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次凌晨三点的代码调试;
-无数次被拒绝后的重新出发。
但他们始终记得父亲邓志远的话:
**“走得慢不怕,怕的是停下。只要方向对,每一步都是进步。”**
当“心光”用户突破1万、第一笔收入到账、第一份投资签约时,他们知道:
**起步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对初心的第一次确认。**
他们没有庆祝,而是回到桂巷老屋,点燃三支香,祭奠那些被记住的人,也提醒自己:
**“我们走的,是一条用记忆铺成的路。每一步,都必须踏实。”**
在“心光”办公室的“感恩墙”上,贴满了用户寄来的信件、照片与手写卡片。它们比任何财务报表都更珍贵。
-“我母亲已不记得我,但她看到修复的结婚照时,笑了。”
-“我终于能‘听’到爷爷的声音,给我说‘生日快乐’。”
-“我和父亲多年不联系,但通过‘心声’系统,我听到了他年轻时的录音,我们和解了。”
这些文字,是创业路上最坚实的燃料。
李然说:“我们做的不是AI,是**情感的翻译器**。”
陈昊说:“每一行代码,都在说‘我懂你’。”
林晓说:“设计不只是美,更是**温柔的表达**。”
他们开始建立“**用户共创机制**”:
-每月举办“心光茶话会”,邀请用户参与产品设计;
-设立“记忆守护者”志愿者团队,深入社区服务老年人;
-开发“简易模式”,支持语音操作、大字体、方言交互,降低使用门槛。
**“成功不是估值,而是有人因你而流泪。”**
——邓文文在团队内部分享会上说。
---
###**第九章初心如磐:在诱惑中守住底线**
起步的成功,也带来了诱惑。
有广告商提出:在修复界面植入弹窗广告,单日可带来数万元收入。
有数据公司愿出高价购买用户上传的“家庭记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