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孩子自控力的秘密 > 第四章 有边界才自由 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第2页)

第四章 有边界才自由 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第2页)

人生中的每一次前进,都如逆水行舟,需要经历很多磨难;同样,人生的每一次放弃也不容易,正如下坡路上高速下滑的车辆,需要急踩刹车才能停下来。放弃需要强大的自控力。漫漫人生路,总是充满着追求与放弃,没有放弃何来追求,放弃是人生必须拥有的智慧。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放弃原本不适合我们的,才能追求更好的。如果说追求是孩子前进的船,那么放弃就是帆。只有懂得了放弃,前进的船只才能扬帆远航。

可乐的妈妈是位有智慧的母亲,在可乐很小的时候,她就懂得训练孩子放弃的意识。

在可乐刚刚开始有些意识的时候,妈妈便严格按照合理的时间段喂养孩子,不到时间,无论孩子怎么哭泣也不会喂孩子的。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可乐妈妈这种行为,认为可乐真不幸,拥有这样一位狠心的母亲。

渐渐地,孩子长大了一些,开始喜欢看动画片。但可乐总是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饭,这个不好的习惯是可乐在奶奶的照看下养成的,因为可乐在看电视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很乖,这时候喂他吃饭非常容易。可乐妈妈发现了孩子的这一不良习惯后,立即开始改正,她坚决要求孩子一次只能专心做一件事情,不能同时做两件事情。可乐妈妈采取的措施依然是放弃训练。每当可乐要求边看电视边吃饭时,可乐妈妈都会让可乐做出选择:“可乐,你是选择看一集动画片之后再吃饭呢,还是选择先吃饭再看动画片呢?”

可乐会选择先看动画片再吃饭。妈妈同意了,她会耐心地等待可乐看完动画片之后再让他专心地吃饭。久而久之,可乐改变了边看电视边吃饭的坏习惯。

在这个事例中,可乐妈妈的育儿方式非常正确。她让孩子在改变坏习惯的同时,学会了放弃——放弃吃饭或是放弃看动画片。

有舍才有得。舍弃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胸襟。舍弃需要孩子有强大的自控力。不对孩子进行放弃训练,孩子就永远不知满足、不懂自控。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不仅会性格霸道,而且会心胸狭隘。作为父母,对于孩子不正当的要求,不要无限制地予以满足,应该懂得适可而止。被拒绝的孩子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但是他们不得不学会放弃。放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课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不断地重复这种放弃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舍弃精神。具体方法如下:

(1)让孩子学会放弃,从婴儿时期开始

当孩子呱呱坠地时,父母就要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学会放弃,这样有助于孩子自控能力的提升。很多人不理解,放弃怎么会与孩子的自控能力有关呢?其实,婴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最佳时期。如果总是采取“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育儿方法,孩子大脑中枢中自我控制的部门将会缺乏必要的刺激,孩子就会养成任性、不懂得放弃的习惯。

(2)让孩子学会放弃,从拒绝孩子开始

当家长面对孩子时,要学会控制自己,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请求要狠得下心来予以拒绝,不要担心孩子会哭泣,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才是最重要的。久而久之,孩子便能意识到,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的,孩子需要适应规则,学会控制自己,放弃心中的欲望。

(3)让孩子学会放弃,从放手开始

孩子在父母的身边永远都不会长大,他们总会或多或少地依赖父母。只有让孩子独立面对社会,经历风雨,经历失败、磨难,孩子才能长大,才会清楚地认识到,有些不正确的东西必须舍弃,必须遵守规划。让孩子撞撞南墙也不是什么坏事情,这是让孩子学会放弃的最好课堂。

“月有圆缺,人有得失。”错过了花朵,会收获果实;错过了阳光,可以欣赏星光。舍弃是一种智慧,面对纷杂的世界,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弃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

情上。

4.打架斗殴,父母究竟该如何控制

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一时的怒气,往往会使人的行为失于偏急。”不受自控力约束的行为是冲动的,具有很强的不理智性和破坏性,同时对身体健康也有着很强的破坏性。愤怒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让自身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心理学中有种效应被称为“野马结局”,这个效应源自大自然中的一个故事。

在大自然中,有一种非常不起眼的动物叫作吸血蝙蝠,吸血蝙蝠的体积很小,但却是野马的天敌。这个说法总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吸血蝙蝠无非是吸一点血,这对于强悍的野马而言根本不可能致命,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吸血蝙蝠在攻击野马时会用它们锋利的牙齿咬破野马的皮肤,然后紧紧吸附在野马身上。野马在被吸血蝙蝠咬住后,会变得异常愤怒,它疯狂地奔跑、乱蹦,想方设法地想把这些讨厌的小东西从身上甩下去。但是,野马的愤怒不但吓不跑吸血蝙蝠,反而会让自己因为情绪激动而流血

不止。

很多野马都因此而丧命。其实,吸血蝙蝠吸的血非常少,根本不足以致命,如果野马能够保持平稳的心态是不会丧命的。真正害死野马的不是吸血蝙蝠,而是野马暴躁的情绪。可以说,野马死于愤怒。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野马一样暴躁的孩子,他们动不动就打架,似乎世界上的事情只有用暴力才能解决。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会异常头疼,不知道该怎样控制孩子的暴力行为。有很多家长,也知道孩子的暴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立即制止,但是他们采取了强硬行为——“以暴制暴”,用更加暴力的行为来对待孩子,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害怕、长记性,再也不敢施暴了。

殊不知,他们这种“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正面教育孩子,反而会让孩子更加认可暴力的作用。即便孩子当时不敢再施暴了,也不是从心底深处意识到了暴力的错误,而是屈服于更加强大的暴力。而有些家长,虽然不会采取“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却也找不到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无奈之下,他们开始消极应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唉声叹气,到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争气,似乎他们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上天派这样的孩子来折磨他们。这两种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对,都不能很好地控制孩子的暴力行为。最后,等待孩子的只能是不好的结局。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控制孩子的暴力行为呢?下面列举几种控制孩子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的方法。

(1)让孩子承受打架斗殴的后果

有的孩子缺乏控制能力,产生了愤怒情绪之后只能通过打架斗殴来发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护犊子,一定要让孩子承受打架的后果。如孩子在学校与同学打架斗殴,老师会批评教育,作为家长,此时此刻一定要配合老师,不能因为老师惩罚孩子而怨怼老师。要让孩子意识到,做错事情之后,没有人会为他们撑腰。

(2)了解孩子打架斗殴的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的性格有缺陷,情绪排解方式有误,作为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孩子这种情绪发泄的方式是错误的,然后再详细了解孩子愤怒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家长要耐心疏解,并为孩子列举一些合理的情绪发泄的方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暴力行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唯有正确的情绪发泄方式才能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3)孩子打架斗殴之后,家长一定要批评教育

孩子打架斗殴,每一位家长都会很生气。但是,无论家长多么生气,动手打孩子的行为都是不理智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一定要批评教育,批评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如让孩子思过、写检查,给孩子耐心地讲道理,取消一些原本已经答应孩子的请求作为惩罚,与孩子谈心,等等。不管家长采取哪种教育方式,一定要让孩子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的。

(4)强化孩子的思想观念,明确孩子的是非观

平日里,家长一定要强化孩子的思想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有在孩子的心里建好道德防线,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孩子的言行。

面对打架斗殴的孩子,家长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以上四种方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

5.用好“放权”与“限权”两大教育工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