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读庄子的体会 > 二十七以无形破有形(第1页)

二十七以无形破有形(第1页)

二十七、以无形破有形

本章讲《庄子》寓言“庖丁解牛”

只要是有形的东西,就可以把握。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微礙,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养生主》)

庄子说:

庖丁替文惠君宰牛,手掌触及的,肩膀倚靠的,足尖踩到的,膝盖抵住的,都发出音乐,他进刀割解牛肉的“哗啦”之声也没有不合于音节的,而且还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也合于经首乐章的韵律。

文惠君赞叹庖丁高妙的技术,并问:“你的技术怎能达到这般地步?”

庖丁说:“我开始宰牛时,把它看作一条整牛,几年后便不见整体的牛,只领会它的生理结构,心领神会之后便游刃有余,牛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便已解体了。”

庄子这个经典故事意在说明:人先必解剖自己,才能解剖万物去做事。因为万事万物原理相同。

庖丁解牛的关键不在于牛,而在于了解自己。

目无全牛

庖丁如此神妙,天下的牛有难了。

“目无全牛”乃是高手通用境界,达到这一境界,你就可以将对象瓦解、击溃,占有他,吞掉他。

俗话说的“目中无人”即源自“目无全牛”,指你眼界奇大。不再把人当“人”看。我大他小,我大大大,他小小小。我伟大伟大,他渺小渺小。我再大再大,他再小再小。这样我一路大下去,成了宇宙。他一路小下去,成了蚂蚁。当你浩瀚如宇宙,会在意一只蚂蚁吗?

你已逼近造化本身,还会摸不清生命的样子吗?

这不是自大,而是真实的境界。

以无形破有形

牛虽大,并非无形。

俗话说“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天当然不好吃,因为它无形无状,让人摸不着头脑,没法动手。

但只要是有形的东西,就可以把握。你眼睛能看见它,耳朵能听到它,再走近些,手可以摸到它,万一摸不到,你还可以用工具作用于它,怕它怎的?

进攻有形之物时。你就是无形的。

只有它怕你,完全不必要你怕它。

——以无形攻有形,这是庖丁之所以解牛的第一个原理。

为什么进攻时人是无形的?这是因为你在动,在运动,而运动必然带来幻影,幻影叠加,人造梦幻生成,你不断为对方造梦、造景,追魂摄魄,让他不停息,紧张、压抑,渴望以任何一种方式停息。在风驰电掣的进攻中,你给对方造成运动感、沧桑感、即成感,因此你一动,还没怎样呢,他就准备接受结果了。

进攻之时,你先是隐形的,以猝死的方式提前进入程序。提前进入程序是程序的革命,天才读书常是跳级,高手做事常让规矩为我所用。

以有形入有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