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图片 > 第四章 懂得取舍之道(第2页)

第四章 懂得取舍之道(第2页)

童话故事中的完美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追求生活中的美,但不能奢求完美,因此要懂得放弃的艺术。就像弃学从商的比尔·盖茨,对于他来说,放弃了银子是为了得到金子和钻石,这就是放弃的艺术。

如果不舍,怎能得到

庄子云:人生如白驹过隙。哲人的结论难道不能使人有些启迪吗?我们何不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做个快乐的自由人呢?

人的欲望总是那么有蛊惑力,因为舍不得放弃到手的职务,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正当的工作;因为舍不得放下诱人的钱财,有些人费尽心思,不惜铤而走险;因为舍不得放弃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因为舍不得放弃一段情感,有些人宁愿岁月蹉跎……人总是这样,总是希望拥有一切,似乎拥有得越多,人越快乐。可是,突然有一天,我们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无奈,都是因为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著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丧失了一切本源的快乐。

一个人,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的,该放弃时就应果断地放弃,生活中有得必有失,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静观世间万物,适当地有所放弃,这正是获得内心平衡、获得快乐的好方法。

放弃不仅能改善你的形象,使你显得豁达豪爽,也会使你得到朋友的信赖,使你变得完美坚强,会带给你万众瞩目的荣耀,使你的生命绚丽辉煌,还会使你变得聪明、能干,更有力量。

学会放弃吧,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放弃吧!

两个和尚一起到山下化斋,途经一条小河,和尚正要过河,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站在河边发愣,原来妇人不知河的深浅,不敢轻易过河。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和尚立刻上前去,把那个妇人背过了河。两个和尚继续赶路,路上,那个年纪较大的和尚一直被另一个和尚抱怨,说作为一个出家人,怎可背个妇人过河。年纪较大的和尚一直沉默着,最后他对另一个和尚说:“你之所以到现在还喋喋不休,是因为你一直都没有在心中放下这件事。而我在放下妇人之后,同时也把这件事放下了。”

放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

只要你不把闲事常挂在心头,快乐自然愿意接近你!

其实,生活原本是有许多快乐的,只是我们常常自生烦恼,“平添许多愁”。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事业小有成就,但心里却空空的,好像拥有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总是想成功后坐豪华游轮去环游世界,尽情享受一番,但真正成功了,却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了却心愿,因为还有许多事情让人放不下……

对此,台湾作家吴淡如说得好:“好像要到某种年纪,在拥有某些东西之后,你才能够悟到,你建构的人生像一栋华美的大厦,但只有硬体,里面水管失修,配备不足,墙壁剥落,又很难找出原因来整修,除非你把整栋房子拆掉。

“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会不知道你是谁,你也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是谁。”

仔细咀嚼这段话,不就是因为“舍不得”吗?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份放弃了之后并不会失去什么的工作,舍不得放弃已经走出很远很远的种种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与金钱的角逐……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不是吗?现代人都精于算计投资回报率,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息息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从指掌间溜走?而我们却很少去思考:掌中所握有的生命沙子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捞不回来。

佛家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这是多么自在的快乐之道啊,倘使你总是“吃饭时不肯吃饭,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这样放不下,你又怎能快乐呢?

换地打井,也是一种方法

如果你用心去观察那些成功者,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生活有时就像打井,如果在一个地方总打不出水来,你是一味地坚持继续打下去,还是考虑可能是打井的位置不对,从而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去寻找一个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人生之中,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才能和心智,也总存在着一些更适合他做的事业。在竭尽全力拼搏之后却仍旧不能如愿以偿时,我们应该这样想:“上天告诉我,你转入另外一条发展道路上,一定能取得成功。”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时,也应告诉自己:“原来是这样,自己一直认为这是很适合自己的事,不过,一定还有比这个更适合自己的事。”应该认为另外一条新的道路已展现在你的眼前了。

尝试着换个地方打井,也同样会觅到甘甜清冽的泉水。

有一位农民,从小便树立了当作家的理想。为此,他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着,坚持每天写作。他将一篇篇改了又改的文章满怀希望地寄往远方的报社和杂志社。可是,好几年过去了,他从没有只字片言变成铅字,甚至连一封退稿信也没有收到过。

终于在29岁那年,他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刊物的编辑寄来的,编辑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相对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却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他叫张文举,现在是一位著名的硬笔书法家。

不管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必须充分认识、挖掘自己的潜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否则有可能虚度了光阴,埋没了才能。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经商两次,均以失败告终。第一次他从事打字机的投资,因受人欺骗,赔进去19万美元;第二次办出版公司,因为是外行,不懂经营,又赔了10万美元。两次共赔将近30万美元,不仅把自己多年的积蓄赔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

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深知丈夫没有经商的才能,却有文学上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新走创作之路。终于,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及时为人生掉个头,你会欣赏到另一种精彩绮丽的美景。

职场中,有人终日做着自己不大“感冒”的工作,牢骚满腹,却甘于如此,得过且过;有人痛下决心,果断地告别待遇不错的“铁饭碗”,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据调查,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彻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些人自然都跨越了弱者的门槛,而迈进了成大事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对口职业”,而总是别别扭扭地做着不擅长的工作,却又不敢换个地方“打井”。因此,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大事了。

如果你用心去观察那些成功者,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优秀的人在为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发挥而寻找途径的时候,所遵从的第一要务不是要求自己立即学习到新的本领,而是试图将自己身体内原有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这好比要使咖啡香甜,正确的做法不是一个劲儿地往杯子里面加入砂糖,而是将已经放入的砂糖搅拌均匀,让甜味完全散发出来。

当你执著于在一个地方打井的时候,却不知甘甜清冽的泉水就在你的身后。有时,为探寻真正的人生甘泉,我们需要时刻准备,去勇敢地换个地方“打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