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果有不认识的人发短信向你表白,你会:
打电话回去询问对方是谁——12
发短信询问——14
什么也不问,先和对方聊聊再说——13
12.收到明显是发错了而且绝无恶意的短信时,你会:
置之不理——A
会好心回复提醒一下——14
13.你的短信铃声是:
手机自带的——12
自己设置的或喜欢的铃声——B
14.你没事的时候喜欢翻看自己以前发过或收到的短信吗?
是的——C
不是——D
A致命弱点——失去的情感。与其说你对待感情太过执著,倒不如说你是有点执迷不悟。你从来不肯主动地放弃,虽然理智上你明白感情已不再,但是在情感上,就是不肯承认这个现实,非要钻牛角尖不可。你也许会很长一段时间都独自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也许会把痛苦转为疯狂的报复行为。你一旦爱上一个人,他(她)就会成为你的全部,你会甘心情愿为对方付出一切,当然,也会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其实,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当爱已不在,能够潇洒地放手,放过别人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也放自己一条生路,毕竟,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不是吗?
B致命弱点——坏脾气。你的脾气真的很冲,而且从来不知道加以掩饰。你心情好的时候,看人就会格外顺眼,而且对人是出奇的好。要是你心情不爽,就会把一张脸耷拉到老长,而且在你的四周会散发出一股阴冷之气。这还好呢,要是赶上你心情极差时触怒了你,你一定会不分场合地发作一番。这样很容易得罪人的!虽然你只是性子直了点,并没有坏心,但是碰到心胸狭窄的人,很可能会怀恨在心,背后捅你一刀的。要明白,这世界不是围绕着你一个人转的,也要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再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真的做到吗?
C致命弱点——半途而废。现在,不妨思量一下,你的人生到现在为止,有几件事真正做到了善始善终,是不是屈指可数呢?你的脑袋够聪明,也有足够的热情,但可惜,只是三分钟热度。你的性格很善变,常常是事情进行不到一半,就觉得索然无味,而且又很任性,不喜欢了,想都不想就放弃。对人也是如此,刚开始还很要好的朋友,过不了多久,就会厌倦对方,到最后只能形同陌路。不信的话,看看身边的朋友,有几个是相交多年的呢?喜新厌旧是本性的东西,很难改变,但是,自己做下的事,就要勇于承担。坚持到底也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最终恐怕会一事无成的噢!
D致命弱点——优柔寡断。你做事情欠缺果断,总是会瞻前顾后,即使是一件并不太大的事,你也要在事前仔细地思量,设想各种可能性,再联系经验、理论……好好地斟酌一番,到了这一步,你竟然还没有拿定主意。虽说要三思而后行,但是像你这样五思、六思都过了,可就不是谨慎,而是优柔寡断了。这样下去,再好的机会也要与你擦肩而过了。其实,你对自己还是蛮有信心的,但是,究其根源,你并不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把握你的未来。趁着还年轻,赶紧好好地为将来打算一下吧,否则,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
·“61年夫妻5岁一见钟情,毕生都在恋爱中。”·
看到这个标题,你震惊了吗?没错,世界上确实存在这样一对浪漫到极致的夫妇,他们一生都在恋爱。
牵手走过人生的大半岁月,一起度过金婚甚至蓝宝石婚的夫妻并不少见,可在一起长达80年之久,膝下无儿无女,却依然像年轻时那样相亲相爱的夫妻却很少有。这就是来自英国的一对传奇夫妇,85岁的吉姆·哈德文和太太莫伊拉。他们自5岁时相遇,从那时起就一直在一起。80年来,深深相爱的吉姆和莫伊拉从未有过一次激烈争吵。
吉姆说,他们两人非常相似,但生活中也会像其他夫妻那样对问题产生分歧。不过,每次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达成共识。
“因为我们都知道为了无聊的小事争吵是十分愚蠢的。”
5岁“一见钟情”
1929年,只有5岁大的吉姆和莫伊拉在学校初次相识,就懵懵懂懂喜欢上对方,从那以后再未分离。从14岁那年开始,他们几乎毕生都在恋爱之中。据吉姆回忆,他们开始正式约会后,吉姆常常兴奋得睡不着觉,“我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吉姆说。
二战的爆发扰乱了每个欧洲人的生活。当时,已经是海军新兵的吉姆被派往欧洲大陆作战。出发时,他带上了三张莫伊拉的照片,分别放在制服的几个口袋里,保佑他躲过德国人的子弹。吉姆回忆说:“莫伊拉的照片带给了我难以想象的好运气,我看着战友们一个个中弹倒下,而我直到最后都安然无恙。它们真的在暗中帮助我。”
1948年的夏天,吉姆和莫伊拉举行了婚礼。婚后,吉姆做了消防员,莫伊拉做了秘书。他们退休后搬到海边居住。尽管85岁了,但两人依然像年轻时那样相亲相爱。他们现在成了婚姻问题专家,致力于反对英国离婚文化的工作。
我们常常看到电影里面,男女主人公一见钟情,经历重重阻隔最终走到一起。女孩子都有白马王子梦,也想今生遇到一个一见钟情的人。也有人问我:“是一见钟情的爱情走得长远,还是日久生情的更加坚固?”
为什么两者不能兼得呢?和他一见钟情,再通过日久生情坚固彼此爱的意志,长长久久下去,不是更完美?
不过在现实社会中,一见钟情的概率还是不高的。因为人人都变得理智。美国《时代》周刊前段时间用醒目的标题刊登了一篇《中国电视节目:为钱还是为爱?》的文章,直指国内非常火暴的相亲节目内的女嘉宾。这些女孩子也就二十出头,相貌姣好,家境优越,但她们还不满足,发出“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微笑”的爱情宣言。
爱情变得物质,误导整个社会的爱情观与价值观。我不知道这些女孩子在发出爱的宣言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真的就那么爱富、炫富吗?你要这个男人送你宝马,送你卡地亚,无非就是炫富罢了。你觉得这样的男朋友能带给你虚荣心,带给你作为女人的满足感,但是,你归根结底不是世界上最富的女人伊丽莎白女王。所以,你还是要认识到一点:你没有那个做公主做女王的命。
有多少“一见钟情”可以发生?我写到这里的时候不禁感慨,是“情”还是“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见钟“情”已经演变成现在的一见钟“钱”。
相比于《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这类速成的相亲节目,美国的相亲节目是电视真人秀,就像连续剧一样,从开始到结局一共八集,每个星期播出一集,观众如果想看到大结局,要在电视机旁守上近三个月。美国相亲节目分男女版,分别是《单身汉》和《单女郎》。以《单身汉》为例,主角是一位男士,要和25个女孩相亲,女嘉宾会被逐一淘汰。观众津津乐道的环节一般从剩下的四位女嘉宾开始,往往这个阶段男主角要拜访女孩的家乡和她们的家人。剩下三位女嘉宾时男主角和三个女孩要有外出的约会体验,地点在海滩、小岛、滑雪胜地之类的浪漫场所,共度一到两天。而当剩下两位女嘉宾时,女方将拜见男方的家人,成与不成就在最后一集的大结局。不过跟国内观众的较真相比,美国人看相亲节目完全在于娱乐,真不真实他们根本不会计较。所以,如果《非诚勿扰》里的女嘉宾的言论发生在美国,相信不会引起像国内这么大的舆论反应。
我曾经问过一个美国人,怎么看待中国的相亲节目里那些女孩子的婚恋观?他说:“中国的女孩子对待婚姻和爱情很诚实,但是也很肤浅。”我又问:“如果是你,你会去相亲吗?”他的回答是:“假设我还是单身,如果是我的朋友觉得有人和我很配我可能会去。可我已经结婚了,还有儿子,如果是给儿子相亲,那绝对不可能。他有女朋友了,再说他也不会接受。”他对中国人谈恋爱还需要相亲感到不可思议,但他也感到有趣,“这是一个交朋友的方法。”
我又拿同一个问题问不同的美国人,问他们对“相亲”的看法。
“你觉得相亲会出现一见钟情吗?”
“我相信一见钟情,我可以在八秒钟之内爱上一个女孩。但我不会相亲,这不浪漫,而且,一百次里很可能只有一次成功,还不是因为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