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尔衮和孝庄是怎么回事 > 十 统兵元帅俘获传国玉玺(第2页)

十 统兵元帅俘获传国玉玺(第2页)

多尔衮是细心人,行军打仗时,他听到一个隐秘的小道消息,有蒙古人为了邀功,暗中密告:额哲大汗和苏泰太后还有一样宝物没有交出来。越是隐秘的、深藏不露的,越是好东西,这是肯定的。多尔衮一听,这还了得?其实,一路上,察哈尔部都被严密监视着,有什么好东西,肯定跑不了,因为他们一个人都没有走脱。

多尔衮没有直接抓来额哲逼问,而是讲究策略,依旧沿着老路,从苏泰太后身上下手,毕竟都是女真人嘛。被多尔衮派人请来后,苏泰太后心里忐忑不安,入了大帐,不知道多尔衮要干什么。多尔衮先是热心关切地询问一路上将士们把他们照顾得好不好,聊了一通家常,然后才问:“我听说,额哲手上还有一样贵重大宝,是真的吗?”苏泰太后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明白了多尔衮的意思,也就心安了,一切皆是身外物,性命最要紧。为了替儿子减轻罪责,她自己就承担下来了,说:“东西在我手里,就是一方印。”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额哲不知道说什么好,心理完全瓦解崩溃,这大印是他最后要保住的一点尊严,也被夺走,他仿如离枝落叶、断线风筝,似乎回归到了孩子状态,啥都听老妈的,乖乖地交出了他们察哈尔部几代大汗精心珍存却从未使用的一方玉印:传国玉玺!

苏泰太后慢慢打开锦匣,轻轻掀起黄绸:光彩耀眼,玉龙交缠。

多尔衮单膝跪拜,接过玉玺,捧在手心,惊喜若狂,眼放光芒:“这就是中原汉人历朝历代都要争夺的皇帝大印啊!”

谁得到这传国玉玺,谁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多尔衮心中一闪念:传国玉玺有缘到了我手上,难道是上天让我当皇帝?

多尔衮立马想起当初阿敏征朝鲜,眷恋流连,不愿意收兵回归沈阳,想在朝鲜称王自立,然而众将士全都反对,他自己也是反对阿敏分裂独立的人之一。

一连数日,多尔衮把传国玉玺带在身上,揣在怀里,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他反复权衡,清醒地知道,自己目前所带的上万兵马,不会都听自己的,能支持自己单干的人,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多尔衮是聪明人,不肯冒险,他不能丧失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他知道自己目前在后金政权中的位置,自己若是把传国玉玺献给汗兄皇太极,这功劳可就大了,察哈尔部虽然只剩下额哲残部,但其在名义上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是蒙古人的共主,额哲投降,就相当于整个蒙古投降后金了。女真人一共面对三个敌人:大明朝、蒙古和朝鲜。父汗努尔哈赤只是统一了女真人,而第一个灭掉一国的女真英雄是我爱新觉罗·多尔衮。这样的大功劳,让自己和汗兄皇太极之间,只剩下一个老资格的代善还不能逾越,其他人都已经在我后面,我在这二人之下,数万众之上。多尔衮打定主意走妥当之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决心一下,他立即修书,向皇太极驰奏俘获传国玉玺之喜讯。

暂时隐忍的多尔衮,虽然听从命运的安排,向皇太极让了步,内心中却仍然不甘愿地向苍天厚土呼喊:“我也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我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我也有权力当大汗,当皇帝!”

多尔衮特别不想放弃传国玉玺,可他懂得节制,保险起见,他果断地令专人携带传国玉玺,时刻跟在自己左右,不得有任何闪失。他读过史书,知道传国玉玺有灵气,常忽隐忽现,一切都是天意安排,既然到手了,决不能再让御宝飞走。

这方传国玉玺的价值,不仅是举世闻名的珍贵御宝,更在于它无形的意义,它是历代统治者的信物和精神支柱,也是蒙古人对恢复大元朝一统江山的梦魂依托,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只要传国玉玺还在蒙古人手中,他们就会有幻想,觉得天命神授,虽然现在蒙古人处于低谷,但将来还会卷土重来。一旦风云变动,他们看似松散的诸部,就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纠合到一起,成为难以控制的力量。传国玉玺易手到了后金手中,就会令蒙古人断绝念想,以为从“天命”上,蒙古人已经不再受上天眷爱,让蒙古人彻底放弃复国称帝的大梦,不再有争夺华夏江山的意愿,一心跟随女真人,因为传国玉玺传给了后金,就意味着天神都站在了女真人这边,促使蒙古人进一步向后金靠拢,称臣纳贡,从政治上利于长久统治。满蒙联盟巩固了,加上征服朝鲜,犹如切断了明朝的左膀右臂,增强了后金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后金再进攻明朝时,就没有了顾虑,不用再担心朝鲜和蒙古对后金发动袭击。有了传国玉玺,后金大汗就相当于是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共主,从此,后金号令蒙古诸部就名正言顺了。传国玉玺是汉人的东西,那么,按照天意,明朝百姓,将来也会接受持有传国玉玺者的统治。

多尔衮精明至极,非常明白传国玉玺对后金意味着什么,原本后金是后起之秀,蒙古人和朝鲜人,尤其是汉人,都觉得后金就是蛮、是奴、是匪,后金政权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有了传国玉玺,后金便是受神灵护佑,谁还敢小瞧?

这一天,皇太极对文武诸臣说:“朕忆从来左耳鸣,必闻佳音;右耳鸣,必非吉兆。今左耳鸣,出兵诸贝勒必有捷音至矣!”第二天,皇太极接到奏报:“历代传国玉玺,即将归献。”皇太极兴奋地从龙椅上站起来:“朕要出城,远迎墨尔根代青!”

八月二十八日,皇太极乘御驾龙车,黄罗伞盖,浩浩****出了沈阳城,迎接多尔衮凯旋。

九月初五,皇太极渡过辽河,安驻行营。

第二天,皇太极在马上遮目远望,终于等来了八旗大军的身影,看见他们从天边驰骋呼啸而来。皇太极看着这些斗志昂扬的将士,心中极其喜悦,感觉他们非常可爱,甚至畅想,有这些长征擅战的常胜兵马,征服大明朝,指日可待。

多尔衮远远望见皇太极,非常激动,快马加鞭,奔驰到近处,跳下马,跑步而来。皇太极也迎上前去,兄弟君臣拥抱在一起,非常感人。将士们高声呼喊,热火朝天。

多尔衮感动不已,同时心如明镜,汗兄虽说是迎接胜利归来的大军,其实更是来迎接传国玉玺的。

旋即举行了盛大而庄严的仪式,多尔衮把额哲和苏泰太后引荐给皇太极。皇太极笑语安抚。皇太极携凯旋的多尔衮,率领诸贝勒大臣及归服的额哲,登上新筑的祭坛,焚香拜天。

多尔衮捧举传国玉玺,跪献皇太极。

皇太极亲受玉玺,对御宝行三跪九叩头礼。

神圣的仪式举行完毕,皇太极依次接见凯旋的将领们,再行见面礼,而后举行宴会。皇太极召多尔衮、额哲和苏泰太后坐在近旁,对额哲给予了最大的赏赐,皇太极把自己的女儿固伦公主许配给了额哲。其后,额哲被封为外藩亲王,“位冠四十五旗贝勒之上”,他虽然还年轻,也无战功,但率领察哈尔部举国归降,这就是最大的功劳,让为敌数十年的对手成为一家人,实为后金和蒙古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额哲还献上了传国玉玺,让后金大汗成为蒙古的合法统治者,是“一统万年之瑞也”。皇太极庄严地接受传国玉玺,坚信“天命”已归后金,这种信念无疑增强了后金军民的奋进精神,鼓舞他们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多尔衮多次出征,军功累累,但唯有这回第一次作为主帅,招降察哈尔部,征服蒙古,战果最辉煌。他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灵活地以攻心为上的战术,获得意外的殊勋,受到皇太极及诸贝勒大臣和后金国民的高度赞扬。捧回传国玉玺,为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由大汗登上皇帝宝座,提供了政治上的理论基础。有了传国玉玺,皇太极就不单单是后金大汗了,而是全天下的皇帝啦。在多尔衮的一生中,统军辖民,但最使他得意和骄傲的战功之一就是,降服蒙古,喜获“制诰之宝”。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