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图片 > 第七章 别迷失在错误的追求里(第3页)

第七章 别迷失在错误的追求里(第3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对个人而言,各有各的追求;对社会而言,各有各的贡献。一个快乐的人不一定是最有钱、最有权的,但一定是最聪明的,他的聪明就在于他懂得人生的真谛: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

在属于自己的生活环境里,在完全属于自己支配的世界里,你不仅是唯一的思想者和决策者,也是唯一的执行者。

在现实生活中,名誉和地位常常被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所以追求一定的名声、地位和荣誉,已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很多人心目中,只有有了名誉和权力才算是实现了自身价值。

事实上,能使一个人满足的东西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人生天地之间,转瞬来去,就像是偶然登台、仓促下台的匆匆过客。人生既然如此短暂,活着就要珍惜人生,不要贪图权势。

我国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就是一个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人。

当年,马老因“新人口论”遭遇无端的批判,并被错误地撤销北大校长职务。那天,他正在家里接受“隔离审查”,他的儿子从外面回来,说:“爸,你被撤职了!”

他当时正在看一本书,就淡淡地答了一声:“噢!”十几年后,国家为马寅初先生平反昭雪,又恢复了他北大校长一职。他的儿子又从外面回来,告诉他:“爸,你官复原职了!”他当时也是在看一本书,也同样淡淡地答了一声:“噢!”视荣辱为等闲,置得失为莞尔,这是什么?这就是持久的心理定力。这种定力,不是轻易就可具备的,它需要接受深刻的心灵修炼,既包括意志、信念的修炼,也包括品行、人格的修炼,甚至还包括心灵的磨难。磨难让人成熟,过去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磨难让人更坚定信念,让人更珍惜幸福,所以磨难不是灾难,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生中最不可多得的财富。

历经磨难的心灵,才能宠辱不惊、得失自若。

意志、信念、品行、人格的修炼及心灵的磨难都需要一个持久的过程,这样,才能具备一定的定力。

这种定力是一种心态,同时也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方法,一种坚持的方法。实际上,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它的哲学基础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它的心理学基础是“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的平常之心”;它的数学基础就是“直线永远比曲线更直接便捷”;它的美学基础就是“对称与平衡可以产生一种极为轻松的心理反应”;它的宗教学基础就是“安详是禅的生命,是法的限量,是生命的源头活水”。

作为一种心灵方法,这种定力主要表现为:

(1)事情成功,不会大喜过望,而是沉着冷静,神情自若;

(2)遭遇挫折之时,依然如故,坚定如初;

(3)环境改变,不惊不喜,心态平静;

(4)条件发生变化,能一如既往,继续坚持;

(5)合作对象有所变化不能产生不必要的情绪波动;

(6)失恋后要心态平稳,不能悲观厌世,要相信缘分,明白“天涯何处无芳草”的道理;

(7)如果突然遭遇险情,要临危不惧,万不可心惊胆战,要坚持求生,永不丧失希望。

总之,淡泊名利是事业成功、学业有成所不可忽视的法则。如果一味地争名夺利,不但不会使你流芳千古,甚至可能会让你身败名裂。

焦耳,这个名字我们都很熟悉。从1843年起,焦耳提出“机械能和热能相互转化,热只是一种形式”的新观点,这无疑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他前后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来测定热功当量,最后得到了热功当量值。

事实上,与焦耳同时代的迈尔是第一个发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科学家。当迈尔等人不断地证明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正确性,终于使得这一定律被人们承认的时候,名利欲望的膨胀驱使焦耳向迈尔发起了攻击。焦耳发表文章批评说,迈尔对于热功当量的计算是没有完成的,迈尔只是预见了在热和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值比例关系,但没有证明这一关系,首先证明这一关系的应该是他。随着焦耳发起的这场争论的扩大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一哄而上,纷纷对迈尔进行了不负责任的错误指责。迈尔终于承受不住这一争论和批评带来的压力,特别是焦耳以迈尔测定热功当量的精确性来否定他的科学发现时,使得迈尔陷入了有口难辩的痛苦境地。这时,迈尔的两个孩子也先后因故夭折,内外交困中的迈尔跳楼自杀未遂,后来得了精神病。

虽然当年的迈尔被逼进了疯人院,但今天人们仍然将他的名字与焦耳并列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奠基者的行列中。焦耳为争夺名利而攻击他人,则被人们世世代代所谴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对个人而言,各有各的追求;对社会而言,各有各的贡献。一个快乐的人不一定是最有钱、最有权的,但一定是最聪明的,他的聪明就在于他懂得人生的真谛: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可遗憾的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依然有许多人不但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鹜,甚至把它看成是一个人全部的生存价值。

无可否认,进入了权力中心的人,自有许多政治的、物质的、名誉的利益,不但能有权,还可以享受。正因为有利益、有**,才会有那么多人奋不顾身地去追求。为官当政,有权有势,能够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机会左右一个城市、一个乡镇、一个单位的历史,所以有一种干大事的感觉。因此,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想方设法谋官的人,可以说是摩肩接踵。尽管当上官很得意、很快乐,可是权力也伴随着许多的烦恼和风险,有权在手所受约束也大。那些当不上官的人,他们不但自己饱尝无奈、愁闷、痛楚,还给家庭罩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说,人生诸多烦恼和祸患多由贪婪权势引起。因此追求名誉和权力的时候,更应该铭记的是“君子爱财、爱名、爱权都得取之有道”。

人生在世,人人都想活得更好。人们总是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幸福或满足的活法。所以,除了追名求利外,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那就是甘愿做个淡泊名利之人,粗茶淡饭,布衣短褐,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这样,才能品味出生命的美好,享受到生活的快感。

有的人既不求升官,也不求发财,每天上班安分守己做好本职工作,下班按时回家,每个月领着不多不少还算说得过去的一份工资。晚上陪爱人在家里看看电视,周末带孩子逛逛公园,年轻的时候打打篮球,年纪大点练练太极拳,不生气,不上火,知足常乐,长命百岁。这样的人生可能看起来有些“平庸”,但其中的那份“闲适”给人带来的满足,也是那些整日奔波劳累、费心劳神、追求功名利禄之人所体会不到的。所以,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而要有农夫那样的安全感就不能有国王的权势。

功成名就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并不难,只要用勤奋和辛劳就可以换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拼搏。就一般情况而言,你多得一份功名利禄,就会少得一份轻松悠闲。而一切名利,都会像过眼烟云,终究会逝去,人生最重要的,还是一个温馨的家和脚下一片坚实的土地。

旷世巨作《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说过:“直到你失去了名誉以后,你才会知道这玩意儿有多累赘,才会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么。”盛名之下,是一颗活得很累的心,因为它只是在为别人而活着。我们常羡慕那些名人的风光,可我们是否了解他们的苦衷呢?

所以,学会以淡泊之心看待权力、地位,不仅是免遭厄运和痛苦的良方,也是一种超然于世外的智慧。

生命最重要的是一颗心脏

培根曾说:“不要追求炫耀的财富,仅寻求你可以用正当手段得来,庄重地使用、愉快地施予、安然地遗留的那种财富。”有梦想去追求固然好,但有时候需要休息一下。不要等到真的累了,才突然发现错过了比梦想更重要的东西。

《读者》上曾经登载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历史上最胖的好莱坞影星利奥·罗斯顿因演出时突然心力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医务人员用尽一切办法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罗斯顿临终前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作为一名胸外科专家,哈登院长被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打动,他让人把它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后来,美国石油大亨默尔也因心力衰竭住进了这个急救中心。默尔工作繁忙,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五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泰晤士报》称这里为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尔是伟大的,他能及时醒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执迷不悟,任那欲望无休止地膨胀下去,以致让生命超载啊?人往往都是这样,只有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才大彻大悟,才感到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芸芸众生,能坦然面对生命的少,能舍弃名利的更少,生活中不乏看重名利胜于生死者。人只有打透生死关,才能看破名利的虚妄性。其实,生活未必都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只要宁静安详地度过,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慢慢地流。“云霞青松作我伴,一壶浊酒清淡心”,这种意境不是也很宁静悠然,像清澈的溪流一样富于诗意吗?

生命在平淡中有平淡的美好,这是生活激越的人所渴求不到的。活得激越又如何呢?还不是一样要流向大海。只要有自己生活的境界,不见得要与别人共流。溪流虽小,载得动孩童的纸船;人生苦短,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生活本于平淡,归于平淡,而其中的热烈渴望或者痛心失望其实是心灵的失落和迷茫。

苏东坡曾曰:“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人生如同一场梦,生命中所有喜怒哀乐,所有荣华富贵,都不过是梦中之梦,何必执著不忍舍弃呢?生命是梦中最美的花朵,快乐和生命是我们最大的拥有,又何必奢求太多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