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 五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教育对策(第1页)

五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教育对策(第1页)

五、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教育对策

(一)明确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理念

1。引导网络行为

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应遵循自由性、自主性、公正性、人文性和兼容性的原则。只有遵循了这五大原则,才能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使其不脱离轨道。

(1)自由性原则

自由性原则,并不是毫无约束的绝对自由,而是在符合网络规范和全体网民公共利益前提下,允许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相对自由。

(2)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在不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和伤害的前提下,允许大学生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原则,同时要尊重他人同等的权利和自由。

(3)公正性原则

公正性原则,是要对每个上网的大学生都要平等对待,对他们实行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保障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不偏不倚。

(4)人文性原则

人文性原则,是尊重大学生共同追求的基本价值,以人为本,维护大学生的利益和需要。

(5)兼容性原则

兼容性原则,是在实现大学生网络交际的行为规范化、语言互通化、交流无障碍化的同时,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被整个社会网络体系所兼容,符合社会普遍的网络规范标准,不能因为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而独立于社会网络规范之外。

2。规范网络活动

对大学生网络活动的规范应遵循因势利导、无公害、知情同意、德法互助的原则,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遵循了这四大原则,才能科学、合理、有效地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活动,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1)因势利导原则

因势利导原则,就是在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体系时,激发大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辨别良莠并择善而从的道德分析能力,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网络活动。

(2)无公害原则

无公害原则,就是以行为结果是否有害作为判别道德与否的基本标准,要求大学生对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的享受应有所限制,不允许个人片面膨胀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而忽视义务和责任。

(3)知情同意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就是尊重每一位大学生网民的权利,尊重他们的知情权,要求大学生在享受某种利益的同时,能主动地为给自己提供利益帮助的另一方以及网络共同体也提供帮助,实现自觉道德意识和行为的互动互利,自觉维护网络道德的正义与公平。

(4)德法互助原则

德法互助原则,就是找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最佳契合点,加强网络道德的法制化,完善他律机制,从而提高网络道德规范的权威,使得大学生能出于对法律尊严的敬畏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3。培育网络道德人格

培育网络道德人格应遵守互惠、可操作性、符合国家意识形态的原则,尽量规避个体自身的消极因素。只有遵守了这三大原则,才能培育健全的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任何复杂的道德情境中都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1)互惠原则

互惠原则,就是在培育大学生网络人格的过程中,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网上享受便利的同时就应该为他人提供帮助,若是希望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尊重就应该遵守网络礼仪和网络文明规范,只有互惠才能互利。

(2)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就是要针对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实状况,制定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匡正个体价值观念,注意地区性、民族性、文化性差异,引导大学生网民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完善道德人格。

(3)符合国家意识形态原则

符合国家意识形态原则,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充分认识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自觉抵制落后腐朽的思想和敌对势力价值观念的侵蚀,从而培育出大学生健全的网络道德人格。

(二)搭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平台

1。提供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资源

对网络空间资源缺乏良莠判断,是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资源有利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养成。提供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资源,需要处理好信息供给、筛选、分类和监控这四个环节,做到“清源、滤网、涤流”全方位网络资源有效管理,为大学生上网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只有将这四个环节都处理好了,使它们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才能保持、净化网络空间资源,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状态,从而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1)供给环节

把握供给环节,就是要做好网络信息源头的控制,适当提高网络信息供给的门槛,杜绝腐朽、落后、低俗、反社会的信息进入网络,采取“非善勿入”制度,把好网络信息资源的第一道关。

(2)筛选环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