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各位弟兄,随我冲杀出去!”
为了安全,朱棣恨不得找根笔,在自己脸上写四个大字“我是朱棣”,或者,在背后插一面旗,上面还是写“我是朱棣”。
因为朱棣喊得最响,叫得最凶,包围他的南军士兵,都知道他的身份,都憋足了劲想活捉他,立不世之功,于是,一个又一个燕军被射杀了,而他却安然无恙。
但是,不杀朱棣,并不等于放朱棣跑,当包围圈越缩越小,替死鬼越死越少之时,朱棣真是感觉到了灭顶之灾的到来。
他还记得自己大战李景隆之时,在白沟河岸边挥舞马鞭,表演空城计的潇洒,可这回,没有舞台让他演出了。
如果有手机,他还可以马上呼叫张玉和朱能前来搭救。可惜,他生活在十四世纪,享受不了高科技的便利。难道,明年的今天,真是朱棣的周年吗?
当然不是,大家都知道结果的。
朱棣虽然不能给朱能打手机,不过,像有心灵感应一样,说朱能,朱能就到,他真的来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他带了几千骑兵!
朱能是出了名的不要命,大战耿炳文之时,他就创造了以三十骑冲击三万人的嚣张纪录,这一次,当他发现朱棣中了埋伏之后,二话不说,立即带了几百号人冲进包围圈。
他像一头发狂了的野牛,在阵中来回折腾,见人就砍,终于把朱棣找到了。当时已经被搞得受伤又受惊的朱棣,见到了朱能,也是非常兴奋,带领剩下的残兵,顶着南军的重重攻击,奋力杀出一条血路,带着浑身的伤痕,终于逃了出来,向自己的大营逃去。
朱棣出来了,他自己当然知道,问题是张玉并不知道,当他听说朱棣被包围的消息后,立即不顾个人安危,带着几百名护卫就往包围圈里冲。但是,他死活没找到朱棣。
张玉以为朱棣已经完蛋了,心情无比悲伤,他已经五十八了,在他那个时代,普通人都是给孙子娶媳妇的年龄了,可为了朱棣的靖难大业,为了自己能封个开国元勋,他还像年轻人一样在战场上拼杀,战斗在叛乱造反的第一线。
但是,长时间的战斗毕竟对体力和精力消耗太大,当一拨拨的南军像潮水般扑上来,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冒出一茬时,他终于顶不住了。他真的太累了。长年透支的体力,这时候完全崩溃了。
恍恍惚惚中,他看到了很多人:
带领自己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太祖朱元璋;
带领自己追击蒙古人到捕鱼儿海的大将军蓝玉;
带领自己平定云南,追杀梁王的大将军傅友德……
他们似乎在对张玉说,你太累了,到我们这来吧。
于是,张玉真的就来了……当敌人无数的长矛插进他身体时,他的表情很平静,也许,他早就等待这一天了。
也许,在他临死之前,一道天门已经为他打开。那里没有战争,没有杀戮,只有鲜花和掌声,以及姑娘们迷人的微笑,只是也许……
张玉死得很有尊严,但活着的人,噩运却依然没有结束。
朱棣逃回自己的大营之后,并没有甘心就此收场,他知道,成功与失败,有时就在一线之间,有时就差那一口气。
第二天,朱棣与盛庸的战斗继续进行,都说哀兵必胜,但事实并非一定如此,火铳和毒箭不仅让很多燕军变成了烈士,还让更多活着的人患上了恐惧症,以往那种必胜的霸气消失了。朱棣不仅无法报仇,反而很快被打乱了部署,不得不向北逃跑。更可怕的是,这一次朱能也不在身边,缺少得力的保护。
为了保护有生力量,朱棣让燕军在前面跑,自己一个人拖在了最后面。他使出自己惊人的箭术,射杀了好几个试图扑过来的南军,但是,无法阻挡更多敌人的追赶。
一场战争,暂时变成了一场赛马。谁赢得时间,谁就能赢得未来。朱棣的马好在是从蒙古人那里搞来的,耐跑,后面的人追得很吃力,也很无助,他们想使坏了,准备运用火铳,把你打下马来再说!
朱棣被打下来了吗?你肯定知道的,没有!
你未必知道的,是有人出场了。
来人就是朱棣的老二朱高煦。每每在朱棣最危急的关头,这二小子总是能及时赶到,而且战斗力很强。不由得不让人怀疑,这父子俩有什么神秘的心电感应。
这个仅有二十岁的小世子,不仅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干练,更有堪比朱能和谭渊的霸气。他请父王先走,然后挥着马刀,二话不说,直直地冲向南军,寒光闪过之处,是人头滚落于地的声音,那些刀下之鬼,有的甚至来不及留下生命中最后一次哭喊。而他的手下,一个个也是非常生猛。
在朱高煦一伙的凶狠攻击下,追击的军队渐渐抵挡不住,他们看到朱棣已经渐行渐远,跟朱高煦这样的猛人拼命不值,因此停止了追击,眼睁睁看着这个小霸王从战场上逃跑了。
燕军全线后撤,而得胜的盛庸则全力追击,一路向北。
转眼就是建文三年的除夕,在全国上下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全国人民忙碌地为春节做准备之时,有一支残兵,却狼狈地奔跑在华北平原的小路上,在向着自己的老家拼命地逃窜。他们的统帅叫朱棣,他们的目的地是北平,他们的眼神叫悲催,他们的心情叫无助。追赶他们的,是明朝大将军盛庸及副将平安、吴杰的军队。
这个春节,一定让朱棣和他的燕军子弟兵,惶惶不安,终生难忘。
这个春节,一定会在朱棣的人生耻辱一栏中,增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别人过节的时候搞突然袭击,让别人过节过得胆战心惊,把别人的喜事搅成丧事,这是朱棣的一贯作风,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现在转到自己头上了。
逃跑的过程尽管充满不确定因素,朱棣并没被俘,更没有精神崩溃。战场上杀敌的时候,他浑身充满必胜的**,十分亢奋;小路上逃跑的时候,他也表现出了扎实的职业素质,让人轻易逮不着。
正月初五,经过一场苦战,朱棣成功地击退了平安和吴杰的追兵,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并于正月十六活着回到了北平。
重新见到徐王妃和朱高炽,朱棣可谓百感交集,他曾经多次担心,自己很可能永远回不来了。回到家中的感觉,就像重活了一遍,就像从地狱边上走了一回,就像凤凰涅槃一样,获得了重生。
这一次,朱高煦又立了大功,朱棣觉得老二很像当年的自己,跟他那个大胖子哥哥真是有很大不同,因此免不了狠狠夸奖一番,用金钱和美女刺激他,鼓励他继续为靖难大业,勇敢地去战斗。
东昌一战,朱棣经历了作战生涯中最惨痛的一次失利。是就此沉沦,一蹶不振,还是摇身一变,成为打不死的小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