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铉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几十个木牌,上面刷上漆,恭恭敬敬地写上“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灵位”,顺着济南城墙挂了一圈。这一下,就等于给济南城穿上了防弹衣,装上了保护伞,申请了免死金牌了。
这几十个木牌真的能管用吗?
其实铁铉自己比谁都清楚,这根本不是什么神牌,就是几十块破木头,根本没有魔咒,不具备丝毫法力。它们能不能起作用,取决于朱棣做事有没有底线。
朱棣既然敢公开否定老爹的人事安排,公开与老爹指定的接班人为敌,可见他对于老爹的尊重,不过是骗人的幌子。他一口一个先帝,无非是否定现任皇帝的施政方针,为他自己造反提供合理支持。
但是,真要他对着自己老子的牌位开炮,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朱棣做起来还是有顾虑的,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这个恶名就传出去了,他这么多年苦苦维系的孝子形象,就会**然无存。谁都知道那只是几十块破板子,可能昨天还堆在某个角落里,上面满是灰尘,可是今天,老黄瓜刷上绿漆可以装嫩,旧木板刷上黑漆也可以装神位。
世界上最狠的招,就是用你的矛扎你的盾。
世界上最狠的人,攻击的不是你的军队,而是你的内心。
世界上最无奈的事,就是用自己的逻辑,把自己限制住。
而今天的朱棣,显然就遭遇到了这样的事。他不能为了一时的痛快,破坏了自己靖难的正义性,他不能为了收拾一个铁铉,搞得无数人对自己产生质疑。
怎么办?当然是停止炮轰,改为常规方法攻城。
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朱棣围着济南,发动了一波又一波冲锋,换来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增加了一堆又一堆尸体。当然,对方也没有少死人。
更让人头疼的是,铁铉不是那种关了门死守的主,他安排一部分人上夜班,白天燕军攻城的时候,他们待家里睡觉,晚上双方都累了,按理说应该和平相处,他却很不讲职业道德,让这拨人悄悄溜出来,带着杀人的工具和放火的材料,潜到朱棣大营,冷不丁地问候你一下。对于这种自杀式袭击,一贯重视士兵福利的朱棣是坚决反对的,也采取了足够多的防御措施,但还是防不胜防。
朱棣的老朋友平安也不给燕军面子,他率军进驻单家桥(在今河北献县南),准备从后方对燕军发动袭击。又挑选了五千名水性好的士兵,游泳过黄河,准备攻打德州。
朱棣被困在了济南城下,他非常非常不甘心,自己会栽在一个书生手下。这口恶气不出,真的是很不甘心。
但军师道衍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说:“主公啊,请暂还北平以图后举。”那实在是客气话,潜台词就是,你再打下去也是白搭,不如主动退出换个手气。
朱棣思考再三,终于点了头。无疑,朱棣的决定还是相当明智的。在金秋九月的一天早上,围困济南的燕军撤退了。
朱棣虽然不打招呼就走,显得不够义气。但铁铉和盛庸都是很有礼貌的人,他们舍不得老朋友朱棣离开,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一直送出了三百多里——跟在后面猛追一通。但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朱棣也知道他们有这一手。于是主动放弃了德州,把兵马全部撤回北平。济南守军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守城,本身也相当疲惫,不然,凭着这股锐气,可以一直送朱棣送到千里之外,可以一口气追杀到北平了。
济南暂时安全了,全城紧绷了一百多天的弦可以放松一下了。捷报传到南京,朝廷上下是一片欢腾,朱允炆下令,提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特进兵部尚书。
五个月的坚持,一百五十多天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铁铉不用像他的老乡张巡那样,搭上全城人的性命当烈士,而且还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心情自然是十分激动。为了答谢泉城父老的支持,并慰问那些死难和受伤者的家属,这年九月,铁铉特意在大明湖的天心水面亭设宴,慰问全城将士及各界人士,并表达了坚守济南,消灭朱棣的决心与信心。
但是,虽然朱棣没有拿下济南,朱棣仁慈为本,不引水淹城、不用炮轰城的善举,也在济南一些区域传播开来了,这对于铁铉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事。他也无法把传话的人都抓起来治罪,因为这确实是事实。
他只有继续加强自己的宣传,说朱棣是大逆不道的叛乱分子!
铁铉坚守济南,有位姓宋的参军出力不少,燕军撤退后,大家都很高兴,但宋参军表现出了难得的清醒与冷静,他不失时机地提醒自己的上级:
“济南是天下之中心。北兵南侵,留守者都是老弱,而且永平、保定虽叛,诸郡坚守的更多。铁公如果能出奇兵,从陆路直抵真定,把被朱棣击败的我军诸将稍稍收合,不出数日,就可开到北平。一路的豪杰,肯定有闻义而起者,您就便宜部署,广为招徕,定能攻破北平。而朱棣的军队都会顾家,必将不打自散。徐州、沛县一带民风素来骁勇,您向各路守臣发信,集结兵力,等朱棣的北军过来时,与朝廷军队两路夹击。朱棣腹背受敌,他们的末日就到了。”
利用敌人的低迷士气乘胜追击,给他们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思路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如果铁铉真的拿出这样魄力,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但铁铉却认为:
“守卫济南城五个多月,士卒都非常辛苦,而南方将领才能有限,不能大用。不如固守济南,朱棣率北兵来作战时,使江淮一带早做准备。北兵过不了淮河,回来时一定要过济南,我引诱他们来打我,以逸待劳,这必定是个全胜之计。”
铁铉这个分析,也不是没有道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不能说铁铉的做法就一定不正确。只能说,冥冥之中,似乎真有定数。
这年九月,朱允炆命令大将军盛庸集合三十万兵马,再次北伐。同时派吴杰进兵定州,徐凯驻屯沧州,形成掎角之势,准备对北平发起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