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活学活用的人厉害吗 > 第七章 博弈性沟通 用语言征服对手(第3页)

第七章 博弈性沟通 用语言征服对手(第3页)

留心我们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或者某个社会问题乃至发生在身边的事件等,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发式与妆饰也能引起争辩。辩论是为了明是非,求真理。只要我们的辩论出自公心,就能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论辩语言,因而也更具有说服力。

1.辩论的原则

(1)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这就是为追求真、善、美丽去积极地争辩,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2)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把辩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辩论者要有较深的涵养;不搞诡辩,不揭隐私;不搞人身攻击;不把观点的敌对引申为人脉的敌对;不靠嗓门压人,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能有制有节的音调语气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亚于如雷贯耳。

(3)用真情、善意及美感进行辩论。这样就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争辩中,“理”是争的目的和取胜的保证。然而,人是感情动物,如果你在论辩中既能做到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明理,那么你的辩论将会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只有这样才是既争出了公理,又增进了人际和谐,达到了积极论辩的目的。

2.避免无益的辩论

(1)如果你能最终获得争辩的胜利,又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大可不必动用你的“唇枪舌剑”,最好的办法是一笑置之。同样,你在向别人提出“挑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通过争论能使自己和他人都受到启发和教育的问题,不必在那些无关宏旨的琐事上做文章。

(2)你的辩论更多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感情原因,比如虚荣心、表现欲望或面子上下不来,如果是这样,大可就此打住。同样,我们向别人提出问题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有,就同辩论的实质——探求真理背道而驰了。所以,最好别去做那种不积极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无谓的争辩。

(3)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他对你有深刻成见吗?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同样,如果你是处于这样一种心境,绝对不要向对方提出论题辩论,因为此时你提不出理性的论点,在辩论伊始,就注定了你失败的命运。

3.如何达到辩论的最高境界

经过一阵唇枪舌剑,胜负已成定局,做好辩论的善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学习辩论语言既要学会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剑息仇”,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大家要做到言谈有“礼”的最高境界。下面就是使你达到这最高境界的三个途径。

(1)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败得其所,就必须要有向真理低头的胸怀。要明白,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论辩者本人低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从的是对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说你同他一样,对真理有同等水平的认识。所以,当你败下阵来的时候,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以此表现出你人格的高尚,这在心理上足以弥补因辩论失败所造成的遗憾。

(2)如果你在辩论中已经眼见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便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一是主动打住话题,结束对立场面;二是巧妙地给对方台阶,让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胜负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归于和平的机会呢?

(3)如果你因辩论的需要,已经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了一点点虚荣就把旗帜挂在脸上。人在得意时,克制更是一种美德。争论结束后,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们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如地转一个话题。在这里,请大家记住辩论是一回事,交情是另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软弱的一面,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只要一两句得体的话语,便可恢复一个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和平静,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6.君子之辩切忌过激

每个人都会出现过失,伟人也不例外。所以,要注意在与人争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呻吟语》是明末大思想家吕坤所著,他在书中说:“责人要含蓄。”意思就是在指责他人的过失时,最好不要把心中想要说的话一次性地完全表达出来,而这正是他从自己一生政治生涯中总结出来的名训。《菜根谭》中也有“攻人之恶,毋太严”的训语。

另外,《呻吟语》还具体地指出:“指责他人之过,需要稍作保留。不要直接地攻击,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比喻,使对方自然地领悟,切忌露骨直言。”他还说:“即使是父子关系,有时挨了父亲的骂,也会无法忍受而顶嘴,更何况是别人呢?”父子有血缘关系,无论怎样都不能割舍;但朋友就不同了,过激的言辞很可能会使友情断裂。也就是说,在说话的时候,无论怎样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与人争辩时也是如此,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是件好事,但也未必一定要将对方批驳得体无完肤。只要略想一下就可以知道,这样做实际上对自己不但毫无益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不仅得不到对方的认可,甚至有一天会自作自受,受到对方的攻击。其具体的不利之处有如下四点。

①你伤害了别人的自尊使别人对你产生反感。

②你很容易养成专门挑剔别人错误的恶习。

③它使你变得骄傲。

④甚至因此失掉你所有的朋友。

无论在哪个朝代哪个国家,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必备的前提条件就是互相尊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如果你抓住对方的错误就争辩不休,一定会令对方感到十分尴尬。这时你应该加以小心,对方总会有一天要报这一箭之仇的。因此,即使你要指责对方,也要为对方留一点退路。

当与他人进行辩论时,最先要做的是要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在顾及其颜面的前提下,把自己的意见说给他听,给对方留有余地。这是在处理人际沟通时必须要注意的。

7.说话滴水不漏,辩论一针见血

如果想要在辩论上成功,就要掌握一些技巧。如果能将这些技巧运用自如,那么你的论辩就会是一针见血、所向无敌的。

对于辩论的技巧有很多,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

1.以牙还牙

这一种技巧简单地说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且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对方讲歪理或谬论的情况。

著名的杂文家马铁丁,曾经批评过一个骄傲自满的人。这个人脱离群众,却还振振有词地辩解道:“只有羊呀、猪呀,才是成群结队的,而狮子、老虎都是独来独往的。”马铁丁同志反问他道:“狮子、老虎固然是独来独往的,但是刺猬、癞蛤蟆、蜘蛛又何尝不是独来独往的呢?”

这就是以对方的歪理重重地还击了他本人,把自比为兽中之王的狂妄之徒比作刺猬、癞蛤蟆、蜘蛛之类的小动物。

同样,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也非常注重运用这种方法来反驳一些无赖之徒,他妙语连珠,辩论的语言蕴涵着无可辩驳的力量。

一次,马雅可夫斯基的演讲刚完毕,一个胖子挤到讲台边不客气地嚷道:“我应该提醒你,马雅可夫斯基同志,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不错”,马雅可夫斯基用手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那个胖子,然后说,“从伟大到可笑,真的就是一步之差。”这就是利用了对方说出来的话来反击对方。

2.语义转移

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多义词,人们运用这类词,取它的此种含义,这就使我们在言语中有可能将此种语义转移为被种语义,以便得到想要的效果。

在辩论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多义词进行辩论。有时与人谈论,是为了说明某种观点,运用多义词表述,使人根据他对多义词的某种理解接受答案,在答案得到论辩双方共识之后,再利用一词多义将语义转移,按照转移的语义解释答案,以便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对方在已经接受答案基础上的同时接受这种观点。

3.易位反驳

如果我们从多个方位和角度看一个物体,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状。同理,人们从多个方位和角度看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