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月码头的地窖比仓库更阴冷,潮湿的空气里混杂着铁锈和泥土的气息。手电筒的光束在石壁上晃动,照亮了一排排腐朽的木箱,箱板上隐约能看到“远航号”的烙印。陆沉走在前面,林岚紧随其后,两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地窖里回响,像在敲打着一口沉埋多年的棺材。
“SM-1015……”陆沉低声念着铜镜影子里的字符,光束扫过地窖的角落,“沈曼在10月15日藏了东西,会是什么?”
林岚没说话,她的注意力被墙角的一堆杂物吸引。那里堆着几个破旧的医药箱,上面印着“雾川市医院”的字样。她蹲下身,打开其中一个箱子,里面散落着几支注射器和一个空药瓶,瓶身上的标签已经模糊,但能辨认出“□□”的字样。
“是这里。”林岚的声音有些发颤,“钟慎体内的□□,很可能来自这里。”
陆沉走过去,拿起空药瓶:“这箱子看起来放了很久,但药瓶里的残留物很新,应该是最近才被使用过。”他用手电筒照向药箱底部,发现那里刻着一个小小的“林”字。
林国栋的药箱?陆沉的心跳加快,他想起仓库里的解剖工具,看来林国栋不仅来过地窖,还在这里准备了毒药。
“陆沉,你看这个。”林岚从另一个箱子里拿出一本病历,封面上写着“沈曼”的名字。病历的第一页贴着一张照片,正是合影上那个穿旗袍的女人,眉眼精致,却带着一丝阴郁。
病历里记录着沈曼的身体状况,最后一次就诊时间是1998年10月14日,诊断结果是“应激性精神障碍”,医生签名是——林国栋。
“林国栋是沈曼的医生?”陆沉愣住了,这层关系从未出现在任何档案里。
“不仅是医生,”林岚快速翻阅病历,“里面提到,沈曼当年怀了孕,孩子的父亲是……周志国。”
周志国,照片上那个“意外”坠楼的海关科员。陆沉的脑子飞速运转:沈曼怀了周志国的孩子,周志国死后,她卷款失踪,林国栋作为她的医生,很可能知道她的下落。
病历的最后几页是沈曼的日记,字迹潦草,充满了恐惧:
“他们都在找我,周志国死了,下一个就是我。”
“镜子里的东西不能给任何人,那是我和孩子唯一的活路。”
“林医生说会帮我,但我不信他,他看我的眼神和周志国一样。”
“10月15日,红月会保佑我,我要带着镜子离开。”
镜子里的东西……红月保佑……陆沉的目光落在地窖中央的一个石台,石台上有个凹槽,形状正好能放下两块铜镜。他把钟慎那半块铜镜放进去,凹槽严丝合缝。
“另一半镜子放在这里,就能合璧了。”林岚说。
陆沉点点头,正准备把铜镜拿出来,忽然发现石台侧面有个暗格。打开暗格,里面放着一个用油布包裹的东西,解开油布,是一卷泛黄的胶片。
“是胶卷。”林岚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看起来是1998年的型号。”
他们没有冲洗设备,只能先把胶卷收好。离开地窖时,陆沉注意到石壁上有新的刮痕,像是有人最近在这里激烈打斗过。林国栋的尸体到底在哪里?
回到队里,技术科很快冲洗出了胶卷。照片上是1998年10月15日的红月码头,沈曼抱着一个婴儿,站在3号仓库门口,手里拿着完整的青铜镜。照片的最后几张,是周志国和孙建军在仓库里分赃,钟慎站在一旁,手里握着一把匕首,眼神凶狠。
最关键的一张照片,是沈曼把铜镜藏进地窖石台的瞬间,她的身后,站着一个穿警服的男人,侧脸和陆沉几乎一模一样——是陆正国。
“我父亲……”陆沉的声音干涩,照片里的父亲正看着沈曼藏镜子,没有阻止,甚至像是在放风。
“你父亲知道镜子的秘密。”林岚的语气很平静,“他当年可能不是被胁迫,而是主动参与了走私案。”
陆沉不愿相信,但照片不会说谎。他想起父亲笔记里的“我好像做错了什么”,或许父亲后悔的,就是帮沈曼藏起了镜子。
这时,小李气喘吁吁地跑进来:“陆队,查到了!中药铺的监控显示,半年前买附子的人是钟宇,但他用的是假身份,叫‘陈立’!”
陈立,陈默的哥哥。陆沉猛地站起来:“钟宇为什么要用陈立的名字?”
“还有更奇怪的,”小李递过一份监控截图,“我们比对了买附子的人,发现他的体型和那天去‘墨韵斋’买朱砂红颜料的中年男人很像,只是换了衣服和发型。”
钟宇就是那个买颜料的中年男人?陆沉的脑子“嗡”的一声,钟宇一直在撒谎,他不仅买了毒药原料,还买了颜料,他和钟慎的死到底有什么关系?
“钟宇现在在哪?”
“在看守所,我们以‘涉嫌伪造身份’暂时拘押了他。”
陆沉立刻赶往看守所,钟宇坐在审讯室里,脸色比之前更苍白。看到陆沉进来,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为什么用陈立的名字买附子?”陆沉开门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