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论文 > 三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状况及原因分析(第1页)

三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状况及原因分析(第1页)

三、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状况及原因分析

当代社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状态、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同的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国际国内形势空前复杂,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为了适应科技发展的节奏,科学技术教育蓬勃发展,而情感教育方面则相对被冷落,这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反思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了轨道,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无论是“马加爵杀害同学案”,还是今天的“药家鑫杀人案”,都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国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示我们情感教育势在必行。因为只有情感才是最好的润滑剂,它能有效地融化师生间的隔阂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为大学生积极情感的培育提供条件。要想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要弄清楚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使情感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的历程,也是面对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探索和开拓前进的历程。通过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生命线的作用得以发挥。其中,情感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不可抹杀,经过探索与发展,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由于长期受唯理智教育模式的束缚,情感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忽视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地位才重新得以确立,因此作为新崛起的力量,情感教育理论与实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取得的成就

为了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他们认知、情感、意志等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高校越来越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于是积极探索情感教育的模式和技巧、丰富情感教育的理论,在此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今后的情感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情感教育理念得到普遍关注

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强调:“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因此也需要优秀教育理念的支撑。尤其是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主流价值观不断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有弱化的倾向,此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亟待发挥。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胸怀社会和大学生成长的忧思,不断地探索和寻觅,使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步将它作为一种理念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引领着教育实践。因此,情感教育理念得到普遍关注,必然指导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行为,唤醒他们探索情感教育新方法的冲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理念广受人们关注,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情感教育重大作用得到承认的重要体现。

(2)情感教育内容不断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解放思想、放开视野,情感教育研究领域的长期沉寂状态被打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情感教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初具规模,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情感教育的内容是情感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直接关系到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情感教育内容的确定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是以情感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为客观依据的,同时还会受到受教育者的情感素质状况的制约。由于情感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内在规定的丰富性,受教育者情感素质状况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因此情感教育内容也是多样化的,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可以不断地加以扩充。截至目前,情感教育内容已经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了,包括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的教育,也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教育,这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经过努力而建构的。只是这个体系看起来还比较宏观,需要进一步细化,每一大类情感中到底还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如美感的培养就可以分解为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等能力的培养,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此外还需要明确的是,情感教育的内容体系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范畴,必须要根据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受教育者的具体特质不断地调整,如此才能增强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情感教育模式不断创新

情感教育模式就是情感教育的组织形式,是对情感教育结构、关系、格局的描绘。情感教育模式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范性,有些比较成功的模式已取得相当范围内的社会认可和影响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可效仿性和可操作性。它们是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含有比较多的经验成分,但是对经验已经做出不同程度的归纳和上升,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之间架起了桥梁。综观西方各国,情感教育的模式十分丰富,英国的夏山快乐教育、体谅教育,美国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都是情感教育实践特别成功的典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通过对国外情感教育的了解和把握,从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的东西,用来革新我们自己的教育模式。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目前我国的情感教育模式也已相当丰富了,情景激发、实践体验、事例引介等模式都为情感教育功能的发挥贡献了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他们的社会经历比较少,缺乏沉着应对各种挫折的勇气,于是挫折情感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事实上,情感教育模式是动态的,随着受教育者的变化、情感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模式也必然会不断地创新,只有创新才是其永葆生命力的秘诀,否则它将被抛在历史的身后,毫无价值可言。

(4)情感教育效果不断增强

情感教育自实施以来,效果在不断地增强,这是教育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其实,情感教育效果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此仅对笔者感触和体会较深的加以说明。第一,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在情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的同时也注入自己的情感,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加入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或者是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跟学生分享内心的感受,从而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学生对于老师讲授的内容更容易产生共鸣。这些情感教育的技巧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加深了师生间的友谊,使他们相互理解并相互信任,从而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畅通无阻,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第二,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其情感素养得到了提高。目前,很多高校都十分注重对学生“情商”的培养,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抗挫教育、宽容教育等都是高校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情感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感恩教育,笔者有着特别深切的体会。在大二的时候,学院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并将自己的成绩单附后一起寄回。写信的过程就是历数父母辛酸的过程,通过仔细回忆才发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原来是这般不容易,从而体会了父母的恩情和自己身上的责任,没有理由再虚度时光。这其实就是大学生正向情感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其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第三,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情感教育尤其强调实践体验,要求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用心去体会,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动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这有利于大学生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他们步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这是实现自我发展、获得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

2。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情感作为非理性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情感绝不可能自然成熟,积极健康的情感也不可能自发形成,必须通过情感教育的塑造。近年来,情感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益发凸显,其价值得到了很好的显现,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对大学生情感关注不够

大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前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做得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圣地,承载着社会的责任、民族的希望和大学生的梦想,也许是这份任务太沉重,使得很多大学的价值取向都被扭曲了,它们在施教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高端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大学生的满意度、幸福感等情感需要关注甚少。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对家的依赖较强,而当他们独自踏上人生的新旅程时,感到孤独和寂寞、人际关系困惑在所难免。此时,陪伴、倾听、分享、慰藉非常重要,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依然只能独自面对一切。大学老师由于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大学生也有各自需要奔忙的事,同学之间的亲密关系降低了,因此大学生情感的满足几乎成为一种奢望。第二,忽视了大学生的消极情感。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两面性,即积极性和消极性。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健康的情感,这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而消极的情感往往使人痛苦和不安。然而,现实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让人烦恼。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也会产生一些消极情感,如恐惧、焦虑、嫉妒等。在当前的情感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这些负面情绪多数都能及时地疏导,但仍然有两种倾向不容忽视,即要么视而不见,任由其自己发展;要么就以简单的批评说教方式来处理,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在内心埋下隐患。消极情感所带来的心灵世界失衡严重地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想使学生的情感发展健全,必须要关注他们的消极情绪。

(2)情感教育目标定位有待调整

在当今的情感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对大学生往往更注重知识方面的灌输,忽视了情感的培养,没有充分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表现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对于其在此过程中的心灵感受关注甚少,这种取向是错误的,这是经过实践的验证所得出的结论。知识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功能,大学生就很难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这是因为情感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是情感认同的魅力所在。

情感体验,是人类对生命的感悟。拥有良好的情感体验的人,比较容易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成长当然是有利的;那些消极情感体验过多的人,会觉得生活对于他是如此不公,容易滋生气馁、厌世等态度,往往会阻碍他们成长的步伐。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仍然受到唯理智教育模式的影响和束缚,学生的情感体验往往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情感的隐匿性所决定的。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老师太偏重知识的传授,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也没有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使师生间的情感传递不顺畅。因此,情感教育的目标必须予以调整,要将积极情感的培养和知识的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否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会成为空谈。

(3)情感教育力度仍需加强

情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各高校日益重视情感教育,并在施教过程中努力寻找适合大学生需要和本校实际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力度仍然还不够,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育者缺乏情感教育的实践经验。教育者作为知识、规范等的传递者,其本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同小可。而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但是他们的情感教育经验比较缺乏。与此同时,当前的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然面临着科研与教学的压力,导致他们对“本职工作”少了应有的热情,对学生真诚的关爱不够,没能将自己的情感注入教育过程中,又如何做到以情感人,如何使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使得情感教育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实现。第二,大学生自我教育不够。如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感情等多方面的压力,整天奔忙于各种事务性工作中,根本没有时间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现在的大学生显得浮躁,再也没有静心思考、读书的闲情逸致了;网络时代的到来,挤占了大学生的很多时间,他们宁愿沉迷于毫无意义的肥皂剧,也不愿投入精力提升自己。所有这些都使得大学生没有了反身向内的勇气,自我教育几乎成为空白。第三,情感教育实践活动有形式主义的倾向。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也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出现了很多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现象,忽视了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的激发,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空间,使得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结束后给学生留下的感悟却很少。

(4)情感教育沟通模式有待创新

情感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互动过程,师生间的沟通状况直接影响着它的效果。当前,老师和大学生的沟通渠道主要是课堂,老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就离开教室,缺少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兴趣。当然,老师除了教学还有其他的任务,如此也实属无奈之举,这就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接受老师传递的信息。然而现实却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老师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谋生,学生学习也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拿到学分,这就使得教学过程变成了纯粹的传授和获得职业技能的过程,这种功利性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了心灵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如此课堂就变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情感教育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由此可见,要改善情感教育的效果,除了充分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外,还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创造师生交流的机会。

此外,沟通并非只限于师生之间,老师间、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也是很重要的。老师通过交流,能够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人分享,从而总结经验和教训,收集改善的建议。由于情感的感染性,学生通过交流,也能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使积极的情感得到强化,消极的情感得到纠正。同时,学生还能将自己的感悟反馈给老师,使老师随时掌握学生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些都能够使得情感教育的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努力为老师、同学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读书会都是可供选择的有效方式。

(二)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过着让同龄人羡慕的生活,他们聪明、自信,拥有无可限量的未来。然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就会发现笼罩他们的所有光环都消失了。毋庸置疑,健康向上的情感是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主流,但是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危机。“攻读托福,进退维谷,试问大地,路在何方;知识金钱,冰炭在怀,敢啸苍天,谁主沉浮?”这是大学生复杂情感的真实写照,一种不安现状、不甘寂寞而又无力的心态溢于言表。造成大学生情感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情感教育的缺失就是其中之一。当前,情感教育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需要我们深挖原因,为对策建议的生成找到突破口。概括而言,导致情感教育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是情感教育的接受主体,其对情感教育的态度以及本身的情感素质状况都会影响情感教育的接受效果。

(1)大学生对自身情感素质培养重视不够

热门小说推荐

靖天下
黄河落日圆靖天下
...
万道成神
新版红双喜万道成神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