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情 > 第九章 实力重要心态更重要(第2页)

第九章 实力重要心态更重要(第2页)

某剧团鼓手和琴师不和,某次重要演出前鼓手在琴上动了手脚,当剧情发展到**,琴师正以他炉火纯青的技艺演奏时,一根弦断了。琴师用唯一的一根弦继续演奏,并给观众以一种全新的具有震撼力的感受。琴师从此声名大噪,鼓手从相反的方向成就了一个名琴师。

上天不会给我们快乐,也不会给我们痛苦,它只会给我们生活的作料。调出什么味道的人生,那只能在我们自己。我们可以选择从一个快乐的角度去看待它,也可以选择从一个痛苦的角度去看待它。就像做饭一样,我们可以做成苦的,也可以做成甜的,就看你怎么选。

换个角度,换份心情

有时绝望孕育着希望,失去意味着新收获的来临!当你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不要放弃,不要以为迎接自己的就是失去,要拿出自己的平常心,也许换个角度,就跨越了得与失的界限。

小李从小生活在一个环境很好的家庭里,备受父母宠爱。后来考上了大学,读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后也没费什么周折,进了一家大型企业。那年,他才20岁,尚是一个毛头小伙子。

他满怀希望和信心地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接下来的一切却让他始料未及:单位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而他却是那么单纯,甚至有些天真,他说话做事都率性而为.不懂得收敛。渐渐地,他听到了一些议论,说他年轻气盛,做事毛糙等等。从小就养尊处优惯了的他,那一段日子很是沮丧。

他回家把在单位遇到的种种不愉快说给父亲听。他的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双腿,那个人的亲戚和朋友都来慰问,表示了极大的同情。而他却回答道:“这事的确很糟糕。但是,我却保下了性命,并且我可以通过这件事认识到,原来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以前我却从未这样清醒地认识过。现在,你们看,我不是一样顺畅地呼吸,一样赞赏天边的云朵和路边的野花?我失去的只是双腿,但却得到了比以前更加珍贵的生命。”

“这个遭遇车祸的人是个智者,他知道失去了双腿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哪怕再痛苦也改变不了。所以,他换了一个角度,同样一件事情,他能够找到积极的那一面。而你,”他的父亲顿了顿,接着说,“和同事之间相处得不愉快,作为一个刚刚走上社会的新人来说也是正常的。单位毕竟不是家庭,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你应该换个角度,把这种不愉快看成是对自己的砥砺,通过这种磨炼可以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从这个角度看,你现在所面临的境况,恰恰是你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

父亲的一番话让他豁然开朗。回到单位之后,每当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就想:换个角度,这是一件好事情,它至少说明我有不足甚至不对的地方,我得改正自己。如果确实不是他自己的问题,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气恼,而是想:换个角度,说明别人对我的要求比较高,我得加把劲儿。同样的一件事情,过去给他带来的是烦恼、苦闷,而现在带给他的,则是积极向上的动力。

世上万物,生命最为宝贵,人生的乐趣在于奋斗和创造中,在于不断克服困难前进的过程,它使人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使人充分享受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断战胜神秘而广大无际的宇宙的能力的自豪,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的进取心。金钱、地位、荣耀和物质虽然能满足一时的心理和口腹的享受,却填补不了心灵的空虚和思想的苍白。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清醒地认识到人类贪婪自私的弱点,告诫世人要千万注意,不要因争名逐利而丧生,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顺应自然,知足知止,要知道“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的道理。物极必反,过分的爱惜会导致极大的耗费,过多的敛取必定导致重大的损失,盛极而衰,是历史所证明了的。所以,在名与利、得与失上,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智的选择,只有这样,才可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你的生命、名声、利益才可以长久。

吃了亏的人说:吃亏是福。

丢了东西的人说:破财免灾。

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受人欺负的人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卸任的官员说:无官一身轻。

生不逢时的人常常用阿Q的话说:先前比你阔多了。

没钱人的太太说:男人有钱就变坏。

惧内的丈夫说:有人管着好呀,啥事都不用操心。

夫不下厨,妻跟人说:整天围着锅台转的男人没出息。

住在顶楼的人说:顶楼好啊,上下楼锻炼身体,空气新鲜,还不受人骚扰。

住在一楼的人说:一楼好啊,出入方便,省得爬楼梯,怪累的。

被老板炒了鱿鱼,他对人说:我把老板炒了。

倘若你的心境因凡尘变得支离破碎,请别消极,请尝试站在新的角度,以一颗积极健全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轻松、愉悦地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攀比的幸福毫无意义

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美丽,我们能说大拇指就比小拇指重要吗?

某机关有一位小公务员,过着安分守己的平静生活。有一天,他接到一位高中同学的聚会电话。十多年未见,小公务员带着久别重逢的喜悦前往赴会。昔日的老同学经商有道,住着豪宅,开着名车,一副成功者的派头,让这位公务员羡慕不已。自从那次聚会之后,这位公务员重返机关上班,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唉声叹气,逢人便诉说心中的烦恼。

“这小子,考试老不及格,凭什么有那么多钱?”他说。

“我们的薪水虽然无法和富豪相比,但不也够花了嘛!”他的同事安慰说。

“够花?我的薪水攒一辈子也买不起一辆奔驰车。”公务员懊恼地跳了起来。

“我们是坐办公室的,有钱也犯不着买车。”他的同事看得很开。但这位小公务员却终日郁郁寡欢,后来得了重病,卧床不起。

有一项调查表明,95%的都市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有怀疑自己的时候,感到自己的境况不如别人。

这是为什么呢?潜藏在人心中的好胜心理、攀比心理是这一问题的根源。我们总把他人当作超越的对象,总希望过得比别人好,总拿别人当参照物。似乎没有别人便感觉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于是,工作上要和同事比:比工资、比资格、比权力;生活上要和邻居比:比住房、比穿着、比老婆,就连孩子也不放过,成了比的牺牲品。既然是比,自然要比出个高下,比别人强者,趾高气昂;不如别人者便想着法子超过别人,实在超不过便拉别人后腿,连后腿也拉不住者便要承受自卑心理的煎熬。

如果我们能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和别人比较,不如别人时便积极进取,争取更上一层楼;比别人强时便谦虚谨慎,乐观待人,岂不更好?

在一家公司当干事的老王,就是因为自己被少评一级职称,少涨两级工资,便耿耿于怀,终日喋喋不休,有时甚至破口大骂,已发展到精神失常状态。朋友劝其想开些,他根本听不进去,不久便得绝症去世了。细想起来,实在不值得。如果早早自我调节,看到人家事业有成时,如果自己从中看到了努力的方向,脚踏实地,好好工作,也许下一次涨工资的就是自己了。总之,如果能及时调整心态,结局就不会如此了。

所以人比人是不是能气死人,就看我们怎么比,看我们能否调正自己的心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