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朱棣的成就是什么 > 三空头支票收买宁王(第1页)

三空头支票收买宁王(第1页)

三、空头支票收买宁王

朱棣提出要带弟兄们去的地方,就是十七弟朱权把守的大宁。

朱棣在诸王中年龄最大,威信最高,独一无二,但有一个现实让自己不爽,他掌握的军队,居然算不上是最厉害的,那最厉害的是哪支部队?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骑兵,统称朵颜三卫,一水儿的蒙古人。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相当于今天的机械化装甲兵,是战斗力最强的。那朵颜三卫归谁管呢?

宁王朱权,朱元璋的第十七子。

朱权出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比朱允炆还小一岁,跟大胖子朱高炽同年。洪武二十四年封王,第二年就藩大宁(今属内蒙古赤峰市)。不知道这个朱权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如此欣赏,把这样的好事交给他。他的母亲杨妃,历史上默默无闻,没有生卒年月记载,地位可想而知。儿子却如此显赫:“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奇怪啊,朱元璋为何这么喜欢这个老十七,正史上并没有给出解释。

少年得志,人生过于顺利,是好事也是坏事。朱权被自己不可思议的成功搞得飘飘然,以为自己真成了孙权而不是朱权,以为自己住在江宁而不是大宁。

朱允炆开展的声势浩大的削藩运动,也波及到了遥远的辽东。辽王朱植和宁王朱权这两兄弟,都被要求返回南京,交出兵权。朱植表现很积极,没有任何抵触情绪,乖乖去了南京,被朱允炆夺了兵权,改封荆州。宁王虽然年少,但个性很强,拒不服从朝廷安排,待在大宁装病不肯挪窝,朱允炆于是下旨,削夺了他对朵颜三卫的领导权。当然是名义上的,朵颜三卫一向是半自治状态,而且是那种有奶就是娘的风格。

朱权很早就听说这个宝贝哥哥、头号反贼大老远从北平过来看望自己,心情十分激动,这要抓住他可是盖世奇功啊。但是,朱权和手下的亲信们讨论了几天,也下不了决心,到底是应该坚守城门,和朱棣干上一场呢(这不成了两败俱伤,让大侄子坐收渔翁之利);还是把他接进大宁城,好吃好喝地稳住,然后打个机会,趁其不备,摔杯为号……(古人的想法就这层次了);还是暧昧一些,不主动(出击),不拒绝(朱棣的和平),不负责(朱棣的安全)?就这么着吧。

从内地去辽东,一般都得经过松亭关。但朱棣没有从这里走,而是绕到了刘家口,经过并不激烈的战斗,在十月初二占领了这个要塞,同时派人快马向朱权报信,说你四哥要来看你了!十月初六,朱棣大军就来到了大宁。

朱棣命令部下在城外十里扎营,自己带着两个随从骑快马赶到城下,向城楼上的士兵招呼,说要见十七弟。

这城楼上的士兵也真老实,就没有一个知道放冷箭的,先杀了再说。当然,全世界都知道,朱允炆颁发了免死牌。

朱权听说四哥就这么单枪匹马来见自己,不免相当吃惊。他知道这个四哥是属蜂窝煤的,浑身都是心眼,自己得格外小心。为了维护兄弟情谊,他左思右想,还是冒着被绑架的危险,毅然亲自出城迎接。他想,我今天看你这老四,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

然而,在见到朱棣那一刻起,朱权的警惕性就**然无存了,只因为朱棣一个华丽丽的动作。

朱棣居然快步上前,一个猛子扑到十七弟的怀里,像个孩子一样大哭起来。朱权还从来没这样被人扑过呢,只有他扑女生的份。那年头的女生都相当矜持,从来不主动扑,只能让你被动地去搂。

朱棣泣不成声:“我二十岁就来到北京镇守……那时候你还是个吃奶的孩子对吧,现在自己都有孩子了……二十年过去了,封藩是太祖封的,王位是太祖授的,护卫是太祖赐的,太祖和太子在南京安乐,我在北平雨里来,风里去,带着一身的尘埃……现在倒好,居然说我要谋反,要派几十万军队来攻打北平啊十七弟……”

朱权虽然对四哥的表演并不感冒,也相当不满,但怎么好意思当面点破。自己虽然没有被追杀,但也不受朝廷待见:“那您到我这来……”

“就是想看看你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个人也算同病相怜。四哥既然上门来了,就让他住着啦。

朱棣在宁王府的日子过得也相当轻松,每天睡到很晚才起床(没徐王妃管着),然后就是宁王过来陪着(怕他搞颠覆活动,得盯紧了),下下棋,听听曲,散散步,喝喝酒,日子过得很舒服。

朱棣说自己吃了不好好读书的亏,没文化真可怕,想让才华横溢的弟弟写封求和信给朱允炆,缓和一下自身压力。朱权心里合计,这不会是什么圈套吧,因此一直敷衍。

转眼到了十月十七,朱棣突然提出告辞,说有些要紧事,得赶回北平处理了。朱权乐得差点给朱棣跪下磕头,请神容易送神难呀,赶紧让这个瘟神离开。作为弟弟,他当然明白中国人的潜规则,当然得虚情假意地挽留了一番,朱棣也当然非常得体地回绝。

心情愉快的朱权决定,要亲自送出城十里,以显示自己对四哥的依依不舍,其实是怕他再回来。

已经过了农历十月中旬,北国的冬天来得早,郊外的北风吹在脸上,已经让人有了阵阵寒意,但朱权的心是热乎乎的——总算把扫把星打发走了,他多在我这留一天,我就得少睡一天安稳觉。现在好了,我的地盘,还是我做主。

在略带伤感的气氛中,朱权把酒为哥哥饯行,两人做依依不舍状。这时候,朱棣的亲兵热情地牵来了两匹战马,毕恭毕敬地上前行礼:“请二位王爷上马启程。”

朱权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他指指微笑不语的四哥:“不对,是他去,不是我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