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尔衮怎么被除掉的 > 十 统兵元帅俘获传国玉玺(第1页)

十 统兵元帅俘获传国玉玺(第1页)

十统兵元帅,俘获传国玉玺

后金大军连年征战,多由皇太极御驾亲征,大汗是元帅,多尔衮是扈从。

多尔衮何尝不想自己当一回元帅,成为出征主帅。别急,机会来了。该他露脸的事,上天早安排好了,等着让多尔衮出人头地,以军功登上最顶端。

后金天聪九年(1635),陆续有跟随林丹汗逃跑到青海的察哈尔贵族东返,投奔后金,报告说,亡命青海的林丹汗,害天花死掉了。皇太极一听:“好啊!”高兴之际,他不禁又生出惺惺相惜之感,遗憾与林丹汗没有携手之缘。林丹汗的儿子、虚岁十三岁的额哲继位,当了察哈尔部的可汗,统领父亲留下的残余部众。

皇太极觉得可以让多尔衮承担重任了,锻炼锻炼他,打造提升,于是颁旨:墨尔根代青为统领兵马的大元帅,远行西征,剿灭林丹汗留下的残部。多尔衮拜谢接旨。皇太极语重心长地对多尔衮嘱咐道:“蒙古人彪悍善战,虽衰易起,尤其察哈尔部在蒙古族中影响大,号召力强,若不乘其势衰之时彻底征服,等新大汗额哲长大了,翅膀硬了,实力强了,注定又是一个不甘于人下的难缠角色,到那时将后患无穷。”多尔衮表忠心:“此番征讨,必定穷追猛打,不能让察哈尔死灰复燃,一劳永逸地除掉察哈尔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多尔衮率豪格等将,领精兵万人,过辽河,奔黄河套,寻找额哲所部。也是多尔衮运气好,茫茫草原,找到额哲本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谁知,半途中他们遇到一支蒙古部众,怕他们受惊逃跑,多尔衮立即挥刀下令,女真兵旋风般把这些蒙古人围住了。这些蒙古人根本没反抗,也不想跑,他们本来就是打算投奔后金的。原来是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太后率部民一千五百户来降。

初战告捷,不,是未战就告捷,多尔衮十分高兴,这是个好兆头。他扎下大营,设宴款待囊囊太后等人,询问新汗额哲的去向,囊囊太后说额哲在黄河西。多尔衮于是派一部分兵马护送囊囊太后等人去沈阳。他带着大军向西挺进,星夜兼程,来到黄河边,寻找渡河地点。

四月二十日,多尔衮带领大军成功渡河。二十八日,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悄悄抵近额哲驻地托里图。就像祖大寿从多尔衮眼皮子底下逃遁那天一样,大雾弥漫,额哲及部众尚未发觉敌人已至。好一场大雾!多尔衮遭遇的上一次大雾,是对他的考验和教导,这一次大雾是天助庇佑。眼下,多尔衮最怕惊扰了额哲他们,贸然攻营的话,会有零散人等趁大雾逃之夭夭,万一跑走的人里有额哲,那就前功尽弃了。多尔衮的聪明睿智又有了用武之处:他改变猛打猛冲的战术,分派部众悄悄守住四方,做好堵截准备,然后围而不打。倘若这一次的统兵元帅是阿济格、多铎或者豪格,他们悄悄摸到蒙古人跟前后,早心中大喜,控制不住,弧的一嗓子,元帅自己拔刀挥舞,带头冲上去一顿砍杀。那样势必引起对手的拼命反抗,蒙古人和女真人一样,无须太多烦琐程序,翻身上马就是武士。总会有少数勇者凭借快刀快马冲出去,隐入夜色大雾里,甭想再找见他们。若是一拨侍卫拼死保护额哲逃走,有大汗在,察哈尔就死不了,随时可以召集部众起兵,便会没完没了。

多尔衮和父亲努尔哈赤与哥哥皇太极一样,有勇猛之气,又兼怀谋略之心,所以,他才能被皇太极重点提携,有幸被历史选中,脱颖而出,成为女真人后金政权的第三位影响深远的人物。多尔衮第一次当元帅,就以智谋创建了高功奇勋。

多尔衮勒紧跃跃欲试的战马,挡住跃跃欲试的将士们,招手叫过一个人来:叶赫部的将军南楮。你道他是谁?他是额哲的亲娘舅。额哲的母亲苏泰太后是女真人,乃海西女真叶赫部格格,嫁给林丹汗,成为第三大妃,为林丹汗生下了长子,也就是新继承汗位的少年额哲。虽然蒙古人和女真人世代争斗,但是,政治联姻让他们亲上加亲,亲套亲。一圈儿亲戚,却互相杀伐。前文说过的多尔衮姥姥家乌拉部,与叶赫部同为海西女真,在他出生第二年,他父亲努尔哈赤就把自己岳父家兼女婿家——即乌拉部给一举踏平了,让其灰飞烟灭。

多尔衮心平气和地给南楮下令:“去求见你的姐姐苏泰太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诱招降,争取兵不血刃,合为一家,平安地、彻底地解决察哈尔残余。”

南楮非常高兴,这样和平解决,不动用武力,能保证姐姐和外甥的性命安全。南楮突然现身,令蒙古兵丁十分恐慌,待他报上名号后,急忙禀告苏泰太后。一听说弟弟来了,苏泰太后激动地跑出营帐迎接。姐弟相拥痛哭,这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骨肉亲人相逢,喜极而泣,百感交集。苏泰太后本以为今生今世再见不到娘家亲人了。哭过了,亲情表达完了,南楮和姐姐说了实话:“墨尔根代青来了,已经把你们包围了。”苏泰太后命人找来儿子额哲,舅甥相见后,一起商量怎么办。南楮告诉姐姐叶赫部众归顺建州后,因为都是女真人,没有受到歧视,都挺好的。娘家人都挺好,苏泰太后便放心了。南楮又对外甥额哲说:“结盟后金的蒙古各部,也是相安共处,亲如一家,现今大汗皇太极的大福晋就是蒙古女人,科尔沁部的公主哲哲。察哈尔部若是结盟后金,一样会亲近友好。”南楮给这娘俩吃了定心丸后,又严肃地警告:“若是再对抗,可能会片甲不留,难逃生天。”

多尔衮率领众将士焦急地等待着,瞪大双眼想看透浓雾那边到底怎么样了,少年额哲到底有多大的权威,苏泰太后能不能掌控得了儿子,南楮会不会平安回来,苟延残喘的察哈尔部会不会投降??多尔衮在担忧中,也有很大的信心,否则他不会派南楮去冒险,现在拖延时间是好的,待浓雾散去,察哈尔就算不降也跑不掉了。

苏泰太后虽然是蒙古大妃,但毕竟是女真人,对归附后金,心理抵触要小一些。额哲作为大汗,虽然部众凋零,但人们常常说:“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可是,眼前的形势,他还是个未成人的少年,打又打不过,打便是送死。部众虽然忠心耿耿,跟随在他身边,却都已经失去了斗志。林丹汗原有十余万部众,无奈放弃故土,率部西迁,几乎无立足之地。路途遥遥,十分艰苦,臣民大部分溃散离去,还有不少人病饿而死,所剩部众屈指可数。额哲虽已称汗,但还是毛嫩,一切还得听苏泰太后掌握大局。在亲弟弟的劝诱下,苏泰太后为了部族所有人的平安,决定携子归降。这是唯一的生机。

多尔衮看到南楮欢欣归来的身影时,浓雾倏忽散淡,阳光普照大地,和平降福这方草原。多尔衮高兴得心脏都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自己没有辜负汗兄皇太极的信任,给汗兄长脸了,给父汗留下的后金大业增光添彩啦:漠南蒙古彻底平定!

苏泰太后和额哲母子率众出帐,迎接敌人多尔衮。

多尔衮非常得意,心花怒放,看我的战果——这多好啊!不战而屈人之兵,比杀砍更奏效。

化干戈为玉帛,双方刀剑入鞘,以礼相见,苏泰太后和额哲设宴招待多尔衮等将士。

多尔衮看着面前惊慌失措的额哲大汗,心想,他就是一个六神无主的半大孩子。他内心陡然生出一丝怜悯之意,有了感同身受的味道,想起自己的父汗驾崩和母亲被逼殉葬时,自己也不过就似眼前的额哲这个样子。多尔衮甚至假装亲热地把额哲搂抱在怀里,轻轻拍了拍他的头,眼眶中涌出冷泪来,众人见了,无不感动。

多尔衮不怕额哲和苏泰太后怎么样,但怕他们身边的大臣和侍卫们不是真心归顺,会伺机挟幼主叛逃。他决不容许再有祖大寿那样的诈降重现。于是,他一边暗暗命令将士们时刻警惕,一边在心理上拉近与额哲的亲和度。他一只手亲热地拉住额哲的手,另一只手按住胸膛,向天地神灵发誓:“我等待额哲若有异念,天地降谴,我等推诚布信,如此盟誓,若伊等不从,包藏异心,伊等当被天地谴责。”

这完全是做给察哈尔部的将士们看的,意思就是咱们两家和好,我不诚心,天诛地灭,你不诚心,也要遭受天塌地陷之难。皇太极登基时,也曾发誓要“尊敬兄长,爱抚子侄”,诸贝勒同样发誓:“忠心事君,小贝勒不得媚君希宠。”那么,多尔衮算不算“媚君希宠”呢?额哲对多尔衮的誓言,有几多相信?他看到多尔衮笑容可掬的背后,是那么多手握刀柄的虎狼将士,总之,大兵压境,逼上家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奈之举罢了。

二十九日,苏泰太后、额哲再次宴请多尔衮诸将领,赠骆驼四头,玲珑鞍马四匹,黄金四十两及绸缎八十一匹。多尔衮诸人也设宴答礼,回赠礼物。额哲率蒙古贝勒、台吉、大臣领属民一千户归顺。

察哈尔部归降一个月后,即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才收到多尔衮派人飞马呈送的捷报:额哲归服,察哈尔部降。奏报中详述收服察哈尔部的过程,列举了归顺的王室成员和臣属名单,还有察哈尔部敬献的驼、马、雕鞍、貂裘、琥珀数珠、金银、绸段等物。皇太极大喜过望,在朝堂上向众人夸赞多尔衮:“墨尔根代青,马到成功!”

奏报已来了多日,多尔衮的人马却没有回来。按说,多尔衮此次出征的目的,已经圆满完成,率领大军,“押解”察哈尔部一介降众胜利东归就可以了。但是,多尔衮不太想就这样轻易回家,因为自己**平察哈尔部的确是太顺利了,这样轻而易举的功劳,显得轻飘飘,自己头一回当大元帅,却没有轰轰烈烈的感觉,太遗憾了。于是,多尔衮挥兵南下,在长城两边,一路攻杀抢掠,把征服蒙古的出征变成了对明朝军民的伤害,完全属于搂草打兔子。察哈尔部的顺利屈服,也让习惯于打硬仗的后金将士们都觉得不过瘾,虽然都很想家,但不愿意空手回去,一听大帅带他们去明朝抢肥肉,喝新鲜血,全都乐得兴高采烈,心潮涌,手痒痒,奋勇争先。多尔衮也是顺应众意:跑这么老远,别白来一趟啊!多尔衮是率万人精兵出征的,但因副帅岳讬重病,便分兵一千留驻归化城,实际上多尔衮是带领八千余部卒,裹挟着察哈尔部的王族臣民,“自平鲁卫入朔州,直抵长城,又经宁武关、代州、忻州、崞县、黑峰口、应州,而复还平鲁”,这些明朝军事重镇,面对后金军队一如往常,束手无策。女真将士在汉人土地上,重演了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塞外铁骑大肆劫夺的惨剧,他们陶醉在狂欢中,如血泊烈焰中狂舞的神魔。

热门小说推荐

靖天下
黄河落日圆靖天下
...
万道成神
新版红双喜万道成神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