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怪异性格心理学在线阅读 > 七 交往一个人认清一个人(第1页)

七 交往一个人认清一个人(第1页)

七 交往一个人,认清一个人

我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需要我们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别人如何打交道就成为我们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学问。对于身边的人,我们应该遵循“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离之”的原则。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首先要认清这个人。

·向上爬时,对遇到的人好点·

向上爬时,对遇到的人好点,因为掉下来时,你还会遇到他们!

有一次小张在酒吧参加朋友聚会,在吧台拾到一本通讯录,为了找到失主,他打开了通讯录(也由此知道了主人是谁)。结果发现,通讯录中每个人后边有一个标注,标注分为四类:资源、潜在、常用、无用。某局局长、某公司老总等被标注为资源;小张等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被标注为潜在;家政公司、快递公司等被标注为常用;无用里面人很少,正好有一个小张认识的,是通讯录主人的高中同学,在外打工,无权无钱,但他把通讯录的主人当做他最好的朋友。然后,巧得很,在5·12大地震中,通讯录的主人被埋在废墟下,在亲人努力无效绝望之时,他最“无用”的同学赶几十里路,把他从废墟中救出来。

在通讯录的主人得知救他的就是在他看来最无用的人时,不知道内心会作何感想。

在笔者的老家有这样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沧海都能变桑田,人的变迁比沧海变桑田容易得多。

作为职场人,人脉的经营,在进入职场之前就开始了。如果你还没有在意,那么从现在开始,重视人脉经营。

在有些人看来,人脉经营就是经营好对自己目前事业有帮助的“权贵”以及“未来的权贵”。可是权贵也有落马的时候,譬如最近落马的原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多少人为了“经营”他而不惜重金,现在恐怕追悔莫及吧。

在笔者看来,人脉经营就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善待每一个人,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不必想在你投入真诚的时候,对方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回报。往往你的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说不定,哪一天,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没有想到的人会助你一臂之力。

乔治·波特——希尔顿饭店首任总经理。他在加入希尔顿之前,只是一个小旅店的侍者。

一天夜里,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乔治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乔治又说:“但是,让我来想想办法……”好心的乔治将这对老人引领到一个房间,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现在我只能做到这样了。”老人见眼前其实是一间整洁又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前台结账时,乔治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祝你们旅途愉快!”原来如此。乔治自己一晚没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老头儿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旅店经营人。你会得到回报的。”乔治侍者笑了笑,说,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门,转身接着忙自己的事,把这件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没想到有一天,乔治接到了一封信函,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并有简短附言,聘请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飞机来到纽约,按信中所标明的路线来到一个地方,抬头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酒店耸立在他的眼前。原来,几个月前的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乔治买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

如果不是乔治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善待两位老人,恐怕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人脉”无处不在,不要轻忽任何一个人,也不要疏忽任何一个可以助人的机会。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当公司的清洁工进门的时候,你能向老总进门的时候一样,主动帮着去开门,说明你做人达到一定的境界了。

其实,只要你有一颗真诚待人的心,这种境界是很容易达到的。

那么,人脉的经营,就从早晨进写字楼,对值班保安的问好开始;从在电梯里遇到保洁员说声“谢谢”开始……

·说闲话的人·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飞短流长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这也说明了闲话的存在有其必然性。闲话本身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信息得以传播的一种方式,日常生活中的闲话可以推动我们社会化的进程,使我们逐渐被社会的风尚、习俗、道德标准浸染和影响,成为一个被社会接纳的成员。

对普通的个人来说,闲话能满足我们被关注的心理需要,同时能获取友谊、满足亲密交往的需要。“嚼舌根”让我们有机会过度分享第三者的秘密,因为对他人生活秘密的好奇是人的天性,一个掌握众多“猛料”的人往往能吸引很多的听众,使自己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从而让普通人也能充分享受被注意、被尊重的感觉,也有机会对生活中不愉快的体验做一下补偿。同时,在说者与听者分享别人的秘密时,两者的关系得以促进、友谊得以增长。

专说坏话心里有结

对于那些专门揭他人之短、传他人之私的“长舌妇”或“大嘴巴”而言,搬弄是非往往是他们心存隐疾的表现。从精神分析理论来看,乱嚼舌根儿与谩骂他人的心理基础类似,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攻击行为。嚼舌者常常有意无意地披上冠冕堂皇的外衣:比如办公室里某个长舌妇,常常会借口“给你提个醒儿”,告诉你某某曾说过你的坏话,某某心术不正。这种人性格中“超我”(或称“良心”)的部分不够完整,他们很难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能对受伤害者产生同情,却往往以他人的痛苦和不幸为乐,借此衬托自己才能和道德上的优越性。

然而,嚼舌之徒往往不乏听众。其实,攻击性是人性的一部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只不过普通人的人格中还包含着社会化与良心的成分,不允许其直接做出过分伤人的行为,所以听坏话成为间接满足攻击性的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最喜欢看到那些比自己强的人物走霉运,因此捕风捉影的花边新闻总在报端长盛不衰。

大嘴巴没有真朋友

尽管听众不少,背后说坏话者仍然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友谊发展中的秘密分享,既包括前期与别人分享第三者的秘密,也包括更进一步暴露自己的秘密。然而,那些爱嚼舌根者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秘密,所以即使获得友谊,也是浅层次的。不仅如此,许多人听完天花乱坠的闲话后,会生怕自己也成为此人所咀嚼的“猛料”,从而对其退避三舍。

其实,要消除这种人际“毒瘤”,最好的方法就是被说者不生气,听说者不凑去听。苏格拉底在得知有人在背后中伤他后说:“他就是想让我生气,我偏不生气。”这样一来,借由中伤他人达到自己龌龊目的的人就失算了,相当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另外,这种人如果没有听众来强化他们的行为,自然也会失去了搬弄是非的劲头。谣言止于智者,这话值得大家牢记。

·“怎么说”和“说什么”·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55%通过视觉,38%是通过听觉来实现的,只有7%是我们说话的内容。

在与客户沟通时,除了认真想好每句话,在表达时更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语调,因为你说话的声音不同,给对方的感觉也不会一样。

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使客户感到悦耳、动听、舒适,这样客户才会愿意并喜欢和你沟通。想要了解自己的声音是否具有吸引力,可以把自己的话录下来然后仔细听,你就会知道自己的声音是什么样子了。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声音哪里缺少感性色彩或语调变化,以及你的嗓门听上去是高了还是低了。你的口齿是否伶俐,吐字是否清晰?弱音、重读是否能区分得出来?如果不是,那就加强练习。

在表达中,如果你在某个地方停顿一两秒,你将发现它能大大增强你的表达效果。读下面这句话,在“那么”一词之后停顿一下。“如果我想引起对方注意,那么——我会停顿一下。”在你停顿之后,你会发现对方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因为这种停顿唤起了他继续听取下文的兴趣。

同样是“我没有说你偷了钱包”这句话停顿不一样,所表达的含义也不一样。

▲我没有说你偷了钱包——是别人说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