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尔衮和皇太极是什么辈分 > 八 下江南(第2页)

八 下江南(第2页)

扬州城里,累计兵力不过一万数千人,面对七八倍于己的清军,兵力相当薄弱。由于城墙高峻,加上清军的攻城大炮还没有运到,多铎于是派遣信使招降史可法和淮扬总督卫胤文,但遭到严词拒绝。

二十一日,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部下兵马四千入城,阴谋劫持史可法,以扬州城投降清朝。史可法毅然说道:“此吾死所也,公等何为,如欲富贵,请各自便。”李栖凤、高歧凤见无机可乘,于二十二日率领所部并勾结城内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门降清。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们出城投降恐生内变为理由,听之任之,不加禁止。

史可法写下遗书:清军于十八日进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

二十四日,多铎命令攻取扬州。

扬州有新旧二城,史可法与诸将分兵把守,旧城西门最为险要,他亲自领兵防守。

清军频频用巨炮轰击,声如炸雷,满城惊恐。城墙数次被摧毁,又数次被修复,清军攻势激烈,守城军民浴血奋战,但抵挡不住清军的猛烈攻击,新城先被攻破。史可法亲自守卫旧城险处,清军的大炮全部集中到旧城,态势十分危急。

二十五日,史可法听到报告“援兵到了”,望城外旗帜,信以为真,于是开门出迎,待来者入城之后,大肆杀掠,这才知道上了清军的诈援之计。扬州旧城,被清军攻破。北门守军奋勇还击,攻城的清军伤亡惨重,城破后,南明军残部四百余人与清军殊死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守城大小官员,拼命牺牲者二百人以上。

史可法不愿意当俘虏,遂拔剑自刎以报国,被部将庄子固、许谨及时抱住,血染战袍而未死成,遂拥往城东门突围。庄、许二将,为保护史可法,以身当盾,被乱箭射死。史可法被清军活捉,押送去见多铎。

多铎再三劝降,史可法义正词严地说:“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州百万生灵,不可杀戮。”说罢挺颈迎刃。多铎见此情景,连呼“好男子”!感慨说:“既为忠臣,当杀之,以全其名。”史可法遂被杀害,时年虚岁四十四岁。

多铎以死亡数千人的代价拿下扬州城,为了报复,下令屠城十天,这就是历史上血腥惨烈的“扬州十日”。据传:全城死亡人数有八十余万,而落井投河、闭门自焚自缢者尚不在其内。时人传播扬州之恨,纷纷惶恐魂颤,这就是多铎想要的效果,以此震慑江南军民之心,威吓他们放弃抵抗。后世每每提及“扬州十日”,依然惊心动魄,不忍多想。多铎也因为“扬州十日”,有了恰似恶魔般的形象。

天气炎热,史可法的尸体腐烂不可辨认。第二年,他的家人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宁门外的梅花岭,称之为“衣冠冢”,立碣曰“明大司马史公之墓”,供后人凭吊。

扬州屠城的消息传到北京,有明朝降官冒死向摄政王上疏,请求以后不要再行暴烈屠城之事,对黎民百姓施恩,网开一面。多尔衮雷霆震怒:“豫亲王做得对,应该屠城,南明军民倘若早日归降,何至于此,完全是咎由自取。再有就此建言者,与暴民同戮。”

后来,多尔衮亲征山西大同平叛,亦是下令屠城。

扬州之战,扫除了进取南京的一大障碍,清军整顿军马,又打败在瓜州等地设防的南明水师,与弘光政权隔江相峙。清军中,有智谋者,拆掉瓜洲城内居民的门槛、桌椅,结成木筏,在夜里顺水漂去,点燃灯火,施放号炮。南岸明兵以为清军渡江,发炮射击。想出此计谋的,一定是投降清军的汉人,这真是三国时期草船借箭的翻版,用假船骗弹。那时候,火炮威力最大,炮弹金贵,数量有限,南明军队以炮弹打假船,到了真正开战时,就没有那么多炮弹落在清军头上了。

可笑的是,南岸的南明军却以此向朝廷报捷。京口(今镇江)百姓捧酒宰牛去犒劳南明军,庆祝胜利。南明上下,全都中了清军的迷魂阵。五月初八晚,多铎号令清军横渡长江。南明沿江守军皆溃逃,总兵郑鸿逵、郑彩部水师东遁入海,退回福建。清军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镇江。

初十,南京城里,闻报清军渡江,弘光帝朱由崧传旨放归所选淑女,当天午夜,犹召梨园入宫,观戏酣酒。翌日凌晨,二更鼓后,弘光帝率内监四五十人骑马出通济门,逃出南京,文武百官无一知晓。朱由崧真是跑惯了腿,他从洛阳跑到北京,又跑来南京享了一年皇帝的洪福,现在,南京城里所有人,只有他最清楚面对敌人大军压境应该怎么办。

天亮后,百官入朝,见宫女、内臣、优伶杂沓逃奔西华门外,方知朱由崧已出逃。马士英大骂弘光帝,太不仗义,无德小人。之后,马士英挟邹太后出奔。南京城内大哗,百姓抢掠马士英和阮大铖的家,城中大乱。有人从监狱里救出那位不知真假的北来太子,扶其入宫,在武英殿哭泣即位。

清军经镇江南下丹阳,西趋句容,十四日晚,前锋抵达南京城下,驻兵郊坛门。

南京都城,无人防守,清军不战而克。

五月十五日,多铎身穿锦箭衣,乘马自洪武门进入南京城。南明总督京营忻城伯赵之龙,率公侯、驸马、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等五十五人并城中官民迎降,沿途归降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监军道员还有八十六人,马步兵共二十三万余人。将士数目不可谓不多,但是,全无斗志,报国之心全都被消磨殆尽。尚书钱谦益等在内的东林党人把抗清口号叫喊得最响,但是不少也识时务剃发降清。

多铎破扬州、定南京的告捷文书传到北京,多尔衮不禁欣喜若狂,下令筹备祭告诏赦事宜。清廷宣布了平定江南的捷音。多尔衮率诸王、贝勒、大臣对顺治帝上表行礼,祝贺南京的平定,同时遣人祭天地、太庙、社稷。

弘光帝朱由崧和爱妃沿长江南岸西逃至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县),镇守使刘孔昭虽然是铁杆抗清英雄,但瞧不起朱由崧,不肯接纳。众叛亲离的弘光帝又奔走芜湖,投靠黄得功,以按察院为行宫。芜湖守将靖国公黄得功,对南京变故一无所知。得知真龙天子弃都而来时,不胜感慨,决定以死报国,对这位新君效忠到底。

刘良佐之子引清军追捕弘光帝,来到芜湖,黄得功力战而死。二十二日,总兵田雄等将领冲上御舟,劫持弘光帝,把他献给了清军。二十五日,朱由崧被押进南京,乘无幔小轿,入聚宝门,头蒙素帕,身衣蓝布袍,以油扇掩面,两妃乘驴随后。百姓夹道唾骂,也有投掷瓦砾者。多铎命人给弘光帝解去锁链,以红绳捆绑。多铎在灵璧侯府设宴,命朱由崧居于那位北来太子之下。宴罢,拘弘光帝于江宁县署。当年九月,朱由崧与皇太后邹氏、潞王朱常淓等人被押送至北京,安置居住,馈宴酣饮,唯求极乐。

第二年五月,在北京,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咬牙切齿地下令,将弘光帝朱由崧和一众前明朱姓王及那位“伪太子”王之明等十七人,斩首于菜市口。朱由崧王妃黄氏之弟黄盐梅购得棺木,将其与黄妃合葬于河南山村。

弘光政权从成立到灭亡,仅一年时间。清军进入南京,改南京为江南省,设布政司,以应天府为江宁府。这是清军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取得的巨大胜利,为其在江南继续扩大领士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弘光帝朱由崧被杀了,但南明政权依然被他人继承:

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明朝皇室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年号隆武,遥上朱由崧尊号为圣安皇帝。

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唐王朱聿鐭称帝于广州,年号绍武。

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桂王朱由榔称帝于肇庆,年号永历。

这几个继弘光政权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来的政权,都试图继承反清复明的大志,重振帝业。这些政权都把持在一些手握重兵的军阀手中,面对清军铁蹄不断南下的强大攻势,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有的降清,有的不攻自破,寿命最短的绍武政权,存在还不到四十天。永历政权勉强延续到康熙元年(1662),朱由榔虽然逃亡到缅甸,最终,吴三桂发兵十万,逼迫缅甸交出他,以弓弦绞杀之。南明政权彻底灭亡。

直到康熙年间,仍然有人以明朝皇族后裔“朱三太子”为名,行反清复明之举,此伏彼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