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简单的逻辑方法 >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反直觉思考(第2页)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反直觉思考(第2页)

反直觉思考≠反对直觉思考

反直觉思考,不是反对直觉思考,而是强调要对直觉思考做更多的考量与判断。如果经过考量与判断,发现它是对的,就可以继续下去;如果经过考量与判断,发现它是错的,就不能再按照这个思路去做。

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迈克尔·莫布森有一部著作名为《反直觉思考》,他认为:我们的所有思考都基于大脑的“默认设置”,使用的是百万年进化形成的“自带软件”,这种思维模式就是直觉思维,是我们所迷信的因果、逻辑、秩序,但它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要想做决定、做选择的时候不犯错误,我们必须掌握反直觉的思考方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升级思维系统,避免被直觉思维左右呢?

警惕细节对判断的影响

场景中有越多的细节,我们就越容易相信,这是直觉思维所致。事实上,细节多少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之间并无确定联系。所以,要对抗直觉思维,必须警惕细节对自己判断的影响,不要被细节迷惑。

关注一件事的基线比例

人对概率天生缺乏直观感受,在概率极小的情况下,不能相信直觉。只有知道基线比例,即一件事的正常发生比例,才能判断一件事的真实发生概率。

问题:警察因公牺牲的首要原因是什么?

选项:A。劳累猝死

B。意外交通事故

C。遭受暴力袭击

D。抢险救灾

直觉思维有一个习惯,如果A具有某种明显的特征B,我们很可能凭直觉认为所有跟A有关的问题,答案都是B。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人会认为答案是C或D,因为C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而D则经常出现在新闻里。事实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因公牺牲的民警中,有50%以上是因为“突发疾病猝死在工作岗位上”,25%是“意外交通事故造成”,而后面的两个选项,分别仅占5。2%和3。7%。

人们之所以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是因为对警察的大部分印象都来自影视剧,忽略了警察只是一个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是和我们一样的劳动者。所以,我们需要跳出直觉思维,来判断一件事情的正常发生比例,即一般人因公死亡的首要原因是什么?

凭借常识便能判断出,A和B的概率远大于C和D。就算是考虑到警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我们也能够判断出,答案应该是A和B之中的一个。

考虑均值回归的可能性

统计学告诉我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围绕一个均值来回波动,这叫作均值回归。

人们总是信奉这样一种观点:要把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一旦出现了业绩下滑、成绩下降等不好的趋势,肯定是发生了什么状况,一定要找到原因、采取措施,扭转这一趋势。可惜,这仍然是一种直觉思维。

行为金融学家统计了不同投资组合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收益率的变化,得出了两个结论:

〇第一,起初回报率相差巨大的组合,最终都会回归平均水平;

〇第二,之前回报率高的组合,之后的回报率仍然较高,但没有以前那么高。

这个理论被总结为均值回归。大部分人的能力也存在自己的平均值,只是在某一阶段有人高一点,有人低一点,超过这个平均值的表现不能持久,很快还是会回归平均值。虽然能力可以不断提升,但这个提升通常是阶梯式的,几个月或一两年保持在一个水平上浮动,然后进入一个明显的快速提升期,再进入下一个“水平段”。所以,在遇到变化时,一定要先判断,到底是趋势变化(偶然出现),还是均值回归(经常如此)?

当直觉思维从脑海里蹦出来一个“易得到”的答案时,不仅要立刻进行反击、批判等,更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寻找一个更精准的答案。

热门小说推荐

靖天下
黄河落日圆靖天下
...
万道成神
新版红双喜万道成神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