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嵌入式德育格局的特征
嵌入式德育格局,是网络时代道德教育模式、方法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具有不同于以往道德教育格局的鲜明特征。嵌入式德育体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嵌入式道德格局内部、现实生活的德育体系与网络德育体系的关系特征。
(1)形式上的对峙性与实质上的从属性
现实社会的道德教育体系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教育体系,是嵌入式网络道德格局的两个基本构成部分。从表面上看,这两个部分是平等对峙的,因为它们分别针对人们所生存的现实物理世界和人们所参与其中的信息网络世界,分别针对现实的社会交往活动和虚拟的社会交往活动。从实质上看,二者并不是平等对峙的关系,而是主导与从属的关系,即现实德育格局对虚拟道德格局的主导性和虚拟德育格局对现实德育格局的从属性。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首先,虚拟世界不是与现实世界隔绝的彼岸世界,而是在网络技术条件下作为现实世界的延伸而存在的世界,其本身是现实世界的构成部分;其次,网络虚拟空间的德育格局所针对的对象和现实世界的德育格局所针对的对象,其实是相同的对象,在现代网络时代,仅仅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不参与网络空间的活动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任何网络空间的积极分子,必然都会参与现实世界的活动,从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最后,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与网络空间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毫不相干的二元关系,而是密切相关,具有一致性和一体性的关系,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是网络空间的人际关系的基础,网络世界的人际关系,是现实世界人际关系的反映和延伸。综上所述,在嵌入式德育格局中,网络空间的德育格局与现实世界的德育格局,不是平行对峙的关系,而是主导与从属的关系,网络世界的德育格局是现实世界德育格局的延伸,是现实世界德育格局的形式扩展和内容深化。
(2)道德规范的双重性,道德精神的一致性
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主要针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对其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对其人格进行匡正和塑造,如我国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网络虚拟空间的道德规范,又称网络伦理,主要针对人们在网络虚拟空间的行为,对网络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对网络人格进行匡正和塑造,如我国网络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从表面上,现实生活中的公民道德规范与网络道德规范具有鲜明的区别,似乎是双重性的道德规范,其实如前文所述,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生活空间的延续,是从属于现实生活世界的,网络交往作为现实人际交往的特殊模式,与现实世界的交往具有一致性,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世界的主体与现实世界的主体是统一的,因此网络道德规范从属于现实世界的道德规范的,是现实世界的道德规范在特殊环境的体现。二者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共同致力于培养公民的文明言行和高尚人格,只不过网络道德规范更突出了网络特殊环境下的特殊环节,如对自律精神的突出,对诚信品质的强调。其实,这样的规范要求都已包含在现实生活中的公民道德规范之中了,只不过在网络环境下,这两种品质受到了挑战,变成了关键性品质,因而受到了特殊关注和重点强调。
(3)发生顺序的先后性与作用模式的共时性
网络时代嵌入式德育格局的两个构成部分现实世界的德育体系与虚拟世界的德育体系,在发生顺序上具有先后性,先有现实世界的德育体系,后有虚拟世界的德育体系,虚拟世界的德育体系是作为现实世界的德育体系的扩展和延伸而产生的。但是,一旦出现了虚拟世界及其所伴生的虚拟世界的德育体系,现实世界的德育体系和虚拟世界的德育体系就同时存在,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人的行为、语言和思想了。个体在现实世界中,由于风俗习惯和熟人面孔的在场制约,一些“离经叛道”的念头通常处于隐匿的意识状态,尚未表现为“违规”行为,现实世界的德育活动,无法对其发挥针对性的制裁或“纠偏”作用。一旦进入网络虚拟空间,“离经叛道”的念头便转化为具体的语言或行动了,从而可能发生违背“网络伦理”的现象,这时候网络德育体系就会实施制裁或“纠偏”行动。当然,网络德育体系的制裁或纠偏不是滴水不漏的一概扫除,它所制裁或规范的行为主要是那些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而行为对现实生活的不良影响,又主要参照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德育体系来判定。由此可见,现实世界的德育体系和虚拟世界的德育体系,对个体网络行为的判定和处理,是同时存在、互相制约,共同发挥作用的。
(4)逻辑结构上的主从性与实践运作上的应急性
现实生活的德育体系和网络虚拟世界的德育体系,作为嵌入式德育格局的两个基本构成部分,二者在逻辑结构上是主从关系。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从生活空间关系上看,网络空间是现实生活空间的扩展和延续,是现实生活空间的特殊构成部分,因而从属于现实生活空间;其二,从本质和表现的关系来看,现实生活的德育精神、德育观念是网络虚拟空间德育体系的根据和本质,网络虚拟空间的德育体系是现实生活空间德育体系的表现和反映;其三,从目标和价值归宿来看,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在于保持和加强现实生活的秩序,提高现实生活质量,因此现实生活是网络德育体系的价值归宿。当然,现实生活的德育体系与网络虚拟空间德育体系的主从关系,并不意味着二者在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实践活动中,时时处处以现实生活的德育体系为依据、为出发点、为重心,实际情况往往是以事件、问题和突出的现象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应急性”作为二者实践运作基本原则。因为离开对具体问题、现象的解决,无论是现实生活的德育体系还是网络虚拟空间的德育体系,都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无用”状态,只有关注突出现象,解决突出问题,才能使二者发挥具体的效用。由于网络虚拟空间中制约机制的匮乏,往往是行为失范现象的多发地带,所以嵌入式德育格局实践运作上的“应急性”经常表现为对网络失范现象的高度关注和及时匡正。
3。嵌入式德育格局的实践要求
嵌入式德育格局,是展现于网络时代的全新德育图式。深化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提升新时代的德育效果,就要立足时代发展的整体趋势,从实践上充实完善嵌入式德育格局的基本属性和要求。在具体实践操作层面要做到以下几点:完整把握社会生活,整体提升道德品位;充实生命自由,提升生活秩序;创新道德观念,彰显实践精神;强化网络道德,推进时代进步。
(1)完整把握社会生活,整体提升道德品位。
在网络时代,无论是现实生活世界,还是网络生活世界,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人自身的社会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理解网络时代的现象和问题的时候,把现实生活世界和网络生活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一点对于实践中正确理解嵌入式德育格局、深化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效果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现实生活中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要认识到行为主体对网络技术的不当运用,要把现实生活中对道德失范行为的惩戒与网络伦理对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约束结合起来。网络虚拟空间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除了考虑网络虚拟空间的特殊性,还要考虑到错误行为在现实生活世界的根源,如错误的人生观念或不良的风俗习惯。一方面,要借助于网络伦理来规范网络行为;另一方面,要消除或化解错误网络行为的现实生活诱因。唯有把行为放在整体生活世界视野和嵌入式整体德育格局中,才能获得全面透彻的认识,才能彻底地消除矛盾,解决问题。
(2)充实生命自由,提升生活秩序
网络技术所提供的网络虚拟空间,扩展了人的生活界域,丰富了人的交流手段,拉近了心理距离,充实丰富了人的生命自由。这是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最突出贡献,因此一切与网络技术相关的社会管理和教育活动,都应该以保障和丰富网络所提供的生命自由为前提,而不能因噎废食,为了所谓净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行为,而剥夺了伴生于网络的自由。当然,不容否认,网络空间的隐匿性决定它为许多道德失范行为提供了便捷路径,因而成为各种行为失范现象的多发地段,我们不能姑息迁就借助于网络技术而违背道德或法律的行为,只有惩治失范行为,维护网络生活秩序和现实生活秩序,才能在现实生活空间和网络空间保障正当行为的自由性。因此,从总体上看来,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规范网络道德行为、提升生活秩序,不是对生命自由的限制或剥夺,而是对其的积极维护和有力保障。在实践中,要切实实现规范网络秩序与充实生命自由的统一,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公私分明”。有时候网络的隐匿性为个人储存和表达个人的“隐私信息”提供了某种便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隐私信息”都符合公共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观念,只要个人“隐私信息”不具有扩散性的社会负面影响,就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体的生活因为保留了神秘,而散发出独有的自由精神和人格魅力。
(3)创新道德观念,彰显实践精神
道德在本质属性上必然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双重属性,在功用特征上必然具有规范性和创造性,然而传统社会过多地突出了道德的理论性和规范性,往往从抽象的人性理论,推演出应然性的行为范式,并用于约束规范个体的行为。近代以来,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以来,道德的实践精神和创造意义得到了充分的阐释和倡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立足于现实的生活实践选择或构建道德观念,依据个性化的道德观念,塑造自身的精神人格。网络时代的嵌入式德育格局,作为现代社会的德育体系,当然要立足社会历史发展的最高水平,创新道德观念,展现道德实践精神和自由旨趣。网络时代的嵌入式道德格局,从道德观念的理论依据来看,无疑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道德观念,现实生活的道德观念与网络道德虽然共存于网络时代,但是却分别代表前网络时代的道德和网络时代的道德,因此创新道德观念,展现实践精神,不能从理论(包括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理论)出发,而应该从实际出发,特别是要从网络空间中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交往方式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道德观念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生命,才能使道德观念在推动实践中,彰显其自由精神和生命活力。当然,道德在解读网络时代的新现象,解决新问题的时候,必然也会参照和汲取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观念,这种“参照和汲取”,正是传统道德观念与现实社会现象融通,传承传统,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4)强化网络道德,推进时代进步
解读网络世界的现象、解决网络空间的新问题,是网络时代嵌入式德育格局作用于现实生活的上手环节,然而在嵌入式德育格局中如何解读网络现象?如何解决网络空间的新问题?仅仅靠“参照和借鉴”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是不够的,因为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基本上代表“从理论出发解释世界”,制定规范,约束行为的德育模式,这一模式与改革开放时代的个性化价值诉求是不协调的,人们厌倦了抽象的理论感悟,习惯了程式化、快节奏、立竿见影的行为风格,对于多数人来讲,在嵌入式德育格局下,他们所需要的不是过度的理论推演,而是一目了然的行动方案。因此,提高网络时代的德育效果,当务之急是运用明确系统的网络道德规范,及时高效地化解青年一代在网络空间遭逢的难题,消除由之所带来的时代困惑和社会震**,以之维护个体生命自由,增进社会秩序,推动时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