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战火中流逝,转眼到了民国三十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香港的局势也日益紧张。日军的威胁迫在眉睫。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李氏商行有一批重要的物资需要紧急运往重庆,而负责此事的经理却在途中病倒。情况紧急,且涉及与重庆方面高层的接洽,李承昀决定亲自押运这批物资前往重庆。
这个决定遭到了李敬尧的强烈反对。从香港到重庆,路途遥远,要穿越日军封锁线,经过局势复杂的国统区和各种地方势力范围,危险重重。
“承昀,太危险了!你不能去!物资丢了就丢了,人最重要!”李敬尧苦口婆心地劝阻。
“父亲,这批物资对重庆那边至关重要,不仅是生意,更关乎许多人的性命和前线的需求。而且……”李承昀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坚定,“云深在那里,我……想去看看他。”
李敬尧看着儿子眼中那不容动摇的决意,最终化作一声长叹。他知道,他拦不住儿子了。
经过周密的计划和伪装,李承昀带着一支精干的小型车队,踏上了充满艰险的旅程。他们乘船绕道,换乘车马,穿越山川河流,躲避日军的盘查和飞机的轰炸,历经一个多月的颠簸跋涉,终于在这一年的初冬,风尘仆仆地抵达了战时陪都——重庆。
重庆笼罩在湿冷的雾气中,街道泥泞,建筑简陋,随处可见轰炸后的断壁残垣,与香港的繁华宛如两个世界。但李承昀却无心欣赏这迥异的景象,他的心中只有一个迫切的念头——见到张云深。
按照事先约定的联络方式,他来到了位于重庆市区一家不起眼的茶馆。在忐忑的等待中,当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身形清瘦却依旧挺拔的身影,推开茶馆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逆着光走进来时,李承昀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
是张云深!
他比三年前清瘦了很多,脸颊凹陷,肤色也因为常年待在工厂而显得有些苍白,但那双深邃的眼睛,在看到李承昀的瞬间,迸发出的惊喜和光芒,却如同划破重庆浓雾的阳光,瞬间照亮了李承昀整个世界。
两人隔着几张茶桌,目光紧紧胶着在一起,仿佛要将这分离的三年时光看穿。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张云深快步走上前,在李承昀面前的桌子旁停下。他的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想要触碰,却又顾忌着周围的环境。
“承昀……你……你怎么来了?”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和后怕,“这一路太危险了!”
“我来送物资,也……来看看你。”李承昀站起身,努力维持着语气的平静,但微微泛红的眼眶却出卖了他内心的激荡。
他们不能在这里拥抱,甚至不能有过于亲密的表现。战时的重庆,耳目众多。
张云深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感,低声道:“这里不安全,跟我来。”
他带着李承昀,穿过重庆迷宫般的小巷,来到了南岸工厂附近他临时居住的一间简陋的平房。关上门,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危险。
当房间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时,所有的克制和伪装瞬间土崩瓦解。
李承昀猛地扑进张云深的怀里,紧紧抱住他消瘦却依旧坚实的身体,将脸埋在他的颈窝,声音哽咽:“云深……我终于见到你了……”
张云深也用力回抱着他,手臂收得紧紧的,仿佛要将他揉进骨血里,声音同样带着颤抖:“承昀……我的承昀……我好想你……”
没有更多的话语,分离三年的思念、担忧、以及在战火中砥砺出的更深沉的爱恋,都化作了这个几乎令人窒息的拥抱和落在彼此发间、额头上滚烫而急切的吻。
窗外,山城重庆雾气弥漫,寒意深重。但这间简陋的小屋里,却因为久别重逢的爱人,充满了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光亮。
然而,他们都清楚,这次重逢是短暂而珍贵的。战争的阴影依旧笼罩,分别的时刻终将到来。但此刻的相聚,足以慰藉漫长离别带来的所有苦楚,也给了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咫尺天涯的日子或许还要继续,但心在一起,便是团圆。
(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章完)