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好孩子好素质 > 第一章 微笑是心灵结出的最美丽的花快乐学习习惯的培养02(第1页)

第一章 微笑是心灵结出的最美丽的花快乐学习习惯的培养02(第1页)

第一章微笑是心灵结出的最美丽的花——快乐学习习惯的培养02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去做音乐家、演奏家、书法家、舞蹈家。许多孩子可能根本对音乐,对书法,对舞蹈就没有什么兴趣,父母的强迫反而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甚至引起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因此,音乐、书法虽然可以成就孩子的身前身后名,但并不适合所有孩子,父母们不可期望值过高。如果孩子对音乐兴趣索然,不怎么“知音”,就该允许孩子另有选择,切勿牛不吃草强按头。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一对年轻夫妇勒紧裤腰带,四处筹款,为儿子购置钢琴后,便如监工一样督促孩子苦练,剥夺了孩子所有游戏时间。逐渐地,孩子视弹琴为无尽无休的苦役,有一天用刀剁下手指,作为对父母苦心的答复。另有一户人家,孩子虽未自伤,却利用一个机会,挥锤砸毁了钢琴键盘。

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天才、神童,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浓厚兴趣,并有这方面特长的人。当他们对某一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后,就会集中精力钻研下去。

每位父母都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专心在某一领域开拓,刻苦钻研。

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要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孩子一旦对成绩灰心失望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循序渐进才能使他们树起自信心。例如孩子的语文成绩好但数学差,就让他先做语文,后做数学;做数学的时候,首先让他做些简单的题目,增加信心后,才去做那些较难的。

2.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孩子学习有进步了就要给予赞美,这样能起到非常大的鼓励作用。不要过分批评他的错处,因为这样会影响他的情绪,而导致更大的错误。

3.做功课时间不宜过长。在做功课期间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让他舒展筋骨,放松一下精神状态。如果功课做得好,可以适当给他小小的奖励。

4.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如果环境条件允许的话,空出一间房来做孩子的书房,让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自己的“小天地”。在不受干扰的环境里学习,他会更专心。

习惯6

培养孩子虚心好问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只有如此才能把学习搞好。

司卫东生于1970年10月。1986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在著名超导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处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进入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物理系从事超导研究。

当卫东进入小学高年级时,爸爸发现他喜欢唱歌,喜欢听歌,可是哪一首歌他都唱不到头;他喜欢看足球比赛,可自己并不好动;一台收音机让他拆坏,不能还原;但是他喜欢看书,性格好静,因而爸爸认为他搞理科比较合适,于是爸爸便根据这个大的方向来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

小卫东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就能够促使卫东产生兴趣。爸爸从这一点出发,注意在家教中引起卫东的好奇心,而每一次好奇心的诱发又都是以身边的科学为内容的。

坐火车时,爸爸问卫东:

“卫东,你看这车窗外的树为什么往后跑呢?”“因为火车在往前开。”卫东回答。“那你再看看远处,远处的那些树木是往后跑还是往前跑呢?”啊,远处的树怎么会朝前跑呢?整个大地看上去好像在围绕一个看不见的轴在转动。“爸爸,这是怎么回事?”于是,爸爸给他讲解了一番,引发了卫东对运动现象的浓厚兴趣。

在教卫东学骑自行车时,爸爸问:“我要把一个箱子从外屋推进里屋,这摩擦力是好是坏?”“不好,推起来费力。”卫东回答。“那自行车轮子跟地面的摩擦力是好是坏?”卫东回答不了了。爸爸就解释说:“自行车后轮和地面的摩擦力向后,那么它的反作用力就是向前,推动自行车往前,所以人在车上踩脚蹬子,就可以往前行驶。”“那这个摩擦力是好的了。”卫东说。“不全是好的,前轮跟地面的摩擦力又是不好的了,”

他们回到乡下,爬山钻溶洞看钟乳石的时候,爸爸就对他讲山、讲水、讲古迹;进城时,在公共汽车上,有位子他们也不坐,而总是站在最前面看司机怎么开车;洗衣服,爸爸也把卫东喊过来看看,再用手指在漩涡中心的空洞处试试,告诉卫东龙卷风形成的道理……

这样一次又一次利用卫东的好奇心,进行诱发。终于使卫东初步产生了对科学的兴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由浅入深”,把他产生的兴趣巩固下来。

培养孩子虚心好问的习惯,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做功课遇到疑难问题时。不要让孩子依靠父母解决。最好是做一些提示、反问,鼓励他独立思考,放弃依赖心理,因为做功课是他的责任。

2.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搞好。

3.要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发现书上有不懂的问题,问为什么时,父母要耐心回答,还要称赞他能虚心好问。有的孩子学习上怕苦怕难,一遇到难点就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怎么做。这时不能直接告诉他答案,要鼓励他自己动脑筋去想,要启发他,自己去解答问题。

习惯7

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基本原则。

好的习惯一生受益,坏的习惯有害终生。父母不仅要培养孩子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善于学习的人,更要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翻开马睿的个人档案,一长串骄人的简历跃然纸上。1989年,12岁的马睿考入耀华中学智力早期开发实验班。1993年,16岁的马睿被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系录取。1997年,年仅20岁的马睿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录取,从事“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理论研究,攻读该专业的硕士学位……马睿这个三代单传的独苗苗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

1977年,一个普通的男婴降生在天津市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父母希望他将来聪明,就给他起名叫马睿。对孩子早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开发,将惠及孩子的一生。表扬、鼓励是对孩子的安慰,它会使孩子萌生自豪感,化作巨大的动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务。马睿的父母始终注意从正面引导、保护孩子的这种原动力,多鼓励、少批评,不给孩子泼冷水。

为了提高马睿的解题能力,老师和父母想方设法地进行训练,引导他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同一道问题,把已知条件改成未知条件,从而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和深度,提高了孩子的应变能力,开拓了思路,锻炼了技巧。后来马睿在小学数学竞赛中脱颖而出,参加了数学特长班的学习;在一次外语测试中取得了98分的好成绩,被挑选到实验小学参加英语特长班的学习。通过两个特长班的进一步训练,马睿的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经市教育局推荐,12岁的马睿报考了市重点中学天津耀华中学智力早期开发实验班。当马睿手持两个证书报名填表时,就引起老师的重视,他是当时唯一持有双证报名的学生。经过考试、面试、智商测试,终于从近千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被耀华中学录取。除去父母以外,教师是孩子们受教育最直接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班里的任课教师都是年富力强的教师,他们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中午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吃饭,课余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同学们有些话是不愿跟父母讲的,但是可以和实验班的老师讲;父母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配合学校一起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4年的实验班的生活紧张而有乐趣,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培养了孩子们的各种基本素质,锻炼了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在老师和父母的鼓励下,马睿先后参加了班里组织的支农劳动、学军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等,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孩子学以致用,要养成孩子一放学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时,父母不要陪着做。但孩子做作业时,父母不要看电视,不要大声讲话,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还要养成孩子做完作业后主动检查的习惯。父母可以在孩子检查后再检查,发现孩子有错再叫他检查订正。每天早上父母敞饭时让孩子读15~30分钟的书。如果早上来不及,下午放学做好作业再读。要养成晚复习早预习的习惯。要养成孩子每日看课外书的习惯。要养成学了就用的习惯。父母要鼓励孩子读课外书,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学习了新的知识,一定要用,这样才能掌握得牢固。

父母在具体的操作上,不妨参考以下做法:

热门小说推荐

枪炮领主
萝卜上秤枪炮领主
...
撼天
一叶青天撼天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