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孩子自控能力怎么培养 > 第十四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神奇的游戏(第1页)

第十四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神奇的游戏(第1页)

第十四章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神奇的游戏

1.专注能力:什么年龄都能玩的“闪卡”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他们拿起了积木,又看上了旁边的小汽车,小汽车没玩多久又看起了连环画;上课的时候不专心听讲,三心二意,一会儿翻翻书,一会儿看看窗外;做作业的时候也是边做边玩……

孩子的这些表现让很多家长都头疼不已,有的父母甚至因此而责罚孩子。其实,这些就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力差的表现。成长中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他们确实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上。

而专注却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如果缺乏专注力,那么就无法将精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也就很难把事情做好。所以,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只有有了良好的专注力,孩子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学习各种知识、各种技能。

专注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它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的基本能力。对孩子来说,专注力就是让他们把视觉、听觉、触觉等集中到某一事物上,从而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

其实,孩子先天就具有专注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对他们的**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外界对他们的干扰也越来越多,这才导致了他们专注力的下降。当然,也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而强化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孩子虽然天性好奇,但是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好奇持续的时间却比较短,如果出现了新鲜的事物,他们的好奇心就会跟着转移,注意力也就会跟着转移。所以,父母要想培养孩子长时间的专注力,就要让孩子对一件事情持续好奇下去。而好玩有趣的游戏无疑是吸引孩子长时间注意的最有效

方法。

在强化孩子专注力的游戏中,“闪卡”游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闪卡”原本是针对智障儿童开发的,用于治疗脑损伤的孩童。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强化孩子的右脑,锻炼孩子快速记忆的能力,强化孩子的感知觉能力。

后来有人发现,“闪卡”游戏也可以强化孩子的注意力。“闪卡”游戏通过闪失的方法向孩子传达信息,以刺激孩子的大脑神经。如果孩子想要看清楚“闪卡”上的内容,就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读取卡片上的信息。

笔者有一个朋友,就是通过类似游戏强化了女儿的专注力。

朋友的女儿叫晓晓,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可以说是没一刻能闲得下来。上学之后,晓晓依然好动,始终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这位朋友为这件事情苦恼了很久,后来他从网上了解到“闪卡”游戏可以用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于是就想尝试一下。

不过这位朋友没有用“闪卡”,而是用了一些彩带。在同女儿玩游戏的时候,他会拿出几条彩带从女儿的眼前晃过,然后问女儿一共有几条彩带。开始时晃彩带的速度比较慢,女儿能够很快看清。后来速度越来越快,女儿就不得不越发集中注意力,仔细分辨有几条彩带。

经过循序渐进的锻炼,晓晓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而且回答的正确率也逐渐升高。到后来,她的正确率达到了90%。在这个过程中,晓晓的专注力、观察力都有了很大提升,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上课的时候也不再三心二意,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其实就是强化孩子的意志力,通过强化意志力,将孩子的注意力保持下去。不过,要想让孩子的注意力保持下去,就要考虑孩子的情绪、心态、心理需求等等。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要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减少外界的干扰,而且选择的游戏要有挑战性,还要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这样才能刺激孩子坚持下去。

当孩子一旦专注于某件事情时,他们就会一直探索下去,从中吸取知识。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并进一步引导孩子将好奇心放在学习上,这样就会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家长也就不用担心孩子在学习上没有定性了。

当然,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否则只能适得其反,让孩子变得暴躁,更加没有定性。

2.规则遵守:带孩子来玩指令游戏吧

规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法则、章程、条款等,也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础。规则的存在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去遵守,而且每个人也必须遵守。不过,对于多动的孩子来说,规则的约束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所以,面对规则,孩子多数是对抗,而不是遵守。

让孩子遵守规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是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另一方面,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认知的过程。对此,孩子更想随心所欲地探索,对于规则的约束必然也会很抵触。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儿子,不是说好了只玩一会儿电脑吗,怎么又玩了这么长时间?”

“爸爸,我才玩了半个小时而已。每次一玩游戏您就说,烦不烦啊。”

“那你就该好好听我的话!说好了一会儿,就是一会儿。”

“半个小时不也是一会儿吗?”

对于儿子的反驳,老爸只能无奈地叹气。

其实,这样的情形很多,家长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孩子发号施令,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家长的指令,这之间必定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而这些偏差也就让家庭当中制定的规则不能被认真遵守,规则意识也就无法在孩子心中形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