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尔衮的故事告诉我们男人 > 十六 的身后事(第2页)

十六 的身后事(第2页)

将士们喊叫着,策马围猎,从山坡密林中赶出一只老虎。老虎虽然是山大王、百兽之尊,但此刻,面对八旗劲旅,它却乱跑乱撞。按照规矩,遇到大的猎物,必须官最大的先射箭,然后将卒才能乱箭齐发。看到老虎,多尔衮的面容上挣扎出了一丝微笑,他没有心思射杀老虎,但责任和义务要求他张弓搭箭,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第一箭射偏了。多尔衮很意外,老猎手竟然失手了。只好重新来,将士们驱赶老虎,呼叫着,等待着摄政王再射箭。第二支箭,惊惶得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的老虎,慌张地一扭身,恰好又避开了。摄政王的斗志被激起来了,多尔衮在一众部属面前丢不起这个人,他咬牙切齿,认认真真地第三次拉弓,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射中老虎,挽回面子,重拾雄风。当他再一次瞄准老虎时,他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幻象,仿佛看到箭头前方那老虎是一个人,向他张牙舞爪地扑过来,而且这个人好像就是他自己,和铜镜中的样子相似。多尔衮慌了神,他不能自己射杀自己。他猛然抬高弓箭,羽箭飞上了云霄。

多尔衮被太阳照射得眼前一黑,惨叫一声,摔离马背,跌落到冰雪上。

此时的大地,冻结实了,就是整个一大块石头。

多尔衮像一只坠落的大鸟,砸在冰冷坚硬的冰块上,把他撞得肝胆欲裂。

将士们急忙搀扶起摄政王。

有人愤怒地射杀了那只惊吓到了摄政王的老虎。

短暂的昏厥后,多尔衮缓过神来,立马虚弱地发出谕令:“放走那只虎。”

将士跪地禀报:“老虎死了。”

多尔衮一下子心如刀剜,疼得垂下了头。

御医检查了摄政王的伤势,膝盖摔伤严重,便为他涂上药膏。众人搀扶多尔衮上了马。有人奏请回京养伤,多尔衮不肯认输,坚持按原计划,去喀喇城。

谁敢不听摄政王的话,别说是摔伤的摄政王,就是病倒了站不起来的摄政王,也可以轻易结果任何一个人的小命。

十二月初七,在路上游**了二十四天的多尔衮一行,抵达喀喇城。他看到的是一派死寂的工地,凛冽酷寒,无法施工,要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才可继续建造。此时的行宫初建现场,如同一片废墟,畅想着行宫建成后的样子,多尔衮强作笑颜。

将士们请摄政王休息。躺下后,帐中点燃了炭火盆,多尔衮仍然感到冷。他发烧了,面红耳赤,打哆逻。他意料到自己大限到了,回不去京城了,也回不了辽东老家了。他不放心自己的身后事,急忙密召胞兄阿济格前来,嘱咐事宜。如果多铎还活着,多尔衮肯定会找多铎,而且会很放心。现在,他不放心阿济格这位莽撞的大哥,却没有其他人可以托付后事。

多尔衮睿智一世,却落了个孤家寡人,自己的大业没有合适的接班人。他以为自己正当壮年,根本没有意识到死亡会迅疾降临,所以没有培养继任者,以延续自己的政令。少年“墨尔根代青”,青年睿亲王,壮年摄政王,如今要与自己不信任的大哥来合作了,这就是不睿智了。他身边带着那么多文臣武将,结果都是他心中的外人,只有一奶同胞的大哥可以托付后事,这是无奈的选择,同时也证明这是睿智的多尔衮最不睿智的做法:所托非人。

阿济格匆匆来到摄政王大帐,其他人等都被喝退,只有兄弟俩凄然相对。多尔衮看着眼前这位让自己又爱又恨的哥哥,眼中流下泪来。他非常清楚,没有自己的保护,哥哥也不会长久,兄弟俩都是将要死去的人。

没有人知道这兄弟俩说了什么。

《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外出围猎日记》记载:“[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十三日,皇父摄政王身体欠安,居家烦闷,欲出口外野游,(十二月)初七日,宿于喀喇城。本日,皇父摄政王病重歇息。初九日戊子,戌时,皇父摄政王猝薨。”

天黑了,多尔衮走了,离开了这个厚待他的人世间,气吞山河、权势熏天的大人物,咽下了最后一丝气息,享年虚岁三十九岁。执掌清朝军政七年的皇父摄政王,把小清廷推动成大清朝,把生命还给了时光,把名字刻进了史册。

多尔衮一死,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英亲王阿济格擦去泪水,立即派遣三百骑兵赶往北京。大学士刚林看到后,立刻策马,日夜兼程七百里,赶到前面,先行入京,遍告宗王、固山,做好准备,关闭九门。待阿济格的三百骑兵一到,“皆束甲,尽收诛之,英王未知也。寻至,被幽”。

多尔衮临终前,到底是怎么交代阿济格的?是不是阿济格又一次把多尔衮安排的事情办砸了?京城守卫森严,三百甲士又能干什么?如此敏感时刻,阿济格此举,实在是授人以柄。这是多尔衮的意思吗?多尔衮灵柩回京,一路上,老谋深算的济尔哈朗一直监视着阿济格。在多尔衮面前,济尔哈朗是败将,但对付阿济格,济尔哈朗绰绰有余,很有把握。阿济格和儿子劳亲想接管多尔衮的兵马,可这些将士都知道阿济格有勇无谋,不可托付,坚决抵制,他们把自己变成了皇帝和太后的人。

闭上眼睛的多尔衮已经管不了这些事了。一代枭雄,与世长辞,顶天立地的大枭雄,死得却很窝囊,在遥远的塞外,仿佛孤魂野鬼。摄政王大帐中的油灯,叫朔风吹灭了,天地一片漆黑,远方夜空升起了一颗闪亮的寒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