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语 > 里仁为美(第2页)

里仁为美(第2页)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卫灵公篇》)。“仁”的品德对于人有百益而无一害,百姓对于仁的需要,比水火还迫切。

仁对于人的作用,犹如今天说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决定作用;追求仁,其实就是追求真、善、美,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爱党、爱国、爱民,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有明白这些道理,具备这些仁德,才能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仁”的追求与实现

“仁”对于人这样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追求仁、达到仁呢?孔子一方面认为,达到仁不容易。他说自己也没有做到仁,“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至于治国行仁政,那就更不易,因为政治有它自身的规律,所以孔子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意思是,即使圣王治国,也要30年才能行仁政。

另一方面认为只要努力去追求,就可达到“仁”,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很多人不愿意行仁,却说自己能力不够,实际上是没有努力,只要努力就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里仁篇》)。如果真心追求仁,仁就会长久不离身,孔子赞扬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篇》),但如果不能一以贯之的坚持,那么仁就只能“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篇》)。

至于如何学习、实践“仁”,孔子提出了一些方法。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篇》)。孔子的意思是,为仁要与贤者、仁者结交,向他们学习。《论语》中还借用曾子的话来说明结交贤人的作用。“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篇》)。

当然,君子为仁结交贤友,要防止上当受骗,提防小人的“陷阱”。《论语》中记载了宰予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值得重视。“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因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篇》),所以切不可仅有一颗善良的心,仁还要有智慧才行。总之,追求仁一是可能,二是不易,正如孔子所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乎,未有小人而仁者矣”。

四、与“仁”紧密相关的概念

《论语》中,有几个概念常与“仁”联系在一起,如知、礼、道、德等。罗列如下。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无而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篇》)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曰篇》)

从上面的分析看,仁与知、礼、乐、道、德等都是有紧密联系的。

五、其他典籍中关于孔子谈“仁”的记载

孔子关于“仁”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在上文中所引用《中庸》及其他典籍中也有记载。聂猷轩先生的《孔子经典言论全编》还列举了以下几段:

“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孟子·离娄上》)主要讲“仁”的重要作用,意思是,仁的巨大威力,不能以人数众多来代替。如果国君爱好仁,就可以天下无敌。

“子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是故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礼记·表记》)

“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厚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礼记·表记》)

“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大小,中心憯怛,爱人之仁也。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诗》云: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数世之仁也。《国风》曰:我今不阅,皇恤我后,终身之仁也”。(《礼记·表记》)

“子曰: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数多者,仁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是故君子以义度人则难为人;以人望人则贤可知已矣”。(《礼记·表记》)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故仁者之过,易辞也。”(《礼记·表记》)

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甚矣。夫恭寡过,情可信,俭易容也,以此失之者,不亦鲜乎?《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礼记·表记》)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礼记·儒行》)

六、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孔子“仁”的哪些思想

“文革”时期,批林批孔,说孔子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孔子的仁爱是有阶级性的,他爱的是奴隶主阶级,而不可能爱劳动人民。今天人们的理解不再这么狭隘。但孔子的仁学思想,毕竟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今天我们要赋予它以新的时代意义和内涵,使其体现时代性,更加贴近时代,贴近人民,从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经商做生意不能不仁。我们所处的是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这决定每一个经济主体都努力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经济生活中,应用“仁”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追求自身利益要“以其道得之”,应强调合法合理合情,也就是要用正当合法的手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从政当公务员不能不仁。我们现在所处的是民主政治日益发展的文明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干部是公仆。所以,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要用仁的标准来要求。一个公务员,不仅要爱父母、爱妻子,还要把这种爱推及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同意不同意、高兴不高兴为标准;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做学问、当教师不能不仁。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做学问、当教师,教学相长。所以,用仁的标准来衡量,要谦虚好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循循善诱。不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也不急于成为学术超男、超女。

最后,我们回过头再来看“里仁为美”的意思。里仁为美,就是让自己的思想、心境处在仁的状态,也就是说,让自己心存和怀抱仁爱、仁厚、仁义、仁德。这样,不仅会使自己受人敬重,人际关系和谐,而且使自己内心平静、平和、和谐,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我们常说,助人为乐。确实,经常行善,经常帮助别人,是快乐、幸福、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相反,一个人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心里阴暗,经常想着得不义之财,存非分之想,行亏心之事,或者贪污受贿,或者趋炎附势,跑官买官,心里经常处于冲突、紧张状态,身体就会分泌出毒素,即使侥幸有所得,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难怪那些贪官说自己搞腐败特别辛苦。至于那些长期畏罪潜逃的人,东躲西藏,更是苦不堪言,只有自首或者被抓获后心里才有些许轻松。这不就是“里仁为美”的道理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