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换个角度换份心情 > 第五章 放宽胸怀不纠结(第1页)

第五章 放宽胸怀不纠结(第1页)

第五章 放宽胸怀,不纠结

放宽胸怀是让生活宁静、生命详和的一种需要和方式。生活给予了我们很多东西,包括好的和不好的。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必须要有所包容,要承受得住我们必经的一切,这样人生自会有一份难得的优雅与从容。

非原则的小事不必纠结

如果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我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就会乐于同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如果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恐怕那家伙就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明察秋毫”,眼里不揉半粒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异己之徒。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鼠目寸光,并且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但是,如果要一个人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首先他需要有良好的修养、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并且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属的缺点,动则捶胸顿足、横眉竖目,使属下畏之如虎,时间久了,必积怨成仇。想一想天下的事并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揽的,何必因一点点毛病便与人生气呢?可如若调换一下位置,挨训的人也许就理解了上司的急躁情绪。

有位同事总抱怨他们家附近副食店卖酱油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像谁欠了她二百块钱似的,后来同事的妻子打听到了女售货员的遭遇:丈夫有外遇离了婚,老母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女儿患哮喘病,她每月只能开二三百元工资,住一间12平方米的平房。难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这位同事从此再不计较她的态度了,甚至还想帮她一把,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顺心的事,实在不值得生气。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肯定是有原因的,只要不是侮辱了人格,我们就应宽大为怀,不以为意,或以柔克刚,晓之以理。总之,不能和这位与你原本无仇无怨的人瞪着眼睛较劲。假如较起真来,大动肝火,刀对刀、枪对枪地干起来,酿出个什么后果,那就犯不上了。假如对方很粗鲁,一较真就等于把自己降低到对方的水平,岂不很没面子。另外,对方的冒犯从某种程度上是发泄和转嫁痛苦,虽说我们没有分摊他痛苦的义务,但客观上确实帮助了他,无形之中做了件善事。这样一想,也就容忍放过他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里更不要较真,否则更是愚不可及。家庭成员之间哪有什么原则、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都是一家人,非要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问题,分出个对和错来,又有什么用呢?人们在单位、在社会上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如恪尽职守的国家公务员、精明体面的商人或是企业职工,但一回到家里,脱去西装革履,也就是脱掉了你所扮演的这一角色的“行头”,即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规矩和种种要求、束缚,还原了你的本来面目,使你尽可能地享受天伦之乐。假若你在家里还跟在社会上一样认真、一样循规蹈矩,每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还要考虑对错、妥否,顾忌影响、后果,掂量再三,那不仅可笑,并且也太累了。在这方面,头脑一定要清楚,在家里你就是丈夫、就是妻子。所以,处理家庭琐事要采取“绥靖”政策,安抚为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稀泥,当个笑口常开的和事佬。

具体说来,作为丈夫,要宽厚,在财、物方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越马马虎虎越得人心,妻子给娘家偏点心眼,是人之常情,你根本就别往心里去计较,那才能显出男子汉宽宏大量的风度。作为妻子,对丈夫的懒惰等种种难以容忍的缺点,也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切忌唠叨起来没完,嫌他这、嫌他那,也不要偶尔丈夫回来晚了或有女士来电话,就给他脸色看,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审个没完。看得越紧,逆反心理越强。索性不管,让他潇洒去,看他有多大本事,外面的情感世界也自会给他教训。只要你是个自信心强、有性格、有魅力的女人,丈夫再花心也不会与你隔断心肠。就怕你对丈夫太“认真”了,让他感到是戴着枷锁过日子,进而对你产生厌倦,那才真正会发生危机。家是避风的港湾,应该是温馨和谐的,千万别把它演变成充满火药味的战场,狼烟四起,鸡飞狗跳,关键就看你怎么去把握了。

有位智者说,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都不回,他根本不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为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这位先生的确修炼得颇有涵养了,知道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知道什么事情应该认真,什么事情可以不屑一顾。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如果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我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就会乐于同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事业的成功伴随着社交的成功,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不在意,不争之争,无为之为

不在意,最终体现的是一种修养,一种高贵的人格,一种人生大智慧。那些凡事都与人计较、锱铢必争的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是以小聪明干大蠢事,占小便宜惹大烦恼;而不在意乃是不争,无为之为,大智若愚,其乐无穷!

对于每个人来说,烦恼、痛苦都是难免的,而一些人往往太过于计较,认为这是自己的不幸,生活没有快乐可言。其实只要我们学会包容,用心去领悟生活的内涵,珍惜所拥有的幸福,对一些小事挥挥手,不去在意,用大海般的胸怀去容纳一切,人生的境界就会从此不同。

有一对夫妇,吃饭闲谈。妻子兴之所至,一不小心冒出一句不大顺耳的话来。不料丈夫细细地分析了一番,于是心中不快,与妻子争吵起来,直至掀翻了饭桌,拂袖而去。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细细想来,当然是以小失大,得不偿失的。我们不得不说,他们实在是有点小心眼,太在意身边那些琐事了。其实,许多人的烦恼,并非是由多么大的事情引起的,而恰恰是来自对身边一些琐事的过分在意和较真。

比如,在有些人那里,别人说的话,他们喜欢句句琢磨,对别人的过错更是加倍抱怨;对自己的得失喜欢耿耿于怀,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易于敏感,而且总是曲解和夸大外来信息。这种人其实是在用一种狭隘、幼稚的认知方式,为自己营造着可怕的心灵监狱,这是十足的自寻烦恼。他们不仅使自己活得很累,而且也使周围的人活得很无奈,于是他们给自己编织了一个痛苦的人生。

要知道,人生中这种过于在意和计较的毛病一旦养成,天长日久,许多小烦恼就会铸成大烦恼。其实,在这一点上,古代的智者们早已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早在两千多年前,雅典的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向人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小事了!”之后,法国作家莫鲁瓦更深刻地指出:“我们常常为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为纠缠无聊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时光。”这话实在发人深思。过于在意琐事的毛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使生活失去光彩。显然,这是一种最愚蠢的选择。

从台湾归来大陆定居的111岁老人陈椿有一句话说得极妙:“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要活好。”其实,有些事是否能引来麻烦和烦恼,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它。所谓事在人为,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做结果可能就大相径庭。因此,美国的心理学家戴维·伯恩斯提出了消除烦恼的“认知疗法”——通过改变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方式和反应方式来避免烦恼和疾病。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学会不在意,换一种思维方式来面对眼前的一切。

不在意,就是别总拿什么都当回事,别去钻牛角尖,别太要面子,别事事较真、小心眼;别把那些微不足道、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别过于看重名与利的得失;别为一点小事而着急上火,动辄大喊大叫,以至因小失大,后悔莫及;别那么多疑敏感,总是曲解别人的意思;别夸大事实,制造假想敌;别把与你爱人说话的异性都打入“第三者”之列而暗暗仇视之;也别像林黛玉那样见花落泪、听曲伤心、多愁善感,总是顾影自怜。

要知道,人生有时真的需要一点大气。不在意,也是在给自己设一道心理保护防线。不仅不去主动制造烦恼的信息来自我刺激,而且即使面对一些真正的负面信息、不愉快的事情,也要处之泰然、置若罔闻、不屑一顾,做到“身稳如山岳,心静似止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妙法,也是一种坚守目标、排除干扰的妙策。我们的精力毕竟有限,假如处处纠缠琐事,被小事所累,我们的一生必将一事无成。不在意,也是一种豁达与包容。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是很容易告别琐屑与平庸的。而当你实现豁达与包容,自然会产生轻松幽默,从而洋溢出一种性格的魅力。

不在意,最终体现的是一种修养,一种高贵的人格,一种人生大智慧。那些凡事都与人计较、锱铢必争的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是以小聪明干大蠢事,占小便宜惹大烦恼;而不在意,乃是不争,无为之为,大智若愚,其乐无穷!

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得潇洒的人。因为避免了琐事的羁绊和缠绕,也就使自己获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其驰骋。

当然,不在意并不等于逃避现实,不是麻木不仁,不是看破红尘后的精神颓废和消极遁世;不是作家笔下的什么都冷若冰霜、无动于衷的“局外人”。而是在奔向大目标途中所采取的一种洒脱、豁达、飘逸的生活策略。倘能如此,自然会拥有一个幸福美妙的人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