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读庄子感悟人生 > 二十二完成即终结残缺乃完美(第2页)

二十二完成即终结残缺乃完美(第2页)

庄子讲的寓言故事的主角有三类人:

一类是圣贤神仙,如鸿蒙、黄帝、老子、孔子。这类人是庄子所说的道的传承者,比如广成子传道黄帝,老子传道孔子。

一类是做手工活的劳动者,如匠石、庖丁、灌园老人。庄子曾为看林人(漆园吏),对同行的关注使他的知识里面充满泥土的智慧与木屑的芬芳。这类人是道的创造者,级别比前者还高。

一类就是残疾人,如本篇讲的王骀,及支离疏、申徒嘉等人。这类人另创一道,或说另显一道,显示了人真实的一面和唯一的出路,级别最高。

庄子如此关注残疾人,当然不是猎奇,而是有他深刻的思考。

与世界同步成光一者,天生残疾者揭示了人与人命运的不同,这种先天的不同证明了世界是有多样性的,完美与残缺伴生,幸福与不幸同体。

手脚完好的人看见残肢断体者总是如此震撼,身体是人的全部,身体的先天损坏揭示了人类本身的缺陷——人不可能完美,总有一两处重大缺陷困扰终生。

庄子曾借孔子之口说:“丘,天之戮民也。”“天之戮民”即上天所残害的人。庄子揭示:说到底,人是上天所生,上天生人又害人,人类头上的星空并非那么美丽。

庄子由此又推出:这个世界说到底是不适合人类的。

并且,庄子发现,这个世界正在生成,绝非成品,而最多是个半成品。

你看,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只是一个未完成之物,我们不可能依靠它真正完成我们的人生。

因此,应与世界共成长,而非借世界而成长,更不能因世界而终结。

二者,后天残疾者是由社会与家庭造成的。在庄子生活的年代,打仗就像吃饭,各国杀人者人为制造出了无数的残疾。战争最惨烈时,只有残疾人才能避免上战场,越是重伤,越是得福。

庄子面对当时那个非人的世界,想说的已不再是老子讲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了,而是直接说:

“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翻译过来就是:那些人都死去吧,让我独自存在。

庄子借孔子之口赞美王骀这个残疾人,用意何在?

庄子是赞美王骀的心态好。管他残疾不残疾,反正我是个人。不但如此,人无完人,只要客观完美就好。

孔子与季常聊天

孔子告诉季常,王骀做人有操守,就像松树。王骀是鲁国圣人,孔子自愧不如。孔子说王骀这个人凡事有恒定,有准信,因此大家都跟随他。

乘物以游心

——《庄子·人间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