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的示意图 > 十六国(第1页)

十六国(第1页)

十六国

前凉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前凉达于极盛,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353年张重华死后,张氏宗室内乱不绝,凉州大姓也起兵反抗。十年争权夺位的斗争,使国势大衰,到张天锡时已失去今甘肃南部。376年,前秦主苻坚以步骑13万大举进攻,张天锡被迫出降,前凉亡。

张氏的前凉政权依靠凉州大姓,并始终对东晋表示忠诚,借以维系人心。各代统治者除张祚外,都自居晋朝的刺史或州牧,接受晋的封号。张骏为了和东晋通使,甚至不惜向成汉李雄称臣,以求假道。前凉先后与前赵、后赵发生过战争,多次击败刘曜、石虎的进攻,但慑于对方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曾向前赵、后赵称臣纳贡。

张氏子孙世代保守的凉州,是当时中国北部较为安定的地区,都城姑臧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西走廊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流亡人民相继到来,劳动力增加,生产经验传播,凉州的社会经济更有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一个重要地区。

成汉

李雄统治时,战事稀少,政刑宽和。赋税也较轻,男丁每年纳谷三斛,女丁半之;户调绢数丈,绵数两。这是成汉全盛时期。李雄死后,宗室间为争夺帝位不断发生内乱,安定局面破坏。李寿父子统治时极为奢侈,大兴土木,滥施**威,致使上下离心,百姓不满,在东晋进攻下迅速灭亡。

前赵

刘曜继承刘汉政权胡、汉分治的政策。一方面以子刘胤为大司马、大单于,置单于台于渭城(今陕西咸阳),自左、右贤王以下皆用少数民族豪酋充当。另一方面又大体沿用魏晋九品官人法,设立学校,肯定士族特权,与汉族的豪门望族相勾结,以维护其统治。此外,还仿效刘渊、刘聪徙民都城地区的办法,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大量徙置长安一带,以便直接控制。前赵全盛时,拥兵28万余人,据地有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当时,关陇氐、羌,莫不降附。前凉张茂,亦遣使贡献。

后赵

十六国之一。羯族石勒所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后迁邺。盛时疆域有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的一部分。历七主,共三十二年。

石勒从305年起兵后,辗转归于汉刘渊,为渊部将。311年石勒军全歼西晋主力,并会同刘曜、王弥之众攻破洛阳。312年以后,石勒以襄国为基地,发展成为今河北、山东地区的割据势力。318年,汉内乱,他率军攻破汉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319年,刘曜自立为帝,建前赵,迁都长安。石勒脱离前赵,自称大单于、赵正,定都襄国,史称后赵。石勒攻灭鲜卑段氏,又占据河南、皖北、鲁北。329年攻破长安、上邽,灭前赵,并有关陇。至此,北方除辽东慕容氏和河西张氏外,皆为石勒所统一。以淮水与东晋为界,初步形成南北对峙局面。330年石勒改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同年称帝。

333年七月石勒病死,太子弘继位,以勒侄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总摄朝政。

334年十一月,石虎废石弘,自称居摄赵天王。以后,石虎诛杀弘及勒诸子,迁都于邺。337年改称大赵天王。349年称帝。

石勒初起时,往往对攻下的坞堡壁垒征收义谷,有时也以掠夺方式获取军粮。约在313年始采用租调剥削方式。314年下令州郡检查户口,征收田租户调,规定户赀出帛二匹、租谷二斛。称赵王后,较留意于农业生产,常遣使者循行州郡,劝课农桑。故当石虎统治之初,租入殷广,邺都的中仓每年有百万斛的租谷输入,沿水次诸仓也储积了不少粮食。

后赵采用胡、汉分治政策,设置大单于统治各少数族人,又设置专门的官职管理胡人辞讼和出入,甚至强行规定称汉人为“赵人”,胡人为“国人”,并严禁呼羯为胡。

石勒、石虎均沿用刘汉的徙民办法,将被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迁往其统治中心襄国、邺及其周围地区,以便控制。对人民的统治,除以州、郡行政系统管理外,同时存有以军事组织形式管理并占有人口的制度。

石勒初起时,对西晋王公卿士、坞堡主及士大夫多加杀戮。以后则在俘虏中区分士庶,将士族集为“君子营”,以示优待。并选用某些士族为官。称赵王后,石勒对一些士族委以要职,明令不准侮易衣冠华族。恢复魏晋以来的九品官人制度,使士族取得了特权。石勒两次清定九品,又设立太学、小学和郡国学,培养将佐和豪族子弟。石虎即位后,也肯定士族特权,并将对关东士族的优待扩大到关中的望族。

石虎是十六国时期有名的暴君。在其统治期间,军旅不息,众役繁兴,征调频仍,刑罚严酷。他有意“苦役晋人”,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起义不断发生。其中,梁犊起义规模最大。348年石虎杀太子石宣,把无辜的东宫卫士10余万人谪戍凉州,其中万余人于次年到达雍城(今陕西凤翔南)时,在高力督(石宣挑选身强力壮者守卫东宫,号“高力”,设置督将率领,称高力督)梁犊领导下发动起义,各族人民纷纷参加。义军所向披靡,及至长安,众已10万,击败石苞,东出潼关,两次大败大司马李农。石虎继续派兵镇压,又利用氐族贵族苻洪和羌族贵族姚弋仲的武装力量合兵进攻,梁犊兵败牺牲。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动摇了后赵统治的根基。349年石虎病死,后赵内乱,诸子争立,互相残杀。305年,石虎养孙汉人冉闵(即石闵)乘政局混乱,杀石鉴,灭后赵,政权落入冉闵之手。次年,称帝于襄国的石祗也被冉闵消灭。

前燕

前秦

333年,后赵主石虎徙关中豪杰及氐、羌于关东,以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率氐、汉各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石虎死,苻洪遣使降晋,接受东晋官爵。350年,冉闵诛胡羯,关陇流民相率西归。此时苻洪拥众十余万,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欲率众还关中,尚未成行,被人毒死。洪子苻健继领其众,称晋征西大将军,自枋头西入潼关。关中氐人纷起响应,苻健遂攻占长安,据有关陇。351年自称大秦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改称皇帝,都长安。

354年,东晋桓温率军攻秦,苻健坚壁清野,晋军攻入潼关后,因粮食不继而退兵。355年苻健死,子苻生继位。357年苻生堂兄苻坚杀苻生自立。苻坚即位后的十几年内,前秦国内相对安定,在十六国时代,呈现一派“小康”气象。在此基础上,前秦势力渐强大,他集中氐族武装力量,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仇池(今甘肃威县西北)氐族杨氏,373年攻取东晋的梁、益二州,376年灭前凉,同年乘鲜卑拓跋氏衰乱灭代,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前秦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79年前秦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而进攻淮南的行动受阻,进攻江陵的军队也被击退。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发动对东晋的进攻。382年十月,召集群臣,提出亲率百万大军一举灭晋。臣僚多不赞成,有的还极力谏阻,但他执意不从。383年下诏进攻,八月以苻融为前锋都督,率步骑25万先行,九月苻坚亲统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为后继。益州、凉州、河北等地的秦军也纷纷出动。东晋谢安当国,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水陆8万迎敌。十月,两军会战于淝水,秦军大败。溃散的秦军饥饿寒冻,死亡十之七八。苻坚中箭,仓皇逃至淮北,沿途收集残兵,到洛阳时有众10余万。年底,回到长安。

淝水之战后,前秦帝国四分五裂,被前秦征服的丁零、鲜卑、羌等各族贵族纷纷起兵反秦。丁零翟斌起兵河南,鲜卑慕容垂起兵河北,鲜卑慕容泓起兵陕西华阴,羌姚苌起兵渭北。慕容泓不久为部下所杀,其弟慕容冲被拥为主。冲率军进围长安,苻坚于385年五月留太子苻宏守城,自率数百骑出奔五将山(今陕西岐山东北),后为姚苌擒杀。六月,苻宏率数千骑弃城出逃,辗转投奔东晋,长安遂为慕容冲攻占。至此,前秦已名存实亡,但它在各地的残余势力则延续了近十年之久。

苻坚统治时,重用汉人王猛,实行抑制氐族贵族豪强、扩大皇权的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他恢复魏晋士籍,承认士族特权,吸收汉族士人参加政权,扩大胡汉联合统治的阶级基础。提倡儒学,兴立学校,培养统治人才。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修立亭驿,发展工商。消灭前燕后实行徙民政策,将关东被征服的鲜卑、乌桓、丁零等族10万户徙至关中,充实近畿,便于控制;又将关中的氐族15万户移至关东,分置于各要镇,用以加强控制新征服地区的人民。前秦此时,政治较为清明,社会相对安定,国力达于鼎盛。但自淝水战败后,迅速走向衰落和瓦解,北部中国再度陷于分裂。

后秦

十六国之一。羌族姚苌所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盛时控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历三主,共三十四年。

393年姚苌病死,太子姚兴继立,次年,打败前秦的残余势力苻登,灭前秦,据有关陇。并乘西燕败亡,取得河东。随后又相继攻占东晋的洛阳,臣服西秦,攻灭后凉。416年姚兴病死,太子姚泓继位,东晋刘裕北伐,进攻后秦,收复洛阳。后秦宗室骨肉相残,自相削弱。417年刘裕进取潼关,攻占长安,八月姚泓兵败出降,后秦亡。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