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尔衮和皇太极是什么辈分 > 十四 奉命大将军攻讦亡灵遇挫(第2页)

十四 奉命大将军攻讦亡灵遇挫(第2页)

个人无法左右时代,多尔衮面对老英雄孙承宗的悲壮挽歌,庆幸自己恰好站在上升势力的一方,如果他生在大明朝,作为明军将帅,再智勇双全,也难挽狂澜于既倒,不能扶大厦之将倾。那时候,多尔衮是否会想到他亲身参与创建的大清王朝在二百多年后,也走入了暮年,陷于明朝晚期一样的境地,处处挨打,时时受欺侮。想当年,大明朝兴起时,那也是吊打别人的主儿,是一路胜利才成就辉煌的大明朝。历史真是说不清楚,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左右着朝代命运,清朝从明朝手里接过华夏江山,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国运,清朝也是二百七十六年国运。

大元帅卢象升眼睁睁看着清军涂炭中原黎民,深感自己作为官员和军人的职责与耻辱,带领部属以卵击石,无力回天,只求战死,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荣誉。卢象升本是江南书生,科举进士,乃一介文弱之身。然而,明朝仿宋朝,防备武将叛主,重用文官来领导武将。卢象升和孙承宗一样,被迫成为文武双全型人才。他带兵镇压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义军,战功赫赫,升任兵部尚书。

他带领步兵,追赶八旗铁骑,一心想驱逐蛮敌,还国家百姓平安,结果其他兵马不听调令,而且自己所属的部将都有人擅自带兵逃跑,最终卢象升自己身陷重围。明军步兵离开城池,在平原野战,就是清军骑兵的箭靶子,如同老鹰捉小鸡。卢象升被清军主力包围在一个叫贾庄的村庄里,身边只剩残部五千人,没有粮食,士卒靠饮水充饥。他派人向高起潜求援。总督高起潜统率数万关宁铁骑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高起潜本是太监,他的本职工作应该是在皇宫里伺候皇上,但却来到前线指挥作战,实在可笑。高起潜一是与卢象升不睦,二是真的惧怕清军,只求自保,拒不发兵。

清晨,旭日喷血,天地间杀气滚滚。

围困住卢象升,多尔衮喜形于色,不能让他跑了,像这样优秀的明军将帅,除掉一个,大明朝就少一份支撑,离倾覆就更近了。

卢象升抱定必死之心,四面礼拜部众属下,语声嘶哑颤抖:“吾与尔将士共受朝廷之恩,患不得死,勿患不得生。”众将士无不失声哭泣,皆愿誓死追随。卢象升部署左右两翼防护,中军架炮设弩,与清军决战。从早上战至午后,炮弹打光,弓箭射尽。卢象升下令以短兵拼杀。在清军骑兵夹攻,明军士卒多数死伤情况下,部将想掩护卢象升突围,卢象升挥剑大呼:“将军死绥,有进无却!”跃马血战,身中四箭,被砍三刀,仍然拼命,格杀敌军十数人,壮烈殉国,时年三十九岁。怎奈儒生难救国,他虽然是牺牲于清军阵中,其实是被朝廷内斗害死的。

多尔衮见明军和己方士兵尸横遍野,心中哀叹:“如果每战都是遇到卢象升这样的将士,我大清难于尽快取胜,必付出更多代价。”

闻报卢象升全军战殁,高起潜随即拔营,不战而走,还误入清军埋伏,死伤无数。此时,已经是遭遇战,高起潜仍然不敢抵抗,只求逃窜,狼狈溃败。

可怜孙氏一族和卢氏将士,纵然英烈,奈何他们奉献生命的大明朝国运已经衰败,大厦将倾,众力难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又到了正月,多尔衮率领清军,也是非常辛苦,不能回家安心过年,只能踩踏遍野尸骨,喝酒吃肉,硝烟呛得人咳马嘶。

在**了河北、河南等地后,多尔衮挥师把矛头指向山东,派出探报,得知明军设置了德州防线,他避实击虚,带领清军绕路,从临清州渡过运河,两翼大军,一攻高唐,一攻济宁,然后会师济南,合兵一处,不到一天就攻破了济南城。为了鼓励将士,他纵兵烧杀抢夺,城里城外,尸体堆积,总计约十三万具。全城财物,被劫掠一空。清军又驱使被俘的汉人百姓搬运,肩扛车载。

山东自古富庶,清军四处攻略,破阳谷,克兖州,取东平,毁灭十六城。

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军功,就是明朝的灭顶劫难,女真人眼中这些勇武善战的大英雄,在明朝百姓眼中却是作恶多端的恶魔。在济南,代善的两个儿子,清军右翼主帅、扬武大将军岳讬和其亲弟马瞻,感染天花而死。天花病毒在中原流行已久,女真人生于偏僻边地,没有经历过天花,所以,对天花没有一丁点抵抗力。多尔衮对天花也没有免疫力,他一路进军,能够逃避天花的惩罚,实在是天意护佑。

出征主帅之一意外死去,这在后金兴起和大清建国后的战史上,还是头一回。

右翼副帅杜度,代行主帅之责。

岳讬之死,让多尔衮顿生兔死狐悲之感。他无心恋战,便与杜度商量。两人一拍即合:“回家吧”,“好哇!”

农历二月,多尔衮率大军至天津卫,春天雪融,运河涨水,抢劫来的财物繁多,望不到头,渡河艰难,绵延数日。按照兵法而言,趁敌军渡河过半,首尾不能相顾,这正是攻击的好时机。然而,明军将士惧怕清军,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敢出战,任由清军慢慢渡河,悉数北归。

三月,长城内外,燕山一脉,桃花竞相盛放,天地间飘香。多尔衮率领清军,押着人畜,经来路返回,出长城关,从塞外折向右,胜利东归。

此次劫掠中原,历时五个月,转战两千里。

多尔衮作为主帅,率领清军作战,以奔袭攻城略地、掠夺人畜财货为目的,入关五处,攻破七十余城,生擒明宗室王子、郡王、将军、监军太监、总兵等三十二人,俘获人畜四十万两千三百,黄金四千零三十九两,白银九十万七千四百六十两。清点战利品,皇太极及大清臣民欣喜若狂,按照出兵份额,分给蒙古各部一些,又传捷报给朝鲜。大清国的胜利,在大明朝那边,就是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等诸方面蒙受了巨大损失,连自家的子民都不能保护,明朝统治者民心尽失。对中原人民来说,这是一次浩劫,数不清的人家破人亡,很多人死亡,数不清的人被驱离家园,被押解到辽东苦寒之地为奴,成为女真人家的“包衣”。

两路大军的胜利,因为岳讬病死,荣光仿佛都被多尔衮一人占尽了,上哪儿说理去?皇太极本来准备好了,期待将士凯旋后,隆重庆贺一番。如今,胜利者中不见了岳讬的身影,行军主帅之一没回来,还庆贺啥呀?庆贺胜利仪式取消,但他依旧重赏出征的官兵,赏赐多尔衮五匹好马,两万两白银。

皇太极比岳讬大七岁,想起岳讬小时候的样子,仿佛看到一个熟悉少年的身影向自己跑来。他们虽为叔侄,但一起行军打仗,征战无数,互相救援,在爱新觉罗家族第三代里,岳讬是最优秀的将才。岳讬识大体,知大局,在老汗王驾崩时,没有顺势拥戴自己的父亲代善继位,却劝说父亲拥戴皇太极为大汗,没有这对父子的两红旗的支持,皇太极难以登基称汗。如果岳讬支持父亲代善身登大宝,那么,岳讬自己就有机会继承汗位,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当时,他们父子手握两红旗,实力最强,别人无法与之相争。岳讬劝父亲让出大位,其实就等于自己放弃了大汗至尊之位。因此,皇太极无情地铲除阿敏和莽古尔泰两位哥哥,唯独对代善和岳讬父子不肯赶尽杀绝,始终网开一面。

岳讬死后,有人习惯性地告密,说岳讬生前与莽古济公主的第二任丈夫密谈谋反。告密之诡,历来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以岳讬亲生父亲代善为首,加上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三位大王奏称:“当按律惩治,抛弃尸骨,戮杀其子。”可怜又可叹的老代善,当年,他二儿子硕讬因为继母不公允而和父亲生气,离家出走。代善在遭受努尔哈赤斥责后,先是亲手杀死了继妻,讨父亲欢心,接着又向父亲禀告,说硕讬投敌了,当斩。老汗王不相信。如今,代善带头相信岳讬谋反,一点不敢为死去的儿子辩解,而且还奏请皇太极杀孙子。在努尔哈赤的子孙中,代善年龄长,军功高,权力大,却能够安然度过一次次危难,寿终正寝,也是其一次次出卖子孙而求自保换来的“好成果”。后面,代善还将出卖自己的儿孙亲骨肉。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一样,不是糊涂人,自然知道岳讬是什么人。他拂袖说:“朕决定不降罪岳讬,岳讬自幼为母后所恩养,朕亦‘爱而抚之’,即使岳讬萌生过‘不轨之心’,朕亦不忍心对岳讬施以身后之刑,至于抛尸灭门的话,你们就不要再说了。”皇太极是从大风大浪、刀山剑丛中钻过来的人,不肯相信岳讬谋反,而且知道这是诬告,因为他也指使人诬告过别人。因为岳讬不是被清洗的,所以皇太极特别悲伤。

这一次主张惩治死去的岳讬,多尔衮是极力赞成的,他为啥对与自己一起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下黑手呢?还是因为当初老汗王驾崩时,逼迫母后殉葬的,岳讬也有份。多尔衮之所以打击岳讬,想杀岳讬的儿子、代善的孙子,就是想让活着的老代善伤心,像自己当年眼睁睁看着他们逼死他母亲一样悲愤。但是,这一次,多尔衮失算了,他的睿智也有不灵的时候,他这一次的言行,不符合皇太极的心思。多尔衮很知趣,试探出了皇太极对岳讬的心意后,便适可而止,不再挑刺生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