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回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种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柏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帐篷中的旅行者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感到高兴。一位说:“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少顷,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做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7.生命银行
四个二十岁的青年去银行贷款,银行答应借给他们每人一笔巨款,条件是他们必须在五十年内还清本利。
第一个青年想先痛痛快快地玩二十五年,然后用生命的后二十五年去努力工作,偿还欠债。结果呢,他活到七十岁都一事无成,死去时仍然负债累累。他的名字——“懒惰”。
第二个青年用前二十五年拼命工作,五十岁时他还清了所有的欠款,但是那一天他却累倒了。不久他死了,他的骨灰盒上挂着一个小牌,上面写着他的名字——“狂热”。
第三个青年一直孜孜不倦的工作,事业有成,名声在外,在七十岁时按时还清了所有债务。然而,没过几天他就去世了,他的死亡通知书上写着他的名字——“执著”。
第四个青年工作了四十年,六十岁时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生命的最后十年,他成了一个旅行家,地球上的多数国家他都去过了。七十岁死去的时候,他面带微笑:人们至今都记得他的名字——“从容”。
当年贷款给他们的那家银行叫做“生命银行”。
是的,生命之于人只有一次。但生命的质量、生命的品位乃至生命的内涵,却因为人们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生信条、不同的跋涉历程而有着天壤之别。
把生命交给“懒惰”,无疑是在放弃生命的律动和内在力量,他们只愿在平坦中漫步,不敢在坎坷中跋涉;只愿在风平浪静下**舟,不想在惊涛骇浪前掌舵。他们抛弃了自己,也糟践了生命。
把生命交给“狂热”,无疑是对生命的一种无节制的透支,他们一味地拼搏、一味地大干快上、一味地不计后果地忘我投入,指望着生命中那个庞大的“罗马城”能够一天建成。然而,物极必反,被狂热无限拉长的生命弹簧终会失去生命的弹性和张力。
把生命交给“执著”,自然是一种比较高的生命境界。然而,生命本是一种有着无限情趣、无限可能的存在,当“执著”之剑将生命丰富多彩的立面削切成一个单调、单薄的平面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因此变得黯然无光。
理想的境界是什么呢?从容。从容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洞悉,从容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大境界,从容是在超越了人生的功名利禄之后直指生命本体价值的人生态度。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孩子,你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对这些人生哲理,你可能还不能彻底领悟,但是不要放弃思考,要尝试着去观察、去领悟。
8.一棵受伤的苹果树
他是一个敏感的年轻人,敏感的人往往很容易遭受挫折。
在与人交往中,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不友好的眼神都让他思虑再三,不时受着心灵的煎熬,所以他经常受伤。他也不愿意经常待在家里,因为父亲想让他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或者在政府部门任职,而他接连让父亲失望。在父亲眼里,他是一个十足的废物。
因此,他对祖父的农场很感兴趣,甚至有段时间想成为一个农夫。在祖父的农场,他向祖父不断抱怨,为什么我的性格是这样?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老人家并未言语,而是带他去苹果园转了转。
在一棵倒下的苹果树前,他们停下了。祖父问道,你看这棵树和周围的苹果树相比有何特别之处?他答道,这棵树比周围的苹果树高多了,但主干较细,枝叶也较密,小枝条多,而且结出的果实又少又小。老人呵呵一笑道,不错,你的观察很细腻也很正确。它是六年前种的,那时心太软,不忍让它受伤,总舍不得折断它的主干,清理多余的枝条,结果它只知空洞地生长而不结果。两年前才开始为它剪枝,这两年结了些果实,可零零星星就那么几个。但昨夜一场暴风雨把它给折断了。接着,祖父感叹说,没有经历过挫折伤痛,碰上真正的打击就把它给毁灭了。
又走到一棵枯树前,祖父问道,你看这棵树和周围的苹果树有什么不同?他答道,死树,主干粗,有许多树枝折断的痕迹,树身有疤痕。祖父说,我种下它的第一年就把它的主干给折断了,并且每年剪枝压枝,它第三年就结果了。可是去年,我剪枝剪得多了些,还在其支干上砍了几刀,没想到它竟不发芽了,现在已开始有朽木出现了。稍稍一顿,祖父又指了指旁边的那棵苹果树,说,它和那棵枯死的树遭受了同样的伤害,却坚强地活了下来,把营养及力量都用在了果实上,你看现在,它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接着,祖父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喃喃自语道,没有经历过挫折和伤害,看似很快乐地生长,其实很脆弱,在真正的风雨面前便会遭遇灭顶之灾;而遭受了伤害,自暴自弃,任伤口散发着糜烂的气息,只会成为一块朽木;别总抱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只有经历了挫折和伤害,激发起生命深层次的东西,集中力量及营养在开花结果上,才能绽放出灿烂的花,结出硕大的果实,散发出迷人的生命的馨香!
他若有所悟。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他依旧经常受伤,可是,正因为如此,他对人性及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与思考。不久,他这棵伤痕累累的大树结满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果实。他写出了《地洞》《变形记》《判决》《诉讼》《城堡》等享誉世界的小说,而他本人也被誉为20世纪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现代文学的鼻祖。
他就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孩子,记住卡夫卡的祖父说过的话吧:只有经历了挫折和伤害,激发起生命深层次的东西,集中力量及营养在开花结果上,才能绽放出灿烂的花,结出硕大的果实,散发出迷人的生命的馨香!
9.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有一个青年得了一种怪病,终日闷闷不乐。一天,他去拜见一位智者。智者说,只有世界上你认为最好的东西才能使你快乐。
于是,他收拾行装,辞别妻儿老小,踏上了漫漫旅途,去寻找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第一天,他遇见了一位政客,他问:“先生,您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政客官腔十足地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嘛,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想了一想,觉得权力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力,于是他又去寻找。
第二天,他遇见了一个乞丐,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乞丐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说:“最好的东西?就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呀。”他想了想,自己对食物并没有太多的渴望,所以也不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