历史给我们最好的注释。
从一方大将到过河卒子,从老板到员工,从战场、情场到职场都一样。
成功的情绪障碍
成功带给人财富、荣耀和幸福。任何人都向往成功,但有些人在漫漫长夜中,苦苦追寻成功的真谛,却始终没曾找到,是客观条件不具备,还是……
世界科学领域本应该拥有更多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
世界文坛本应拥有更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和狄更斯等世界著名作家。
哲学、艺术领域本也应拥有更多马克思、莎士比亚和弗洛伊德等名人。
然而,许许多多本来能够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被埋没了,被什么东西埋没的?被自己,被自己非正常的心理情绪。例如,自卑、孤僻、心胸狭隘、兴趣索然,情感脆弱以及优柔寡断等。正是驾驭自己,不能够控制这些消极情绪,使他们错过了能够卓尔不群的机会,甚至有的一辈子与成功无缘,一辈子只是望洋兴叹。
自卑
因为自卑,他们就没有勇气选择奋斗的目标;因为自卑,在事业上就不能奋起直追,出人头地,他们总是走在别人的后头;因为自卑,就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最后消失在茫茫人海里,杳无音信。
孤僻
孤僻并非是一件坏事,但问题的关键是,一些孤僻的人,封闭了自我,隔绝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系。他们不愿与外界沟通,更不愿与他人交往,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从未想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最后,在孤僻中,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恐怖症、焦虑症等,并与这些心理疾病为伍,越来越远离奋斗、成功。成功仅会从他们的梦中得以实现。不过,一些严重的孤僻者,甚至一辈子也不曾梦见成功,成功对他们来说只是另一个世界的事。
心胸狭隘
心胸狭隘的人总是用阴暗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他们总认为,世界除了他以外,几乎没有一个好人。于是,他们总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总是怀疑别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和动机。心胸狭隘的人也是目光短浅的人,他们不会有远大的抱负,他们重视眼前利益,看不到成功的未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过一天算一天,只要快活就行。心胸狭隘的人很少去帮助别人,当然就很难获得别人的支持。没错,这样的人怎样成功呢?不能,永远不能。
兴趣索然
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之源,兴趣是获得一切知识的法宝。然而,有的人终其一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有的话,也只是打打麻将,抽抽烟。可那不是人积极的兴趣爱好。很多人都想成功,做梦都想成功。但就是不做努力,不去行动。他们没有任何特长,除了对吃喝玩乐有兴趣外,对其他任何事都没兴趣。但就是这样,却常幻想成功,会某月某日一举成名。最后,什么都不会发生。兴趣索然是成功的大敌。它会把一个人葬送在无情的岁月长河里,让你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后消失在地球上。
优柔寡断
优柔寡断的人,一定是一个情感脆弱的人,缺乏毅力的人,也是一个抓不住机会的人。当困难降临时,优柔寡断的人就会说,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了;当机遇来临时,优柔寡断的人会说,等等看吧,再等等看吧。然而,当他决定时,成功的机遇早跑得无影无踪。成功对优柔寡断者来说,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他们能看到希望,但他们得不到希望的果实。最终的结局,他们是一个失败者,一个平庸的人。
人人渴望成功,成功给每个人的机会是平等的。但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没有成功,输在哪里?输在他自身,输在他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
因此,想成功,就要努力克服人自身的心理障碍,只有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
保持成功者的心态
一句名言: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思想,任何困难十之八九都能解决。
的确,人们在遇到拦路虎的时候往往表现得十分脆弱,一件事情还没开始去做,便去考虑失败后的结果,这样,必然会在精神上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导致内在潜能得不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从而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甚至造成自我封闭、自我压抑,最后导致心理失衡。而给事情带来真正失败的结果。
要避免与摆脱这种心理上的失衡,就必须时时表现出一种强者的风范,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并始终怀着必胜的信念去克服、战胜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成功的目标迈进。因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强者”意识,可以说,这是度过心理危机的良方。
强者对待事物,不看消极的一面,只取积极的一面。如果摔了一跤,把手摔出血了,他会想:“多亏没把胳膊摔断。”如果遭了车祸,撞折了一条腿,他会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强者把每一天都当作新生命的诞生而充满希望,尽管这一天有许多麻烦事等着他;强者又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倍加珍惜。
有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造成一种“自我成就感”,从而逐渐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能抑制自卑情绪产生的良性循环机制。如果你做了一件自己十分满意的事,你不妨告诉自己,今天我干得真不错。这样,你就自己褒奖了自己,使自己拥有一种满足感,从而充满自信,更加坚定地去面对和迎接一切新的挑战。
世界著名博士贝尔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至理名言:“想着成功,看看成功,心中便有一股力量催促你迈向期望的目标,当水到渠成的时候,你就可以支配环境了。”的确,假如能反复想着成功,你自然会全力以赴,直到成功为止。
有一位学者在路过一座山的时候,看见山上有很多人在艰苦地雕凿各种石条,于是他好奇地顺便问了两个人同样的话题:“你们这么辛苦的劳动,是为了什么?”
其中一个回答说:“为了赚钱呗。”而另外一个则回答说:“我们准备盖一座本地最好的房子。”
显然,前一个人是为钱而工作,而后一个人是为事业而工作。
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回答,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心态,不同的人生哲学,因而由此也决定了他们今后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同的人生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